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金彪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大运动,随着足球运动在我国不断深入开展,大批的足球裁判员投入到足球裁判工作中。新时期,足球运动通过互联网在全社会广泛传播,裁判员时刻要面对来自球队、媒体、球迷等的压力,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裁判员的执法效果。从裁判员执法足球比赛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心理素质问题严重制约着裁判员的执法能力,裁判员想要在比赛中获得主动权,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提高裁判员的心理素质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裁判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进行考察和分析,找到提升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在自信心、注意力、意志品质等方面不断对裁判员进行训练,从而为提高裁判员的职业素质提供有力支撑。
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情感、意志力、自信心和韧性等。足球裁判员心理素质,是指足球裁判员应当具备的心理条件。主要包括:(1)临场执法过程中对各种动作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2)临场执法中对情绪的控制和抗外界干扰的能力;(3)自信果敢、心胸宽广、公正、谦虚的良好性格。
恐惧心理有可能发生在比赛的任意时间点,赛前恐惧的表现有情绪低落、心跳加快、执法积极性不高等表现,有时甚至会出现放弃裁判工作的想法,这种心理会对裁判员的执法工作带来严重的干扰,影响裁判员判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有:裁判员本身对足球规则掌握不牢固,对足球规则精神的把握不够准确,执法比赛的经验不足,对在陌生比赛环境进行执法的适应性不强。赛中恐惧心理指,裁判员对比赛的激烈程度预估不充分,对执法过程的预判能力较弱,造成对自己的判罚产生质疑,从而导致错漏判的发生。赛后恐惧心理指,裁判员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在比赛出现的失误,不能对自己整场比赛的判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结,长此以往导致对执法比赛充满畏惧,从而丧失对执法比赛的自信。
裁判员在执法足球比赛过程中的懒惰心理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过分轻视和懈怠。在比赛开始前裁判员的思想储备和体能储备不足,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未完全激活,这就导致裁判员的注意力下降,思维灵敏性减弱。在赛中主要表现在:首先,裁判员对场上比分差距过大,比赛结果很难发生反转时,会不由自主地对比赛产生懈怠,放松了对比赛的把控;其次,随着比赛时间的延长,裁判员身体开始产生疲劳,裁判员的跑动能力开始下降,会出现不想积极跑动和选位的想法,跑动变得迟缓,甚至不跑动,裁判员的执法开始出现滞后,严重影响裁判员执法比赛的效率。
纵容心理是指裁判员在执法比赛的过程中发现比赛的一方运动员出现一些不明显的犯规,而另一方运动员也未察觉,并且没有产生质疑,裁判员既没有示意“有利”,也没有吹罚犯规,裁判员采取“和稀泥”的方式纵容这些行为的发生。裁判员的这种行为不仅制约着整场比赛判罚尺度的统一,而且当因为裁判员的这种纵容行为而引起争议时,裁判员将会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将裁判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将严重影响裁判员执法的权威性。
裁判员在执法业余的足球比赛中面临的干扰因素比较多,执法的难度也较大。当裁判员在比赛中因为自己跑位不当,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对比较隐蔽的犯规不能准确获悉时、当不确切情况发生时,场上比赛的队员和球队官员以及比赛的观众会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去影响裁判员的判罚,这时裁判员如果不能及时迅速做出应有的判罚,而对自己已有的判断产生怀疑,在行动上表现的不够坚定,纠结于预期判罚的结果,这时裁判员就会顺从球员、球队官员及观众的意图去做出判罚,这种似是而非和优柔寡断的判罚必然会引起被判罚犯规一方的强烈不满,甚至会爆发冲突,这将严重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
足球比赛应当秉持公平的原则,足球裁判员在比赛中对双方运动员的判罚尺度不统一,这是严重违背足球公平原则的行为。裁判员在足球比赛的临场判罚时难免发生错判和漏判,裁判员如果不能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将会造成因执法有误而心生愧疚,总想在接下来的比赛过程中找机会弥补因自己的判罚失误而给损失的一方补偿,这就造成在执法过程中有意识地出现一次错判,这种做法不仅起不到“补偿”的效果,反而会对自己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
自信心是指裁判员对自己执法比赛所抱有的坚定信心,裁判员执法比赛的自信心对控制比赛的场面,顺利完成比赛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信心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1)裁判员应提高自己对足球竞赛规则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对足球运动精神的把握,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2)在执法比赛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这包括储备良好的体能,对每支参赛球队的技战术风格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在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做到成竹在胸,使比赛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3)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定位,做好自己“法官”的角色,始终相信自己的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能够从容应对比赛场上发生的一切问题。(4)在执法比赛的过程中,学会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断强化自己的情感意识和自我意识,排除场外因素的干扰,对自己所做出的每一次判罚都充满信心。(5)从每场比赛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对出现的不足不灰心,始终坚持总结、纠正、再总结、再纠正的方式,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自己。
裁判员在比赛中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裁判员在面对比赛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自己判罚的准确性。而消极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和制约裁判员的判罚。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裁判员的情绪进行转化和控制,不断规避不良情绪的产生。当裁判员出现判罚失误时,通常会产生“负罪感”,容易给裁判员带来自责、懊恼、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会严重影响裁判员继续执法比赛的勇气。此时裁判员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稳定自身情绪,保持心平气和,把注意力转移到接下来的比赛中,而不是纠结于先前的判罚。当裁判员面对场上队员和教练员的指责、观众的辱骂和嘘声时,裁判员会产生委屈情绪和对抗情绪,此时裁判员可以采用自我激励法和情绪冷却法来稳定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豁达的心胸和清醒的头脑。
心理演练是指有意识、积极地利用所有感觉在大脑中对过去经验进行重视或再创造的过程。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心理演练法来进行,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2点入手:(1)观看高级别裁判员执法比赛的视频。通过对其他裁判员执法视频的观看和学习,可以使裁判员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清晰的技术表象,通过执法比赛的练习,不断纠正和改进自己的不足,这包括正确规范的手势、哨声的控制、队员情绪的控制、比赛流畅性的把握等,为裁判员日后执法比赛确立威信和增强自信心奠定坚实的基础。(2)观看自己执法比赛的录像。裁判员在的执法过程中很难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回看录像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观看录像时,裁判员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自我审查的,身份的转变可以使裁判员对自己的执法过程有更清楚的认识。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足球裁判员必须着重培养的心理素质,超强的应变能力是裁判员良好心理的一种表现。足球比赛场上情况复杂多变,裁判员需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应变能力作为支撑才能顺利完成执法比赛的任务。意志品质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而是在不断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因此,裁判员应当对自己执法的比赛有一个正确的心理定向,对临场裁判任务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良好的执裁动机。裁判员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多次的执裁实践来培养。多次执法较为激烈的比赛,或者故意创造“火药味”较重的比赛环境,专门做出各种各样的犯规和违例来为裁判员的判罚制造困难,在不断考验裁判员应对复杂情况,控制比赛局面的过程中培养裁判员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应变能力。
裁判员在执法足球比赛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注意品质。良好的注意品质可以为裁判员做出及时准确的判罚,提供稳定的支持,裁判员注意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2个方面来进行:(1)裁判员是整场比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能受比赛环境的限制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裁判员应当加深对足球规则的理解和执法方式有深刻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把比赛场上各种复杂的情况时刻纳入自己的注意范围。(2)裁判员应当合理运用自己的注意分配,在执法的过程中有意识区分注意的“主”与“次”,如在控球方发动快速进攻时,应在把控全局的基础上将注意力集中到控球队员一方的同队队员是否存在越位、防守的队员是否存在犯规行为等等。注意的转移对裁判员反应速度和判罚及时性有着深刻影响。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足球裁判员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不断地培养和实践逐渐形成。足球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从培养自信心、情绪调控、心理演练、注意品质、意志品质和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和总结,在感知觉方面进行专门性的训练结合身体素质训练等方法对足球裁判员心理素质进行综合培养,从而使足球裁判员能够从容应对日趋激烈复杂的足球比赛,为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