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森贝《马车夫》电影音乐研究

2018-01-27 14:02
黄河之声 2018年15期
关键词:马车夫奥斯曼民歌

王 珂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奥斯曼·森贝1923年1月1日出生于塞内加尔南部的济金绍尔,2007年6月9日病逝于达喀尔,享年84岁,被誉为“非洲电影之父”,其在文学界与电影界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马车夫》这部影视作品是由奥斯曼·森贝于1963年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短片。该片曾获得法国图尔电影节(Tours Film Festival)最佳处女作奖,在国外获得盛誉,在国内也取得很大反响。其中,影片音乐也体现出独特魅力,为影片成功提供一定助力。

一、影片音乐运用情况

电影《马车夫》之所以能被称为“非洲第一部电影”,其所用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影片以非洲传统音乐为主,融入了多种传统音乐元素,同时,在场景切换过程中,加入西方管弦乐的对比烘托,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使得非洲特色更为突出。在一次访谈中,奥斯曼·森贝说到:“在不了解非洲文化的前提下,他们所拍到的影像尽管是真实的,但他们的阐述方式却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他们不知道非洲舞蹈和音乐的意义所在,却在电影中随意地使用。欧洲人所接收到的画面和声音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有关非洲和非洲人的错误认识。”①这段话显示了奥斯曼·森贝对于非洲电影音乐的重视,非洲电影自然应该使用非洲传统音乐,这更能体现非洲电影的真实、非洲传统音乐的价值。

二、影片音乐特点分析

纵观整部影片中的音乐,我们能够发现非洲传统音乐几乎贯穿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口述艺人所演唱的民歌、弦乐弹拨、鼓乐等,为该部影片带来了浓厚的非洲色彩。

(一)声乐演唱方面

影片中的声乐演唱部分,主要体现在:第一,影片从一开始至整个片头结束只有一种音响——一位非洲人的演唱。演唱极为简单,旋律单一,甚至无旋律感,更似说唱。演唱语言为非洲本土语言,音乐虽然简单,但是朴实、生活化,这也正体现了非洲传统音乐文化特点。第二,进入影片叙事时,演唱加上了乐器伴奏,旋律性更强,形式更为丰富。此外,影片中间部分马车夫偶遇讲述自己祖先事迹的口述音乐艺人,他的演唱正是关于本民族或部族故事的传统民歌,从马车夫将自己微薄的收入全部奉献给他,便可看出部族民歌在非洲人民心中的地位。第三,影片进入尾声,马车夫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口述民歌再次响起。第四,影片末尾的短暂片段是两名男孩乞讨场景,所唱为二声部旋律,也体现了非洲演唱的多声部特点。

(二)音乐本体方面

节奏是非洲传统音乐最为突出的方面,通常为交叉节奏和复合节奏,表现极为复杂。音色方面喜欢粗糙的沙哑声,音准具有不严格性。在影片中,片头非洲人的独唱及口述艺人的演唱可以看出其音准方面具有不严格性的特色。其次,从中间的配乐能够发现,弦乐弹拨的音色并不十分清脆,往往嘈杂,这也与其音乐审美有着紧密联系,同时,音乐的节奏复杂,无法进行规整划拍。

(三)音乐特性方面

非洲传统音乐具有大众化、社会性、娱乐性、丰富性、综合性的特征。非洲人民几乎人人参与音乐生活,从国家庆典、祭祀,到大众街头娱乐,以及日常工作当中都能随处可见音乐和舞蹈。非洲的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但没有固定名称和内容,形式比较自由,常为即兴表演。影片中,口述艺人在街头演唱,行人驻足欣赏、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欢心跳舞的场景便能发现。

(四)传统乐器方面

非洲的乐器制作简单粗糙,但种类繁多,任何一个生活用具甚至都能称为非洲人民手中的“乐器”。非洲的传统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打击乐器(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乐器);吹奏乐器(各类号角、葫芦笙等);弹拨乐器(独弦琴、多弦琴等)。影片中体现传统乐器部分较少,仅能从配乐窥探其弹拨乐器,同时也出现了鼓乐的零星影子。

三、影片音乐对叙事的作用

非洲传统音乐的运用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其他音乐成分也在影片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树立非洲身份。影片中大篇幅采用非洲传统音乐,区别于其他一切国家的电影音乐,具有典型的非洲文化特色。影片开始便呈现口述艺人演唱民歌,采用非洲本土语言,营造非洲文化气氛。此外,配乐中多弦琴的演奏也体现非洲传统音乐特有风格,以至于当我们闭上眼睛,也能从音响上进行文化身份辨识。

第二,叙事提示。影片中每一次音乐切换都提示观众进入不同场景。第一次是由片头的民歌演唱切换到嘈杂的多弦琴弹拨乐,预示着主人公的出现;第二次是马车夫出门,音乐节奏变得规整,与马车跑动的节奏交相呼应,随着马车夫忙碌接客,音乐节奏也有一定加快;第三次由多弦琴弹拨乐转换到轻松愉快的西洋管弦乐,音乐风格的突变,提示马车夫进入殖民统治区,表现马车夫兴奋好奇的心情;第四次是西洋管弦乐的风格转变,由轻松愉快的风格转变为悲伤忧郁的风格,暗示马车夫马车被扣;第五次切换是由西洋管弦乐再次回到非洲口述民歌,也预示着马车夫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

第三,连贯整部影片。影片中常有声音、画面间断期,音乐则起到很好的连贯作用,弥补了这些空白。避免只有画面而无声音的单调感,也避免观众出戏。在空间上使得不持续的镜头保持连贯感,增加影片完整性。

第四,对比烘托。第一次是马车夫进入殖民统治区,音乐由多弦琴弹拨乐切换成西洋管弦乐,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鲜明对比,两种音乐代表着两个不同的阶级、两种不同的身份,让观影者一下从“土气”的氛围进入了“高雅”的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更加体现了马车夫与殖民统治区的格格不入。第二次是马车夫遭受警察训斥,勋章被踩时,配乐中出现了急促的非洲鼓乐,密集的节奏烘托出马车夫愤怒的心理和急躁的心情。第三次是情绪忧伤的西洋管弦乐,烘托出马车夫无奈、郁闷、气愤的心理状态。马车夫走在现代化城市里,觉得它像牢笼,想着自己的妻子,又想着自己被扣的马车,此时心里五味杂陈,音乐的渲染使得情绪更加复杂。第四次是回到口述艺人民歌,民歌演唱情绪为宣泄式,马车夫回到熟悉的环境,心中有低落也有安心。

四、结语

奥斯曼·森贝《马车夫》电影音乐具有鲜明的非洲特色,尽管1963年的摄影技术还不够完善,但是这部影片中的音乐却树立了非洲电影音乐身份,从音乐的角度来说,“非洲第一部电影”这一头衔,它受之无愧。影片中大量运用非洲传统音乐文化,如:口述艺人民歌、非洲传统乐器、粗糙沙哑的音乐审美喜好等,都展现非洲传统音乐特色。除此之外,音乐转换与影片发展十分契合,特别是非洲传统音乐与西洋管弦乐的切换设计,营造了强烈的对比冲突,推动了剧情发展。因此,该部影片中的音乐应当被注意和重视。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影片中的音乐使用也存在瑕疵。主要体现在:第一,音乐切换过于生硬。第二,音乐起止过于突然。第三,非洲传统音乐的使用过于单调。综上所述,这部影片中的音乐部分有其珍贵的价值意义,但也依然有需要改进之处。正如奥斯曼·森贝本人所说,不了解非洲舞蹈和音乐的意义便在电影中随意使用是不可行的。一部好的影片,其音乐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要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传统,音乐作为听觉艺术,也理应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电影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配合影片的发展,也应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身份,电影亦然!

注释:

① 西拉迪乌·迪亚洛,奥斯曼·森贝,张勇.非洲电影不是民俗电影[J].当代电影,2015,06:129.

猜你喜欢
马车夫奥斯曼民歌
大侦探福尔摩斯1
奥斯曼的巴黎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少妇帮夫改骄矜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徐悲鸿向马夫赠“马”
穿花衣 唱民歌
拜占庭帝国残喘两百年得益于蒙古西进
浅析奥斯曼巴黎城市改造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