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辽宁 大连 116224)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肺超声在小儿肺炎疗效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和复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6例,应用X射线检查和复查,观察组18例,应用X射线和超声检查,超声复查,对比两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诊出率为94.44%与对照组的93.75%,统计学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辐射损伤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出院当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肺超声在小儿肺炎疗效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准确的判定,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变化数据,有利于患儿的恢复。
肺炎为临床上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也为典型感染性病症,该疾病存在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多为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对患儿肺部听诊,能够听到管状呼吸音和湿罗音,X射线为常见的检查及复查方法,在患儿诊断过程中占据一定程度的位置,但是X射线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肺超声技术的完善,X射线片逐渐被肺超声所取代,肺超声存在快捷、简便、限制性少、多方向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1]。本文为探讨肺超声在小儿肺炎疗效判断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和复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6例,应用X射线检查和复查,观察组18例,应用X射线和超声检查,超声复查,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5例,年龄2~8岁,平均(5.21±0.25)岁;观察组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6例,年龄2~9岁,平均(5.26±0.24)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依据WHO中关于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小儿肺炎患儿;②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②精神疾病者;③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对照组应用X射线检查和复查,对于患儿实施X射线检查及复查时,患儿保持仰卧,调节好设备,应用探头对患儿的胸腔进行检查,做好相关的记录。
观察组应用X射线和超声检查,超声复查,X射线的检查与对照组保持一致性,超声检查,患儿选用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等体位进行检查,设备的参数应提前设定好,探头在实施扫查时应用患儿的肋骨平行或垂直,每种体位的前后胸壁为腋前线、胸骨旁线、腋后线、双乳头之间的连线,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为腋下、腋上、前下、前上、后下、后上;观察的征象为胸膜线,主要为在超声检查及复查时,患儿的壁层胸膜与脏层表现出明显的规则、光滑的线性高回声;A线中主要表现为:肺界面与胸膜的声阻抗出现不同程度的多种反射,进而产生不同水平的伪像;B线的主要表现为:患儿的胸膜线与胸膜腔呈现垂直和放射状发散现象,直至患儿的肺野深部线样的伪像;当在患儿的肺野中存在B线3条以上时,表示患儿为肺泡-间质综合征;当患儿的超声影像表现为“肝样变”,同时伴随支气管充液征或者支气管充气征时,表示患儿为肺实变,做好相关的记录[3]。
观察两组诊断准确度情况、辐射损伤率情况、治疗前后超声诊断情况。在患儿入院后的当天、治疗后第6d、出院当天等时间段,为患儿实施检查及复查,做好相关的记录。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组间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超声诊断后,阳性患儿17例、占94.44%,阴性患儿1例,占比5.56%;对照组X射线诊断后,阳性患儿15例、占比93.75%,阴性患儿1例,占比6.25%;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比较,统计学无意义(χ2=0.1254、0.2156,P=1.2545)。
观察组患儿经过诊断后,无辐射损伤病例,观察组的辐射损伤率为0.00%,对照组患儿经过诊断后,出现2例患儿产生轻微辐射损伤现象,对照组的辐射损伤率为12.50%,观察组的辐射损伤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χ2=4.5265,P=0.0215)。
患儿入院第一天实施肺超声诊断,表现内容为:A线消失患儿100%(18/18)、胸膜线异常患儿100%(18/18)、肺泡-间质综合征患儿100%(18/18),在患儿的肺野中产生密集B线融合,呈现爆布征;患儿出现肺实变的概率为50%(9/18),肺实变的范围较小,在7~13mm的范围,其中,多发实变患儿2例,单发实变患儿7例,在患儿的实变区域出现胸膜下小片状不同程度的低回声,边界表现为波浪状,能够看到动态的支气管充气征;经过治疗后的第6d,实施相应的复查,A线消失患儿44.44%(8/18)、胸膜线异常患儿61.11%(11/18)、肺泡-间质综合征患儿72.22%(13/18),患者的各项症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好转;在患儿出院当天实施肺超声复查时,患儿的A线和胸膜线恢复到正常水平,没有看到明显的肺实变现象。
肺炎作为婴幼儿威胁性极高的病症,一旦发现,应给予准确的诊断,然后对症治疗,诊断越早、准确性越高越好,有利于提升患儿的治愈率,对于患儿诊断方法的选择应给予重点关注[4]。
胸X射线片为临床上常见的诊断方法,该方法的诊断结果准确,在患儿的诊断过程中,X射线的癌症诱导灵敏度非常高,为成年人的四倍,同时,在正常的状况下,超声波不能对充分气体的患儿肺组织进行穿透,肺脏受到骨性轮廓的保护,能对超声波产生反射,使得患儿胸膜下的肺实质不能看清楚,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我国肺超声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小儿肺炎诊断的过程中,肺超声技术被广泛应用,相比于X射线,肺超声的局限性明显没有,与X射线的诊断结果比较,无差异性,同时,对于辐射损伤率更低,患儿的使用安全性更高,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患儿的病况,为医生提供患儿准确的病情数据,然后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提升患儿的治愈率,在小儿肺炎的诊治过程中,肺超声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优先选用[5]。
综上所述,肺超声在小儿肺炎疗效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准确的判定,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变化数据,有利于患儿的恢复,肺超声值得在小儿肺炎疗效判断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