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孟令军 辛琦媛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国内外有不少的研究表明,个体发展中都有关键阶段,统称为关键期,在关键期是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学前期幼儿有较强的可塑性,所有我们通常认为学前期是学习礼仪的关键期,是培养良好习惯和礼仪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生。
由于幼儿成长过程中接触社会较少,主要的生活场所是家里和幼儿园,并且都会受到较好的保护,但是在“温室”中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只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加强礼仪教育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识。礼仪教育中需要学习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如礼仪教育经典教材《弟子规》中是这样规范生活起居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早晨起床之后要进行漱口、刷牙、洗脸等清洁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让每一天都有一个好的开始。在去过洗手间后,记得洗手,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弟子规》中提到用别人东西时该怎样做——“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一定要先经过主人的同意之后,我们才可以用别人的东西,如果没有经过同意就使用的行为就叫做偷盗。
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在公共场合有社会公德,举止大方规范。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有一句俗语说“三岁定八十,七岁看终身”,所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永远不要觉得孩子太小,因为有些教育就是要抓住时机的,错过了这个机会,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我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足以看出我国对于礼仪的重视,传承优秀的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职责和义务,所以幼儿阶段就应该开始礼仪的学习。从孔子时代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程门立雪”“虚席以待”“倒履相迎”,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胜枚举。
幼儿通过礼仪教育,可以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经常听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样的话,便是对坐姿和站姿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告诉我们要注重穿衣服的整洁美观,按照一定的顺序穿戴;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在穿着上和生活习惯上规范了幼儿“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在行为举止上规范,体现行为之美。试想一下,幼儿们从小注重自身的各个方面的美,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美好。
幼儿日复一日接触的环境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了。一方面很多幼儿园不够重视关于礼仪方面的教育,觉得可有可无,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对礼仪教育知识掌握比较欠缺,没有起到自身的示范作用,导致幼儿接受礼仪教育较少。目前很多家庭中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虽然家庭生活条件较优越,但是幼儿的社会接触面较小,受溺爱的较多,家长对幼儿礼仪的要求也不够严格,致使幼儿对礼仪的认识不足,不利于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今很多幼儿礼仪行为严重缺失,究其根源在于家长对孩子过度的宠溺。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导致孩子误认为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什么事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一旦走入社会才发现事与愿违。
现阶段在幼儿园中没有完整的幼儿礼仪教育体系,这是导致幼儿礼仪知识和礼仪行为的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虽然这或多或少的已经引起了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但是,很多礼仪教育内容还没有系统整理,组织的活动也是治标不治本,还不能从根本改善这一问题。
幼儿礼仪的培养很重要,不但要掌握好的方法,还要有计划有目地慢慢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并且家园要密切合作,重视礼仪的培养。
幼儿礼仪教育要采取有计划有目的的方法。如可采取行为训练法、语言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标记提示法、情景体验法。
1.行为训练
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给孩子规则,不如给孩子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只有经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训练,才能从行为上对幼儿的礼仪进行强化,这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2.语言教育
“知”是先导,“行”是关键,按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思想,用知识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升华理论,知行合一。
3.榜样示范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说出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模仿是幼儿时期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所以,榜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家里家长的正确示范,让小朋友当作榜样。在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们的行为也会使他们进行学习,好的行为保持发扬,不好的行为进行改正。
4.标记提示
在活动室的玩具架上贴幼儿认识的标记,并且告诉他们各种玩具的位置,让小朋友们知道玩完的玩具该放到哪里。养成看标记的习惯,也可以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因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标记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
5.情景体验
通过情境体验,可以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无言的教育。幼儿园首先就应当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整洁,文化气息浓郁,亦或是温馨,充满爱和秩序感,会使孩子们乐在其中、“干劲十足”的,并获得情感共鸣,促进良好礼仪的养成。
生活中处处需要礼仪。幼儿礼仪不只是简简单单教幼儿学会礼貌用语就可以了,还要从幼儿已有的实践经验与需要出发,学会良好的礼仪习惯,不但要从小抓起,还要从小事抓起,注意生活中细小的事情,不断地进行随机教育。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工作中需要有家庭与幼儿园的积极配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较早,较长。所以家庭要更加注重和把握好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家长可以启发幼儿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放手让孩子从自身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不乱丢乱放,然后学会帮助大人;有客人来时,拿糖果、水果招待客人;有比自己小的小朋友来家里,可以试着帮忙照顾。因为有些幼儿在家里和在幼儿园是两种模样,所以,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沟通,发现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于幼儿更地好成长和进步。
所谓“贵在坚持”,不论什么事都是如此,幼儿的礼仪习惯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即使学会,如果不时时注意,时时应用于实践中,便起不到任何作用,学了也是无用功。所以,要想幼儿的礼仪变成自身的一部分,便要时时注意,幼儿礼仪教育是深远且长久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