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阳(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 130000)
《莎乐美》中的隐喻性意象与各种色彩的描绘紧密结合:主色为白色、黑色、红色交织,呈现出一种诡异且神秘的美感;还有金、银、紫、黄、绿、蓝等颜色杂糅其中,与主色相映衬。众多色彩的运用使全剧呈现出一种少有的画面美和视觉想象力,创造性地呈现出人物形象与主题结构,传达了唯美的创作风格。
在英语中,白色(white)常被投射到纯洁的、高尚的非颜色领域。在《莎乐美》中,出现了大量的白色意象群,以及典型的白色意象:月亮。白色意象群如“白色玫瑰花”、“水仙”用以形容莎乐美的容貌、“白鸽”和“白蝴蝶”用以形容莎乐美的双手。花朵通常是沟通感情的象征,白色为其染上了神圣的色彩,根据弗莱的神谕形象,鸽子也与纯洁的爱情相关:“在鸟类中,鸽子在传统上向来表示宇宙的和谐,或表示维纳斯的和基督圣灵之爱。”1一系列的白色意象是叙利亚军官的爱情展现,与白色的月亮意象联结,象征着莎乐美的贞洁。月亮意象,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的Artemis,还是罗马神话中的Diana,代表的都是“处女性守护神”,“月亮女神”。莎乐美如是评价月亮:“月亮冷冽贞洁。我确信她是位处女,她有处女的美丽。是的,她是位处女。她从未受到玷污。她未像其他的女神那样委身与男人。”联系后文莎乐美只是要求吻约翰的嘴唇,可见莎乐美的爱与性欲无关。白色意象与月亮象征着莎乐美的贞洁,莎乐美便是月亮女神的具化。莎乐美形容约翰的身体为“洁白的象牙雕像”、“未染尘的百合”、“山中的雪”。象牙雕像是冰冷的,雪是冰洁的。白色是基督教中最圣洁的颜色,常常表现为耶稣和天使身着的白色裙子。在《圣经》中,白色象征着耶稣,真理和美德,常用于表示圣洁的灵魂。所以这组白色意象表层指的是莎乐美口中约翰身体的冰冷(也许是长期处于水牢之因),象征着约翰的内心之冷清,无世俗欲望,是接近于神的圣洁,以及绝对理性。此外,白与清白有关,象征着约翰是无罪之人。约翰的形象与月亮也有联系,同样来自于莎乐美的夸赞:“他身上映着银色的光辉,我确信他与月光一般贞洁,如同银色之箭。”无论是中西方文化语境中,月意象一般都与女性关联。联系全文,可知约翰身体孱弱、面容苍白,男性特征并不明显。所以月意象的运用并不显突兀,更多地表现了约翰的神性,实际上王尔德是有意将约翰塑造为雌雄同体的形象,运用了“百合花”、“玫瑰”、“皎月”、“石榴花”等大量用于女性形象的喻体,使得约翰成为富于双性美的审美对象。这种奇异的描写回归了希腊神话的原始程式,即两性的倒错与复杂化。此外,月与黑夜密不可分,在黑夜之际指引人们的光明使得月意象极具西方意象的崇高感。
红色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颜色,与生命息息相关。在《莎乐美》中,与红色有关的意象有许多,如红色的酒、唇、蛇、花、月。最主要的是嘴唇和红月。以往的观点认为,嘴唇常与爱欲相联系,是本我的显现。笔者认为嘴唇是美的象征,莎乐美对于约翰的追求是基于对美的偏执和狂热。康德哲学是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王尔德的《莎乐美》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呼应了康德的美学观点。“在《莎乐美》一剧中,“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看”,也即视觉,是色欲产生的主要源头,,因而也与危险紧密相联。”2在《莎乐美》中,有三组明“看”(注视)的关系:希律王注视莎乐美、叙利亚军官注视莎乐美、莎乐美注视约翰。还有一个隐藏的关系:约翰注视上帝。分别对应契机“质”的三种不同特性:快适、美、善。希律王与叙利亚军官被莎乐美的容貌舞姿吸引,是暗含情欲意味的快适;莎乐美对于约翰的狂热着迷,属于美的范畴;约翰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是善,符合着理性规律。只有莎乐美追求的才是康德认为的“美”。也即“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形式”,是快适与善的桥梁、动物性到理性的过渡阶段、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上文依据白色意象群,认为莎乐美便是月亮女神的具化,主要表现为贞洁。“月亮女神”,也是“狩猎女神”,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的征服力量。在西方诗歌中,“月亮”常常被比作“女王”,有其具有刚性美感的一面。在《莎乐美》中,月亮经历了由白色至红色的转化,象征着莎乐美欲望的外化过程。当莎乐美要求叙利亚军官放约翰出来时,月色开始怪异,就像一个死去的女人寻找裹尸布。莎乐美当然是穿着衣服的,这里的隐喻已经十分明显,莎乐美便是月亮,当她追求约翰的美的时候,便显得大胆和疯狂。而随着约翰大喊他预言的事情即将发生,在莎乐美准备好跳舞前,月亮变得“赤红如血”,反复出现的不幸的事情终于要发生了。希律王害怕的想熄灭火把,遮住月亮,暗含的都是对于莎乐美这种不顾一切地要亲吻约翰的唇的惧怕。火把和月亮连接起来就是红色的月亮。而随着乌云也就是黑色意象掩盖了月色之后,莎乐美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中,终于亲吻到了约翰的嘴。红月再次变成了白月,说明了莎乐美追求美的愿望得以满足,欲望得以释放。而乌云的遮蔽也暗示了莎乐美的死亡结局。
黑色(black)是夜晚的颜色,常与黑暗关联。黑色与基督教中的地狱联系密切,被看作是神秘的色彩。此外,西方人相信黑色与邪恶的灵魂有着某种联系。黑色同时表示不幸和灾祸。在《莎乐美》中的黑色意象有地牢、夜幕、刽子手的肤色、、黑色鹏鸟、乌云等,还有反复出现的“死亡天使”。这些意象都是死亡的象征,且具有命运悲剧意蕴。其中包括叙利亚军官的死亡,约翰的死亡,莎乐美的死亡,还有隐含的希律王的死亡,都因“过分地注视”而死。依据康德的美学思想,叙利亚军官和希律王因追求快适而死,快适,使人快乐,也适用于无理性的动物;莎乐美因追求美而死,美,使人满意,只适用于人类,适用于动物性的又具有理性的生灵。约翰因追求善而死,善是被人珍贵的。适用于一切有理性的动物。叙利亚军官自杀而死,在他死之前,约翰听到了死亡天使振翅的声音。约翰被处死,表面看是莎乐美造成的,实际上是他的语言惹恼了希律王和希罗底,由于忌惮神的力量,希律王不敢杀他,他被关在地牢。他又不断口出狂言,使得莎乐美被他的声音吸引过去。他的语言来源于他的思想。莎乐美的死,上文已提及,便是乌云遮蔽月色的象征。莎乐美的死便是戏剧的结尾,暗含着希律王的死亡,在莎乐美跳舞之前,希律王便听到了黑色鹏鸟振翅的声音。而希律王在拒绝莎乐美索要约翰的头的要求时,他自己也暗暗觉得约翰死了不幸的命运将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当约翰死后,他感到害怕躲在宫里,并急切的处死了莎乐美。这些死亡环环相扣,命运的悲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莎乐美和约翰是《莎乐美》中的核心人物,他们对于美和善的追求导致了死亡的结局。弗莱认为,在悲剧的叙事模式中:“不恰当的事与不可避免的事既结合在一起,又分离成为讽刺的两个彼此相反的端点。”3不可避免性的讽刺的原型是经不住诱惑的亚当,这类主人公所遭受的灾难不是罪有应得,而是性格造成。莎乐美的死是不可避免的,象征着人性被判处了死刑。不恰当性的讽刺的原型是基督,完全无辜却被人类社会抛弃。约翰的死便是不恰当的,是上帝手下的牺牲品 。由于二者是月神的一体两面,所以他们的死亡与可以类比神祗之死,会引起肃穆的同情。这同时体现了自然意志的不可转移性,人总是陷入某种神秘信念并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王尔德从唯美主义出发,构建了唯美至极而必将走向颓废与毁灭的主题。《圣经》中故事会得到历代的不同改写,体现了原型整合文学经验的作用。在文学批评中,应将个别的作品纳入文章整体之中,寻找其中的传统程式,同时也应注意作家的独创性与突破性。
注释:
1.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204.
2.谈瀛洲.两种世界观的冲突—对莎乐美故事的改写[J].中国比较文学,2003(02):57.
3.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