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体外循环在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27 01:49:39程小玲陈文清焦丰黎爱玲曹宗妹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变温体外循环置换术

程小玲 陈文清 焦丰 黎爱玲 曹宗妹 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手术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虽然暴露好,但并发症多,而且切口影响美观,许多患者不能接受。而微创心脏手术不仅简化了开关胸过程,而且操作更为便捷,术中出血量较少,止血较为便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2]。同时,微创心脏手术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而言,无论在胸腔闭式引流量、体外循环时间还是术后恢复时间都具有显著优越性。因此为微创心脏手术提供必要条件的体外循环就显得异常重要[3]。本文主要研究血管内体外循环在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并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102例研究对象,皆为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瓣膜置换术患者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共有50例,年龄在19~76岁,平均年龄为(43.7±5.2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食管超声、心脏超声检查来确定手术方案。所有病例中,共有45例患者行心脏不停跳手术,其中,三尖瓣成形术共有10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共有35例。而其余57例均实施停跳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有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有7例,二尖瓣置换合并三尖瓣成形术共有2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有8例,二尖瓣成形术有15例。

1.2 方法

(1)仪器及循环补充。采用天津WEL-1000A型体外循环机及进口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Medtronic,Medos)。预充液使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及人工胶体液(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及适量5%碳酸氢钠,预充总量在1100~2000mL,晶胶比在0.4~0.8,维持细胞总量为24%~28%。转流中可适当使用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25%的硫酸镁、速尿、白蛋白、抗生素、10%的葡萄糖酸钙,10%的氯化钾。必要时还需要加入同型血浆、同型红细胞悬液。

(2)体外循环。所有研究对象在全身肝素化后构建体外循环,具体为:在麻醉处理后,下调室温及变温毯体表温度,配合变温水箱血流降温,实施体外循环。在转流期间,灌注流量要维持在2.0~4.8L(m2·min)左右,而平均动脉压则要控制在50~80mmHg。在阻断升主动脉之后,灌注4:1的冷血停搏液10~20mL/kg,以更好的保护心肌。之后结合手术进程,每隔30min进行半量半钾冷血灌注液追加,其中钙离子的浓度为10mmol/L。除了主动脉瓣置换术需要进行左右冠状动脉直接灌注外之外,其余的手术均实施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转中每隔30min进行以此血气检测,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电解质浓度、血液酸碱度,确保各项指标维持在稳定状态,之后逐渐提升室温、变温毯体表温、变温水箱血流温,并在此过程中配合使用硝酸甘油等血管扩血药物,以扩张全身的微循环血管,确保复温效果。在患者鼻咽温度已达36˚C~37˚C,肛温达35˚C~36˚C,且机体各项指标恢复稳定时,可停止体外流转。且需要注意,在停机后,机血需全部回收并回输至患者体内。

2.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体外循环流量时间为(80.4±21.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6.7±19.26)min, 超 滤 量 在1124~3500mL。 除 了45例不停跳手术之外,其余患者心跳均自动恢复。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4.6±1.02)h;胸腔引流量为(161.2±33.24)mL,监护室停留时间为(16.2±3.71)h,住院时间为(8.7±2.26)d。所有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89例患者未输血,占总数的87.25%,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但无死亡病例。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心脏手术逐渐得以推广和运用。该种手术方法不仅保留了胸骨完整性及胸廓稳定性,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胸骨创面相对较小,术中出血量少,能够大大降低出血感染几率,进而缩短患者ICU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有效康复[4]。

与微创心脏手术相比较,经胸骨正中切口的传统体外循环虽然暴露好,但是创伤极大,出血多,同时切口长且位于胸部正中,影响美观,较多患者表示不能接受。而微创心脏手术无论在胸腔闭式引流量方面,还是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上,具有有显著优越性[5,6]。本研究主要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并实施负压辅助引流,以增加静脉回流。该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静脉回流的充分性与安全性,而且可以尽量减少手术视野被过多管道阻挡,为手术操作者提供了更为清晰、开阔的术野。且操作能够分组进行,在节省心内操作时间的同时,缩短了整体手术时间,降低了体外循环期间对患者各脏器功能的损害,让患者术后能够得到有效康复。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操作均得以顺利进行,且体外循环流量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相对较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4.6±1.02)h,胸腔引流量为(161.2±33.24)mL,监护室停留时间为(16.2±3.71)h,住院时间为(8.7±2.26)d,各项手术指标均良好,仅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无一例死亡。

综上所述,血管内体外循环应用于微创心脏手术中,不仅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保障,而且能够避免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各脏器功能损伤,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1]俞世强,徐学增.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单中心临床经验[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6,14(2):87-90.

[2]程军涛.小切口心脏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口开胸心脏手术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5):71-72.

[3]杨恒.体外循环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7):86-87.

[4]黎笑乐,陈肖敏.术区二氧化碳充溢技术在经右胸微创小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和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9):1139-1141.

[5]林冬群,林宇.右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8):1531-1534.

[6]吕勇.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1-52.

猜你喜欢
变温体外循环置换术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氯乙烯生产中变温吸附脱水工艺的使用及改进
中国盐业(2018年16期)2018-12-23 02:08:28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8
冻融处理对甘薯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动力学的影响
非共面四频激光陀螺变温零偏周期性波动
Mn掺杂ZnSe量子点变温发光性质研究
中国光学(2015年5期)2015-12-09 09:00:43
高压氧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3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