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两岸交流与两岸关系发展回望(下)

2018-01-27 12:58王建民
统一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祖国大陆台湾同胞台商

■ 王建民

之三: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是推进两岸交流发展的重要指引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祖国大陆探亲,揭开了两岸交流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一页。然而,台湾当局开放探亲交流的背后动因不是来自岛内,而是始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始于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即祖国大陆扮演与发挥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此后30年来两岸交流合作发展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突破一次次困难险阻,在很大程度上是祖国大陆对台海时局与两岸关系形势的精准把握,及时做出政治判断,不断推出新的对台政策举措,持续不懈努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从而发挥了两岸交流与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指引与领航作用。

30年前,台湾当局决定开放两岸同胞探亲,实现两岸同胞的初步交流,是祖国大陆强烈呼吁与积极努力的结果。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明确强调:“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却不能自由来往呢?我们认为这种藩篱没有理由存在。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信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这一站在全民族整体利益的历史性呼唤与强烈呼吁,得到台湾同胞与海外侨胞的广泛欢迎与支持,逐步在岛内外形成一股强大的要求开放两岸交往交流的强烈呼声与民意,才促成了蒋经国大陆政策的重大调整,放弃“三不”政策,决定开放探亲,才揭开了两岸交流交往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此后30年来,两岸交流交往的前行,两岸关系的发展,一个个重要主张的出台,基本上都是按照祖国大陆这一设想与提议进行的,是逐步实现的,尽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异常艰难曲折,却也充分展现了祖国大陆推进两岸交流过程的耐心、信心与恒心。

祖国大陆首先明确确立了两岸交流交往的政治基础与政治目标大方向,即在追求两岸和平统一这一目标基础上推进两岸交流交往与合作,这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及后来中共中央一系列文件或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得到充分体现,可谓一以贯之,从不动摇。在每一重要历史发展阶段,祖国大陆都会将两岸交流合作作为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积极鼓励,大力推动,并提出新理念、新主张、新政策。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要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延续了中共中央对两岸交流的政策主张,并上升到“两岸同胞利益”的高度。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提出,“两岸同胞要扩大交流,两岸各界及其代表性人士要扩大交流,加强善意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强调“将继续推动国共两党对话”,甚至提出“对于部分台湾同胞由于各种原因对祖国大陆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对发展两岸关系持有疑虑,我们不仅愿意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化解和疏导,而且愿意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增进福祉”。祖国大陆在既有两岸交流政策基调与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扩大交流”,提升了两岸交流的内涵,而且包括了更深层的政治含义。2013年6月,习近平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强调,在“两岸关系大局稳定的基础上,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前景广阔。两岸双方应该为深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采取更多积极举措,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创造更加便利条件,以拓宽领域,让更多民众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习近平提出新形势下推进两岸交流的新主张、新理念,强调交流合作并重,强调深化合作,强调政策支持,强调共享成果。可以说,30年来,中共中央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指导思想、政策理念,出台一系列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政策措施,大大促进了两岸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两岸民众相互了解与认知,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民族情、中华情,并闯过一次次两岸关系发展的艰难险阻,逐步将两岸关系推向前进。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两岸终于实现了直航、直邮,实现了双向旅游,实现了双向投资,实现了全面交流交往,实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了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

特别是每到重要时间节点或历史关头,中共中央总是能够及时把握时局,做出正确的对台决策,引领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一方面,中共中央对于岛内任何违背中华民族利益和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台独”分裂举动都会进行坚决斗争,绝不动摇,以维护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另一方面,则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台开放政策,坚持推进两岸交流交往,坚持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坚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是两岸交流合作能够在两岸政治风波不断与政治对抗中曲折前行的根本原因。

即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遇到困难,即使遭遇岛内所谓“太阳花学运”的挑战与冲击,尤其是在外界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出现疑虑与忧虑之时,祖国大陆依然能够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大局出发,坚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让两岸交流合作受到干扰。2014年5月,祖国大陆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祖国大陆参访,习近平郑重阐述了祖国大陆对两岸时局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立场,坚定了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的信心。不久之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得以参访台湾,成为两岸交流一次重要突破,是一次更高层次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正式交流,就是要向岛内民众宣示,两岸交流合作不会因为有岛内的反对声音与阻挠而停止,不会消极应对,不会主动收缩。祖国大陆对两岸交流发展展示了更大自信,坚定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信心,两岸关系得以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面对岛内政局再次发生重大变化,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祖国大陆强调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为岛内政局的变化而改变,明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定反对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坚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努力推进国家和平统一进程。另一方面,在两岸主管部门沟通管道与两岸“两会”协商管道受阻的情况下,祖国大陆更加重视两岸民间交流与交往,进一步出台更多有助于推进两岸民众、民间交流与交融的政策措施,鼓励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年、学生到祖国大陆交流、学习、创业、工作,更多享受祖国大陆居民待遇,从而保证了两岸民间交流得以持续发展,保证两岸关系发展不走样、不变形。

30年来,两岸交流交往与合作,两岸关系的发展,祖国大陆一直是积极主动的,一直指引与主导着两岸关系发展与前进的正确方向,是两岸交流交往合作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者。相对的,台湾当局的两岸思维与政策一直是消极、保守的,有时还是反动的,是两岸交流交往与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与制约了两岸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新形势下,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祖国大陆依然会坚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大力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为早日实现两岸完全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加坚实的基础与条件。同时,祖国大陆依然会坚决坚定反对岛内外各种“台独”分裂活动,排除干扰,为两岸交流合作与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提供更好的政治与政策环境。

之四:30年两岸经贸关系巨变

1987年是两岸关系发展一个重要转折点,台湾同胞开始正式赴祖国大陆探亲,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一页。此后30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作为推进两岸关系发展重要动力的两岸经贸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历史性变化,可概括为10大巨变。

一是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极大便利了两岸人民往来。两岸近在咫尺,却曾远似天涯,不能直接往来,不通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在祖国大陆强烈呼吁与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在强大的市场压力下,台湾当局不得不采取小步与变相的开放措施,率先实现了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离岛的直接通航,后又有两岸之间的“台商春节包机”、“台胞春节包机”、两岸海上“试点直航”,再到马英九上台执政后两岸签署通航、通邮等协议,实现了海峡两岸全面直接“三通”,造福两岸民众。

二是海峡两岸贸易方式、贸易规模、贸易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两岸经贸往来最初始于两岸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并长期维持一种不能直接通航与通商的间接贸易,同时在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出现与台湾渔民的海上小额贸易,形成一种特殊的小规模直接贸易。这两种特殊贸易形式构成早期两岸贸易的基本格局与特色。在祖国大陆政策鼓励、两岸经济发展需求与市场作用下,两岸贸易格局逐步发生变化,1990年代初,两岸间接贸易逐步转变为直接贸易。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两岸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出现,成为两岸一种新的贸易。

三是30年两岸贸易总量增长120多倍。两岸贸易规模在两岸经济发展与市场开放中持续扩大,1987年时只有15亿美元(经香港转口贸易),2013年达到1980亿美元的历史高峰,成长132倍。随后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两岸贸易出现负增长或低增长,2016年为1796亿美元,2017年出现新的增长态势,1-7月达到1037亿美元,全年有望再次接近2000亿美元。就近30年观察,两岸贸易规模增长120多倍,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四是两岸市场相互依存度持续上升,形成日益紧密的经贸发展格局。两岸贸易持续发展与规模的扩大,在海峡两岸贸易市场中的地位稳步上升,台湾与祖国大陆已互为重要贸易伙伴。1990年,祖国大陆是台湾第九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第二十大进口市场;到1990年代末,祖国大陆已上升为台湾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市场;到2001年,祖国大陆是台湾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四大进口市场与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是祖国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2008年,台湾是祖国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第五大进口来源地,祖国大陆则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目前祖国大陆则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市场、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五是台商祖国大陆投资格局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沿海向内地、从南向北,从试探性投资到长期经营等一系列重大发展变化,创造了“台商奇迹”。30年前,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刚刚起步,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投资不多,规模小,到1987年投资金额估计只有2亿美元左右。此后30年来,台商不畏岛内一次次政策阻挠与政治恐吓,源源不断前往祖国大陆投资发展,形成一波又一波投资热潮,1992年台湾当局正式开放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依商务部统计,到2016年,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项目累计98815家,预计2017年将突破10万家;实际投资金额累计646.5亿美元,预估加上经第三地等不同方式对祖国大陆投资金额应在2000亿美元左右,成为祖国大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本——台资,形成一个庞大的新兴群体——台商,建立了庞大的台商组织——全国台资企业协会以及100多个台资企业协会地方分会。特别是台商在祖国大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曾经无名的小企业如康师傅、旺旺、富士康(鸿海)等一举成为海峡两岸闻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它们从台湾走向祖国大陆、又从祖国大陆走向世界。

六是祖国大陆为台商投资发展先后创立了许多不同性质与规模的经贸园区或示范区。过去30年来,尽管市场力量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祖国大陆的政策鼓励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通过不同经贸园区的设立,形成台商相对集中发展与群聚效应,促进了台商投资与两岸经济合作。国务院不仅批准设立了针对台湾或台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大型综合园区,而且于19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建立了6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9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台办授牌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41个及海峡两岸青年实习就业创业示范点12个,以及省市自治区自行设立的大量不同形式的两岸经贸园区,形成相对集中的台商投资集中区,促进了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发展。

七是从单纯的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转变为两岸双向投资,祖国大陆企业对台投资有了初步发展。台湾当局长期实行“出宽进严”的两岸经贸与投资政策,对祖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严格禁止与管制,即使两岸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台湾当局也没有对祖国大陆开放投资市场,直到2008年马英九上台执政,才于2009年6月底正式开放祖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与祖国大陆开放台胞赴祖国大陆投资晚了20多年,而且政策管制与限制颇多,没有彻底开放,导致祖国大陆企业对台投资进展缓慢,到2016年投资金额累计只有17亿美元,预计2017年不会超过20亿美元。这与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形成显著反差,两岸投资的政策不对称性与投资规模不对称性依旧。

八是海峡两岸实现了双向旅游,祖国大陆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旅客来源市场。台湾当局于1987年开放台湾同胞赴祖国大陆探亲之后,台湾民众开始了赴祖国大陆探亲访友与观光旅游,而且持续发展,目前每年到祖国大陆经商、探亲访友与观光旅游人数在500万左右,是30年前的数百倍;祖国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参访、旅游与经商,则相对较晚,规模相对较小,其中祖国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旅游始于陈水扁执政时期,但限制严格,进展有限,直到马英九执政后才实现了祖国大陆普通民众的赴台观光旅游,而且旅游人数一度出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达到418万人次(台湾统计)。一年间两岸相互旅游人数规模900万人次(2015年为985万人次)。蔡英文上台,祖国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出现萎缩,但仍高居境外入岛人数第一位。

九是两岸建立了不同性质与层级的经济合作机制化与平台。30年来,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进程中,两岸民间机构与企业在两岸法律法规下建立了不同的合作平台、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甚至不同程度的沟通协商机制。特别是在马英九任内,两岸“两会”恢复协商之后,建立了多个经济合作机制与平台,两岸先后签署了通航、通邮、金融等23个协议,其中大部分是经贸协议,尤其以2010年6月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最具影响力。然而,2016年民进党上台执政后,两岸关系形势逆转,具公权力性质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与平台运行受到重大影响,两岸经贸关系重回民间互动与市场主导时期,也再次证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一直受到岛内政治因素干扰与影响。

十是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政策持续博弈,祖国大陆的助力、推力与台湾的阻力构成一条主线。过去30年来,祖国大陆持续出台推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务院率先于1988年出台鼓励台湾同胞赴祖国大陆投资的规定即“22条”,成为推进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的重要政策动力。此后,祖国大陆制订与出台了许多鼓励与推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政策与法律,其中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199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极大地促进了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不过,台湾当局即使开放台湾同胞赴祖国大陆探亲之后,两岸经贸政策也一直是保守与消极的,开放是被迫的、缓慢的,管制是严格的。李登辉于1996年提出了以限制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为主的“戒急用忍”政策,陈水扁上台后又先后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与“有效开放、积极管理”的两岸经贸政策。马英九上台执政后,尽管采取了积极、务实与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但在绿营牵制下仍强调“台湾优先,对人民有利”的两岸经贸原则,政策限制依然众多。蔡英文上台执政后,则采取了更为消极与反动的“脱中”与“远中”的两岸经贸政策,未出台任何有助于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政策,反而全力推动以“告别大陆”为核心的“新南向政策”,必然影响到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与有效合作。

猜你喜欢
祖国大陆台湾同胞台商
刘毕新
台商马景鹏的“老家”情怀
在溧台商讲述创业故事——溧水,一片值得台商扎根发展的土地
浅析“台湾网红”的网络传播现象
台商吕孟哲的剑胆琴心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的?重大意义
民进党当局煽动两岸敌意对抗注定失败
两岸成人教育学学科专业培养比较研究
大陆领导人高度关注并作出重要指示
那些感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