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凯
鸡爪除了表层的鸡皮就是里面的结缔组织,主要是胶原蛋白,营养价值比较低。不过,胶原蛋白使得鸡爪炖煮后吃起来口感很好,而且鸡爪脂肪含量不高,作为一种佐餐小菜还是挺不错的。鸡爪骨头多,啃起来显得不文雅,而且弄脏手不方便,如果是在家里或者烧烤大排档吃倒也无妨,要上宴席就困难了。
大约十几年前,餐馆里出现了无骨鸡爪,那大快朵颐的感觉特别棒。后来有传言称,这些无骨鸡爪都是老太太用嘴啃出来的,甚至有人拍到了照片(实际是泰国的作坊),这让不少食客产生了心理障碍。
啃过鸡爪的人应该知道,想啃干净都不容易,怎么可能用嘴啃出一个没骨头的完整鸡爪?其实,无骨鸡爪是用小刀、剪刀等简单工具手工剥出来的,看看那整齐的切口就知道啦!
土鸡的鸡爪比较干瘦,也不容易加工,因此现在大家吃到的鸡爪大多来自白羽鸡等肉鸡,质地比较嫩。下锅之前要先将鸡爪的指头剁掉,煮的时候需要掌握火候和时间,时间太短则骨头不易脱出,时间太长则脱骨时容易造成表皮破损,影响卖相。有研究表明,88摄氏度煮12分钟,脱骨率、脆度和完整度可达到最理想状态。随后的关键步骤是冷却,用冷水让鸡爪迅速降湿,由软变硬。这个过程中,可能由于骨头和结缔组织的收缩程度不同,导致骨肉的连接松动。接下来,用小刀在鸡爪背面沿骨头方向开口,最后用手指捏着趾骨往里一推就脱掉了,腿骨同理。
此外,在川渝一带还流传着另一种脱骨技法:煮鸡爪和冷却的步骤一样,但先用刀把腿骨开口并脱出,随后用木槌轻轻敲击趾部,然后将趾骨脱出即可。
尽管已经有一些专利技术声称可以实现机器自动脱骨,但实际上目前主要还是靠人工脱骨。这是因为鸡爪的形状不规则,不利于标准化操作。熟练工人剥一个鸡爪只需要半分钟,一天能剥30~40千克呢!
当然,网络上流传的“嘴啃鸡爪”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在小作坊里,如果煮制和冷却工序掌握不好,会造成个别鸡爪不易脱骨,或许存在手、嘴并用的情况,但这不会是普遍做法。此外,市面上还有生的脱骨鸡爪,它用嘴啃出来的可能性就更小了(用嘴脱骨的健康风险远远大于吃鸡爪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