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永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 401320)
在业余的声乐教学和学习中,没有专业的形体训练,舞台实践相对较少,课堂上只有靠老师言传身教,老师在这方面要求多一些、严一些、学生就相对重视些,做的到位些,反之亦然。
在专业的声乐教学和学习中,学校一般都开设有舞台形体基础课程,作为专业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形体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也要自觉的加强形体训练和练习,从认真、刻苦的练习中知道什么样的动作是美的,什么样的动作是不美的。
在我们进行的演唱活动中,不仅要有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歌唱技巧,还应对演唱的歌曲相当熟悉,除了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旋律外,对歌词的深刻理解也是同学们成功演唱的重要保障,只有充分理解歌唱含义,才能在演唱中较为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
在我们学习歌唱的过程中,离不开听和看。多听多看各类音乐会、演出、相关视频和公开课教学,是我们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渠道,通过这类活动或学习,我们可以从中摄取有用的、适合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对着镜子或是录像反复练习,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改进,最后定型,这样当我们走上舞台才会更加的自信,并在这一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业余的声乐学习,舞台实践相对较少,那我们就要把课堂当成舞台,一招一式严格要求、认真落实,反复练习,不断提高。
在专业的声乐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很随意,觉得上课随便一点没关系,只要上台时能做好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相当错误的,我们要及时加以纠正,并重视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明白课堂上做不到的,舞台上也肯定做不到的道理。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校的各类演出和每一学期的专业考试。争取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如:上台下台、在舞台上该站在什么地方、手脚该怎样放、眼睛看哪里、服装、鞋子、甚至头发,反复过台、排练,每一样都争取做到心中有数,并把我们平时课堂上练的和借鉴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不会“怯场”。
演唱亦不单单是演,唱才是它最本质的内容,是我们说的另一条腿。前面我们谈了关于演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下面我们谈谈歌唱训练需要注意和加强的各个方面。其实歌唱训练就是让学生把这些知识与技能加以掌握和运用,如果我们只注重一部分内容的训练而忽略其他部分的训练与掌握,那我们的演唱就会是有缺陷的和不完美的。
那么怎样才能完美的去演唱呢?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用了七个字,准确的概括了声乐教学和演唱的全部内容:“声、情、字、味、表、养、象”。
“声”即是指声音,好的声音得益于科学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那么怎样才能较好的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呢?首先a.我们必须有正确的歌唱状态。b.学会用正确的呼吸去歌唱【胸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和腹式呼吸】。C.准确的确定学生的声部是我们学习声乐的重要保证。D.自然声区和高声区科学、有效的训练。e.歌曲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情”是指演唱声乐作品所应表达的情感。在演唱过程中要认真阅读、理解歌词的含义,唱出感情,尽力做到“深情并茂”。
“字”演唱和演奏是有区别的,不管什么乐器的演奏是不需要用语言的,而声乐演唱则不然,它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还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演唱一定有好的语言,正所谓“字正腔圆”就是这个道理。
“味”在这里所谓的“味”是指歌唱的风格和韵味,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唱法都有不同的风格和韵味。美声唱法有美声唱法的风格和韵味,民族唱法有民族唱法的风格和韵味,民族唱法甚至还有地域之分,北方的民歌粗犷豪放,南方的民歌委婉动听,高原民歌又高亢嘹亮。通俗唱法也分“摇滚、蓝调、爵士、民谣”等等这些唱法都是风格迥异的,当然韵味也不一样。
“表”在这里指表演。演唱时能根据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我们讲到演和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必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二者缺一不可。
“养”在这里是指歌唱者应具有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我们每一个学生或艺术工作者,都应加强文化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
“象”在这里是指歌唱者的舞台台风和舞台形象。好的台风和舞台形象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和美的享受。
总之,演唱水平的提高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加强声音和歌唱技巧训练的同时,重视学生表演及舞台台风的训练和培养,只有这样通过不断的刻苦的努力,我们才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