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其 史传华 朱小军 顾燕冲
关键字:体育运动;大学体育;运动损伤;处理措施
体育运动是增进和维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自身的直接参与性决定了体育运动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存在的必然性决定了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只要从事体育活动,就会有发生损伤事故的风险。高校是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奠定深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身体是大学生必备的综合素养之一,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具有以下特征:年轻、精力充沛、参与运动的机会多、运动负荷大且较激烈、运动损伤保护意识差、损伤处理知识欠缺。运动损伤是影响甚至危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环节,损伤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据统计,2010年大连市的3289例运动损伤案例中,高校大学生的占比达到了59.3%,江苏省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3.7%,大学生运动损伤已然成为了影响高校教育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运动损伤的高占比不仅会使得高校以及学生家庭所承担的经济负担较为沉重,而且会对大学生个人带来或大或小的身体损伤,不利于其身体健康发展。
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在大学期间发生率较高(50%),但是普遍大学生对运动损伤的了解不高,对于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匮乏。以往研究发现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足球、篮球 、排球三大球类运动,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损伤发生的部位也不相同如足球、篮球运动 ,损伤主要出现在踝关节、足部、膝关节以及腿部等部位;排球项目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腕、手、肩部、膝、踝关节等部位。
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有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骨折、皮肤擦伤、软组织撕裂伤以及关节脱位等。最常见的类型是关节韧带扭伤(54.1%),然后依次为肌肉拉伤(18.4%)、挫伤(12.2%)、骨折(8.3%)、皮肤擦伤(6.1%)和关节脱位等(0.9%)。从生理解剖结构分析,掌指和指间关节囊背侧松弛,侧向活动范围小,当受到外力的撞击,极易造成侧副韧带损伤。距小腿关节损伤由于外踝比内踝长,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因此足的内翻活动较外翻活动大。此外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跖屈时,距窄的部分进入胫距关节宽的部分活动度大而稳定性差。这种特点使距小腿关节易发生内翻而造成距腓骨损伤。因此,掌指关节和距小腿关节受解剖结构的影响,其损伤的发病比率高于身体的其他部位。
通过对我国高效体育运动损伤的普遍调查,并进行了数据信息的总结归纳,对 867 例大学生运动损伤进行了数据分析:其中轻度损伤的人数为126人,占 比 14.53%;中度损伤的人数为 526 例,占比总数 为 60.66%;重度损伤为 215 例;占比为 24.79%。从 中能够明确,占比较高的中度运动损伤的情况最为明显,从而分析出运动损伤的整体预防,应当以中度运动损伤为重点,以及将重度运动损伤作为主要预防对象,便于体育课程与运动项目的开展中进行预防方向的明确。
高校学生运动损伤以轻中度损伤为主,经过积极治疗和休息后能够恢复,因此,在大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做好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对于降低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概率以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好动的年龄段,开展体育运动的频率较高,但是由于缺乏强制性约束导致其生活不规律,心理状态与身体素质均存在亚健康问题,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会加剧运动损伤现象。高校体育教师应当积极纠正学生的健康、科学运动观念,让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之前确保身体机能被唤醒、相关关节与组织得到了拉伸与锻炼,并向学生传递一些健康运动的小技巧以及运动损伤及时处理的技能与经验,例如,脚踝扭伤发生时应马上冷敷,正确地处理和进行简单的治疗杜绝运动损伤突然发生后病情的反复,引导学生在充分认知自身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现阶段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就医率不高, 即使就医也不能完全遵从医嘱和安心的静养休息,这就导致运动损伤很难快速完全康复,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化学生对运动损伤以及其后续危害的认知,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重视与警觉性,从而更好地预防与处理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
现有的高校体育教育大多集中在室外,以实践训练或比赛为主,缺乏对安全教育的深度落实。鉴于此,高校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开展运动安全教育宣传,一方面丰富体育教师对运动损伤的处理储备知识与经验,帮助教师在运动损伤发生的第一时间快速处理体育运动损伤,将危害降到最低,并由师及生,引导教师将体育运动的关键防护点以及损伤处理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体育活动开展中的保护措施以及相关器材的隐患;另一方面以运动损伤的案例着手,深入浅出地剖析体育运动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运动安全教育宣传让学生从根本上认知到运动损伤的持续性影响,从个体出发降低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损伤。
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用地紧张,甚至与比赛场地相重合,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空间狭窄且单位面积的学生人数众多,无疑会加剧体育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高校在安排体育教学课程以及相关体育比赛时应当注意错开体育活动场地的使用时间,科学控制体育活动场地的使用人数以及比赛规模。在体育活动或者比赛开展时,高校应当积极组织专人对体育活动或比赛进行统一化管理,以防止突发性体育运动损伤现象发生,同时委派专业人士以及相应的医疗团队前往现场,实现对突发性体育运动损伤的及时处理与治疗,组织运动损伤的进一步恶化。
高校应当积极投入人力、物力与财力加强体育器材与设备的多元化建设工作,一方面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器材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兴趣,让原本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学生开始热爱体育运动与训练;另一方面,器材的多样化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借助先进的体育器材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科学性与适度性,帮助学生更为合理地掌握其运动状态,例如现代先进的跑步机可以实时显示运动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参数,帮助学生更好地判别自身的身体状况,以挑选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预防体育运动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