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犀浦镇幼儿园 高 敏
树立环保意识,发动全园师生秉着安全、实用、耐用的原则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将家庭中的废旧材料带到幼儿园。通过自制玩具展览会、做做玩玩家园亲子活动,向家长进行宣传、介绍废旧材料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对收集材料,实行“百宝箱”“材料超市”“教师资源库”分层实施三步曲,将材料进行清洁、整理与归类,方便操作与使用。
教师应根据活动目标、年龄差异、季节影响、材料特征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自制体育器材。如小班幼儿年龄小,需要高结构的游戏材料,可以选择以成品为主的游戏器材;大班幼儿则可提供低结构的多种半成品器械或简易器材,如用可乐瓶制作的手托盘练习抛接沙包和皮球。
自制体育器械需要教师和幼儿大胆创新、利废利旧。以教师本身为制作主体,借助幼儿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创立三维立体格局,通过教师制作、亲子制作、家长制作等多种形式,开展游戏器材的制作活动。
孩子们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例如:第一次提供可乐瓶时,我们的预期目的是练习滚可乐瓶,可当孩子们拿到材料后却玩出了多种新花样——踢、抛可乐瓶上的盖子、练习夹着罐子向前跳等等,孩子们还互相模仿着玩。我们及时调整了计划,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练习。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在互相模仿的过程中走、跑、投掷等动作得到了新发展。在练习一些动作技能时,我们主要采用示范的方法,让孩子观察、吸收、加工、模仿、调整,使他们有个思考和调整的过程。在孩子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也根据孩子的玩法不断调整、启发、引导,鼓励孩子玩出多种玩法,拓展幼儿的思维。
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体育活动中也应遵循幼儿认知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如我们开展“小士兵”“运瓜”这样的体育活动时,将运动内容故事化、情景化。场地上,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了情景式的运动环境,那些在人们眼里废弃的牛奶盒、薯片桶、旧挂历纸、可乐罐、轮胎、皮球、吃剩的酸奶瓶、塑料管等在这里变成了“解放军的营地”“敌人的碉堡”“密集的地雷阵”“崎岖的山坡”还有“石砖”“水桶”“梅花桩”……“解放军”戴上了小军帽,个个投入到“运动”中去。孩子们协调地钻过山洞、跨过雷区、蹬上山坡、奋力投掷,消灭“敌人”,个个表现得大胆勇敢。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着,爬、钻、跑、平衡、投、跳等运动综合能力得以充分的发展。
如何让自制体育器材能真正在体育游戏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适宜的场地是幼儿体育游戏的最基本的保证。要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选择和设置不同的场地,发挥各种场地的有效功能。
1.开辟专用的体育游戏教室
合理利用空间,针对活动本身占用空间较大、幼儿移动较大、活动次数较多、方向较复杂的走、跑、爬、行等活动,除了运用户外活动场地,还可以选择较大的室内空间,建立体育游戏教室,定时向幼儿开放。
2.创设班班体育游戏区域
对活动本身占用空间相对较小、幼儿移动性不大的投准、纵跳等练习活动,我们充分利用活动室、寝室空间,创设班班体育游戏区域,幼儿可以在自由活动或区域活动时间尽情玩耍。
3.合理利用户外活动场地
合理利用现有的户外活动场地,在材料的投放上注重取放方便这一细节。从大处着想,从小处着眼,阳台角、过道中、角落里、草坪上随处可见自制器械。
1.一物多玩法
孩子们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利用某一器材,变着花样地玩着各种游戏。如:把塑料垫片拼成独木桥,可以爬着过,踮脚过,也可以跳着过。
2.物物组合法
自制器械的量是非常大的,其品种也较多丰富,有了充足的活动材料,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除了引导幼儿一物多玩,还可以鼓励想出两种或多种器材的搭配玩。例如:两个梅花桩,上面横搁一竹梯,就成了独木桥。
3.物物交替法
如果孩子只玩一种器材难免会厌倦,因此应鼓励孩子交替或搭配使用体育器材。例如:竹木梯子、塑料垫子、小呼啦圈等几样物体摆成一个循环式的“训练营”。以竞赛的方式让幼儿游戏。
4.旧器械新玩法
幼儿在熟悉器材功能和掌握了技巧后,可以开发挖掘其他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自我改编。例如:用硬纸盘制成的飞盘,玩久了幼儿难免会对它失去兴趣,把它当成泡泡来玩一玩,幼儿兴趣马上就被激发出来了。
教师的主观重视程度及指导能力高低影响着游戏的优质开展。提高教师重视和研发意识、加强指导能力培养迫在眉睫。
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开展了各种器械的“一物多玩”活动,如:自制的“软体棒”可以用来夹在两条腿中间跳、可以拿在手上当接力棒、可以一人抛接或多人抛接,也可以多个摆放在地上可以间隔跳、绕走,还可以把它当毛毛虫进行动物捉虫子的游戏,既满足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愿望,又锻炼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使自制器械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有效的体现。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发展等方面,真正收到了活动的实效。
案例:走平衡木
案例介绍: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走和跑比较协调。可是一提到走平衡木,许多幼儿就会害怕,不敢走,怕自己摔下来。
教师研讨寻找原因商量对策:走跑协调性不强,可以运用自制体育器材,设置不同难度的游戏:①开火车——用纸棍铺成各种宽度的“铁路”,幼儿在不同的铁路上开火车;②抓怪兽——用小纸团在离地面1~2厘米的高度上铺成小路抓怪兽;③兔宝宝采蘑菇——用旧轮胎和木板再铺成小桥,“兔子们”大胆的过独木桥去采蘑菇。针对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畏难心理,我们及时改变规则,降低难度,为幼儿铺设不同难度的路径——有纸棍铺成的平地小路,有纸团铺上的小小路,还有奶粉罐铺垫的小路,供不同能力的兔宝宝过河。
1.设立简单图示,熟悉玩法。
利用图示帮助幼儿熟悉自制器材的材料投放、使用及活动的注意事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幼儿更清楚了解锻炼目的、游戏玩法和动作要领等,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老师”。
2.教师参与,灵活指导。
教师适时的参与对游戏的进行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孩子们会因为教师的参与而兴趣盎然,而教师也成了他们的玩伴,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3.情境结合,深入游戏
通过游戏情境可以将多种与主题相关的活动与动作发展整合在一起,引导幼儿通过身体锻炼、团结合作达成目标。如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妈妈玩“大灰狼来了”的游戏,幼儿兴趣盎然,游戏积极性明显高涨。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共同研制和开发自制体育器材,使自制体育器材得到不断添置更换,丰富和完善。经济实用的活动器械既充实了幼儿园的体育器材,又丰富了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形式,幼儿在活泼有趣的体育游戏中形成了一定的体育活动常规,体能、智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良好的发展;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知识技能结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要不断优化幼儿园体育游戏,创造出一个资源再利用、活动创新意的游戏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