■郭晓晖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患病率近年来在我国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表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8.9%,其中城市老年人患病率为60.6%,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57.0%。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的判定标准与成年人高血压判定标准相同,即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当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90毫米汞柱时,定义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指出,老年高血压有以下几个特征: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60%,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伴随增加。
血压波动大血压“晨峰”现象增多,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者增多。其中,体位性低血压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如头晕或晕厥。餐后低血压是指餐后2小时内每15分钟测量血压1次,与餐前比较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或餐前收缩压超过100毫米汞柱,但餐后低于90毫米汞柱;或虽餐后血压仅有轻微降低,但出现心脑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晕厥、意识障碍)。
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高,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于10%或超过20%。
诊室高血压增多诊室高血压是指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在家中自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的现象。
假性高血压增多假性高血压指袖带法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大于1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升高大于15毫米汞柱。
因老年人身体机能伴随年龄增加而逐渐衰退,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80岁以上的患者低于150/90毫米汞柱)。但是,目前还不清楚老年高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是否有更大获益。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或好的建议请与本刊编辑国昇联系,电话13834640471。QQ:2569680700
高血压知识一问一答
高血压问答两则
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若出现流鼻血有何危害?第二个是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了吗?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中老年人的鼻腔出血主要与血管硬化和高血压有关,长期的高血压也使鼻腔静脉处于淤血及扩张状态。当血压升高脑血管未发生破裂之前,鼻腔的某些血管就会破裂而发生鼻出血。因此高血压病人若出现鼻出血,则预示其血压不稳定,更要高度警惕,这往往是脑出血中风的先兆。
第二个问题,大家可能都知道正常人血压应低于140/90毫米汞柱,但国外最新研究资料表明,年龄40~70岁的人,血压在115/75至185/115毫米汞柱这个范围时,收缩压每增加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增加10毫米汞柱,心血管疾病危险将增加1倍。血压越高,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风和肾脏疾病的危险越大。目前主张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当然,应该是病人可以耐受,没有任何不适的表现。人们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5/85毫米汞柱以下。对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病人,血压水平应低于130/80毫米汞柱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延缓肾功能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