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悦 (陕西省榆林市第八中学 719000)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它是美术学习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教学不断的发生变化。尤其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的提出使美术教育目标发生根本改变,教学关注点挪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新的培养目标。作为美术课程内容中涵盖面最广,分量最重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也必须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调整教学的目标与教学策略,积极探索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接受美育的过程中形成美术核心素养,从而达到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后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犹如旅行的目的地。要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现在美术教学依据的三维目标必须向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绪培指出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目标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所以三维目标与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之间是递进关系,是关注点挪移的关系。
分析2011年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三维目标,我们可以看到三维目标关注的侧重点仍然是“造型·表现”知识本身的学习,在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中也是围绕解决造型表现知识问题的,对于学习“造型·表现”知识能否帮助人的内涵发展,能否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三维目标并不能清楚的显现。而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目标关注的是学生通过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能够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能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能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能够形成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能从文化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核心素养目标包含了三维目标,但又有所拓展,所以说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提炼、整合与升华,两者之间的关注点不同。学科核心素养更加关注的是依托“造型·表现”知识的学习,使知识可以内化成为人的能力,使这种能力能够伴随学生的终身发展。
所以要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提炼、整合、升华三维目标,使三维转化为核心素养目标,只有在教学中依据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教学,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初中“造型·表现”领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以中西方绘画与雕塑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为主的,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西方绘画的类别、提升自己的造型能力,这些都是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并不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要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在《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中指出要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核心素养就是要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以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对知识、技能进行选择和获取。由此可见“问题情境教学”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策略。思维至于结论,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才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必然联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以生活情境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情创设问题,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都是现实生活的映射。情境问题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解决问题为任务驱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就会内化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所以要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问题情境”教学必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为了更好的实施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大家都认识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教学中这三种学习方式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递进进行,反复运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能逐渐培养起来。
初中“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是有基础的,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自觉明晰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案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性被融入学习习惯中,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增强。合作学习是互助性学习。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局限性的,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进行思维互补,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互助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引导学生会制定合作学习方案、会合理分工,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只要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就会增强。探究性学习是学习的高级阶段。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就能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可以进行深度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既可以递进用于“造型表现”领域课堂,也可以根据学情平行运用,只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就会成为课堂学习的常态,一旦成为常态就会融于学生的习惯中成为学生素养能力的一部分,学科核心素养自然就能够培养起来。
评价是检测教学落实情况的参考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要落实,应该从教学目标出发从多维度对教学进行评价,只有这样评价才能调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改变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涉及的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较多,学生的学习结果多数也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呈现。所以,目前很多教师对教学的评价也仅仅依据作品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单一的等级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更难做到从多个维度对教学进行评价。然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目标的实施本就是一个有联系的过程,是综合在教学行为中的,是不能割裂的。所以,评价必须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且要从多个维度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既要关注教学结果评价,也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评价要避免划分等级,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性和发展性,以引导、激励为主。
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方向标,评价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就必须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来进行评价,在综合与多元化评价机制中,甄别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5.
[2]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1.
[3]陶旭泉.《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