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老炮儿》中主人公“老炮”的“义”

2018-01-27 11:46石立干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教授454150
大众文艺 2018年13期
关键词:老炮儿灯罩仁义

石立干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教授 454150)

电影《老炮儿》是由管虎任导演,冯小刚、张涵予等人为主演,于2015年12月在中国大陆上演的一部大片。该影片形象地再现了当年声名赫赫于京城的玩主六爷被新时代所抛弃,现在孤独地跟他的几个老哥们,如灯罩儿、闷三儿、话匣子、洋火儿等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处世方式的故事。他的不谙世事的儿子张晓波因与南方省级高官的儿子谭小飞发生矛盾被私扣了,为了救出儿子,他与几个老哥们狠狠地教训了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是一部亲情兄弟、兄妹交织的影片。

所谓“老炮”是根据其人物性格送给他的一个绰号,约等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王朔笔下的“顽主”。他的真名叫张学军,他在处世中虽然有些玩世不恭,但也重情重义。本片的主题已有多人做过研究,本文旨在通过主人公“老炮”在影片中的所作所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挖掘出他身上表现出的“义”。

“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仁、礼、道、德、信、理、公“等字词粘连与融合,共同构建起仁义、理义、公义、信义、正义等核心价值范畴,用来匡正人们的核心价值观。“义”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典中繁体字的“義”注释为“合宜的道德行为和道理”,它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处世中,在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和物质利益时要恪守礼仪,各得其宜,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当“义”与其他表达道德方面的字词相连时构成如下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在老炮身上都有所体现。

一、“义”与“仁”相连——仁义

古人曰: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仁就是爱别人,义就是说话、办事要合适。在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中,仁、礼、义常被摆在重要的地位。孔子一向主张“义以为上”(《论语•阳货》)、“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孟子把“义”的道德价值提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他贵人重义,构建起了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后来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对“仁”与“义”的关系作了更为形象的比喻:“仁有里,义有门”(《荀子•大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仁的实现离不开义。人与飞禽走兽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能否行仁义。影片中的“老炮”嘴上时常挂着“仁义”二字。在生活中,他把“仁义”二字作为自己的规矩和底线。遇见小偷,尽管他没有把其扭送到派出所,但却义正辞言地教育他,“拿钱走人可以,证件给人家寄回去”,教育他要懂得“盗亦有道”的道理。遇见有人跳楼,当一群人在起哄、看热闹时,只有他义愤填膺,严厉地斥责那些围观者。当看见别人有难,总能伸手帮一把,如影片中遇见在路边乞讨的上大学女孩,尽管他手头并不宽裕,毅然伸出援助之手拿出200元钱施舍。当老邻居灯罩砸坏了城管人员的警车尾灯,主动拿出300元钱赔偿,听说朋友闷三儿酒后代驾被公安局拘留,到处借钱为其交罚款……这些区区小事足以表现了主人公老炮的古道热肠,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仁义风范。。

二、“义”与“礼”相连——礼义

礼一般指在社会关系中由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所形成的仪节,义指公正合宜的言行。在先秦时期,礼的地位颇高。“礼,国之干也”(《左传•僖公十一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孔子认为礼与义的关系为:“义以为质,礼以行之”。他形象地指出:“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孟子•万章下》)。自先秦始,礼与义就结成了不可分割的连体道德规范。礼制、礼仪、礼节、礼貌等都是礼义的外在表现。影片中的老炮一向讲究“礼义”。影片的开头,当一对青年男女骑着自行车向老炮问路时,由于没有礼貌,不知怎样和年长的人打招呼,老炮颇为不满地教训他们说:“出门前你家大人没有教你怎么叫人呐”。影片中常见老炮主动给满头银发的“二爷”点烟,对于邻里关系更是有礼有节,今天邻里借根葱,明天邻里给他端碗饺子是常有的事。当他深入虎穴打探儿子晓波的下落时,他也是先礼后兵,先了解情况,又主动赔礼道歉,面对富少们的气势汹汹,满嘴脏话,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给他们应有的教训,教育他们要懂得尊重年长之人,对老年人要有礼貌,这件事其实是从反面表现出老炮的礼义。

三、“义”与“理”相连——理义

古人从道中引出理,“道理”一词由来已久。荀子认为道体现于万物就是理,正所谓“道之理(《荀子•劝学》)”,他认为:“义,理也”(《荀子•大略》)。“诚心行义则理”(《荀子•议兵》)。宋明理学认为“至于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朱子语类•卷二七六》)。“当然之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当性和公正性。片中的老炮是个特爱讲理的人。面对城管和煎饼摊主灯罩儿发生纠纷,他严肃指出灯罩儿的不对,并说:“你无证经营,人家把你煎饼摊没收了,合理合法”,并主动替灯罩儿赔偿砸坏了城管的警车尾灯。但老炮对城管的野蛮执法,动手打人,则表示不满,并要求灯罩儿抽城管队长一个嘴巴子,算是扯平。最后老炮擦着边儿给打了灯罩儿的城管一耳刮子算是了事,因为在老炮的心目中,任何事情都得讲理,知法犯法不对,损人钱财不对,暴力执法不对,蓄意伤人不对,是谁的责任谁承担,谁都不能吃亏。随后,当老炮和话匣子、闷三儿等老朋友商量如何营救儿子晓波时,他的朋友们都主张报警,老炮坚持私了,因为他认为:“儿子晓波有错在先,先嗅了人家的蜜,这叫不仁;然后又把车给人划了,这叫不义”。因此,他怀揣2000元钱,准备与小飞等人谈判私了此事,不料这帮富少却狮子大开口,毫不客气地要挟他得赔十万。老炮东拼西凑,最后在话匣子等人的帮助下凑足十万企图赎回儿子晓波。从这些事里看出:老炮是个讲理之人,凡事“义理”在先。在许多事情上,他都是在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办事。

四、“义”与“正”相连——正义

“正,是也”(《说文•正部》)。其中,“正”有合乎事实和法则之意。在伦理学中指人们要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做应当做的事,也是一种道德评价。《老子》中的道通正,如“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第五十七章》),其中的正就是道。先贤多将正与义并论,最初把“正”与“义”合成“正义”一词的是荀子。正义的对立面是邪枉。影片中的主人公老炮颇有些正义感,当富少谭小飞那帮人得知:自己的父亲贪污的七百八十多万欧元的犯罪证据落到老炮父子手中时,为了要回关乎自己一家身家性命的犯罪证据,先是好言相劝,随后又大打出手,以暴力相威胁,随后又打电话恫吓:“有一样东西它不是你的,需要你还回来……这世界,不是你们小老百姓能想象到的,别给自己添麻烦了。”随后老炮的朋友话匣子也劝他说:“不给人还回去能行么?这可是关乎人家一家子性命的大事儿”。老炮面对朋友的相劝,富少谭小飞一帮人的威胁,在公与私、个人安危与国家利益面前两难选择时,他心系国家,毫不手软,表现出了他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他说道:“虽然咱们是小老百姓,但有些事咱还得办。”于是毅然决然让小孩弹球儿到邮局给他寄了封挂号信:毅然决然地向中纪委举报谭小飞之父贪赃枉法一事,让谭小飞父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既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又担当起了一个小老百姓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重新挖掘当代电影《老炮儿》中主人公老炮的“义”确实有些复古的嫌疑,但在当今社会确实需要这种精神。正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中的讲话所说:孔子和儒家思想“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这句话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的当代价值和永恒魅力。重提电影《老炮儿》中主人公老炮与“义”有关的传统文化必将对当代人类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猜你喜欢
老炮儿灯罩仁义
孤独的夜晚
自给自足,灯罩里的植物园
久假不归
心如大海,万事化小
仁义不过是“客栈”?
意外
穹顶吊灯
倾斜的灯罩
《老炮儿》,迟暮英雄的挽歌
《老炮儿》:北京人的情,中国人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