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个人因素

2018-01-26 06:52杨捷
现代企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创新能力问卷

杨捷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屹立在世界上的基石,只有不断地发展创新能力才能让国家保持永续发展的动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个人因素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个人因素涵盖性格、能力、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道德水平等。性格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态,一个好的心态可以创造更多的灵感,这样对创新意识的萌发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能力的大小可以决定一个人能够成就什么样的事情,实力强则对事物的接受理解能力会更强,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都会更加成熟。而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更是对创新能力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先进的,大胆的思维和良好的习惯会帮你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发现许多别人感受不到的微小的细节和变化。良好的道德修养更是可以从内心引导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调查分析

1.数据采集。本次共对湖北省大学生发放了500份问卷,每一份问卷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的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65份。本次问卷采取随机发放,以保证问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2.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采用描述统计法和相关统计法以及比较分析法。我们通过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几个具体因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做了研究和探讨,分别是个人能力、大学生思维方式、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性格。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都不同,它们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起到了不同的作用。现将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归纳如下:①个人能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82%的人认为个人能力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只有18%的人认为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大,所以我们可以说个人能力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那么大学生要注重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②思维方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有86%的人认为大学生思维能力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也有14%人认为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并不大。结果显示大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显著的。③行为模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上有46%的人认为程度很大,但有54%的人认为行为习惯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大,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与其行为模式的关联不大。④性格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有65%的人认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性格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只有35%的人认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性格的影响很大。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认为性格对其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不显著。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个人因素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创新知识根基不足。创新知识根基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课程体系设置有待完善。存在有些知识不断地重复学习,但是有些要重点交叉的知识又不足,导致学生应该重点思考的地方没有完全的思考明白,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探究为什么,学习的知识来自教育者的主观思想,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性。所以,虽然知识交叉,但是学生的掌握力度不够,导致能力不足;二是知识陈旧,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课堂授课的封闭式教学,教学中不注重知识的扩散性和联系;三是创新环境不完善,存在学校承受压力办学,可以实践教学的条件不足,社会生活环境未受到學生应有的重视等情况;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创新知识根基不足的重要原因。

2.高校创新教育的条件不足。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二者之间矛盾突出导致大学生在校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发展。根据教育部2017年初的统计数据来看,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了。全国有接近2500所高等院校,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已有3560万人,粗略的计算出来的入学率达到了34.6%。与如此庞大高等教育规模相比,目前我国的高校群体主要的问题一般集中在办学条件紧张、资源不充分,政府资金投入过少等;学校内部的设施不齐全,宿舍图书馆等建设难以保证学生和教师正常高效的工作开展;教学的水平无法得到保障。社会实践中的人才需求通常会与高校的课程设置培养思维冲突。创新经济时代下,人们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偏向“创新型人才”,但是我国高校依旧注重智力的锻炼,在课程设置中也偏向理论知识,不太关注学生们的社会实践,产生了创新能力不强的现状。

3.高校创新氛围不足。创新意识的萌发需要有适合的成长环境,和谐融洽成长环境能够给创造水平提供良好的氛围。良好的创新环境会推动创新能力的萌发和发展。所以我们可以说人思想的孵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围的环境。如果大学生所在的高校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就会导致有些对创新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缺乏相应的环境支持,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阻碍作用。我们要主动构建好合适萌生创造水平的氛围,有了优秀的学习氛围,那么创新储备力量才能够茁壮成长那些致力于创新的大学生就可以明确表明自己的想法并将它付诸于实践。

三、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竞赛活动。创新活动是美国大学生的热门选择。这源于美国大学的创新方案比赛。创新方案比赛是开展风险资金投入的现实运营方式,要求参与人需要构建取长补短的比赛小队,而且要递交一份有市场需求的科研商品或者创新观点,围绕商品或观点,以“取得风投人士的资金投入”为导向,利用许多的探索和研讨及调研,做出完备、详细、深刻的企划方案。现在,全美已有十几所全球高水平大学在每年都会开展此类比赛。大量的知名企业,例如NETSCAPES就是在学校里的创新环境中产生的。根据这些成功的经验我国大学生如果要想提高创新能力,高校或者政府机构也可以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创新活动,可以让我们的大学生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开设多种学科交叉的创新课程体系。世界知名大学通常都是由单科性向多科性,再到复合性大学的发展历程。比如,牛津、剑桥、耶鲁由文科主导,进步至文、理、法、管、医、工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是科研学院为重点,进步至理、工、文、管相匹配的复合性大学。所以我们国家大学生要想提高创新能力就要从学科的交叉式进行人手,注重学生知识的交叉学习,让多种学科的知识能够交叉的渗透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根基稳定、能力超群、同时又可以积累强烈的文化内涵。更能让大学生知识的涵盖面变广,也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学科配置的合理性,让学生能文理互补,文理相进,基础与应用能并行。

3.加强学科师资梯队建设。本文所说的学科梯队主要是要形成完善的教学师资队伍,即在一个固定的学科、专业以及钻研的特定范围区域内根据相应的结构来进行构建,是教师同专业科研工作者的结合。这样的一个学术型研究团队或者是人员的配合需要成为一个结构型的体系,包含较为完善的年龄职称以及知识方面的结构特征。该学术团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满足其教学或者科研工作方面的职责需求。我们通过分析发现,组成学术团队的结构形式通常是呈现出梯形的状态,包含以下几种:非常少数的专业性的学科领头人物;可以依靠自己的实力来完成或者帮助组织他人实施教学或者是科研工作的一些中青年的学术型骨干;最为庞大的群体就是相对年轻且富有时代创新特色的学术助手。

4.加强创新科研项目和创新科研基地的建设。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科研项目的开展是帮助学术工作顺利进行、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方式。要想加强创新科研项目的建设需要政府对大学生提出的创新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的立项以及研究经费上给予充分的支持,与此同时高校要经常性的自发性的来调动学生的科研热情,鼓励他们提出大胆的创新的想法,勇敢的进行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而科研基地的建设可以给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一个很好地平台,这样可以从实际上给大学生们提供支持,要想加强科研项目的基地建设高校要将自己建设成有研发能力和基础的研究设备,同时要配备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对科研者进行指导,再就是社会上的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有实力的集团或企业可以对某些有志建设科研基地的高校或其他机构进行各方面的支持,如资金,资源等方面。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创新能力问卷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问卷网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