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胜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对于企业而言,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以笔者所在电力企业为例,近年来,围绕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营形势,电力企业积极应对法律风险给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牢固树立规避法律风险的意识,创新法制管理,进一步加强法律重点问题的梳理和研究,超前谋划落实各项法定手续的办理,做到依法经营、依法建设、依法管理,不断提升企业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水平,营造出了和谐环境,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出,当前电力企业也还存在一些法治意识不够、依法治企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持续提升依法治企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让依法治企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制度建设:为规范企业运营管理夯实根基
以电力企业为例,成立之初,并没有法律工作定位,公司法律工作岗位是从合同管理工作延伸出来的。从合同法律审核,到规章制度法律审核,再到重大决策法律审核,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构建起了法律工作的各项职能,创造了法律工作的新业绩。目前,电力企业大都颁布了《法律事务工作管理办法》,公司的法律工作步入了规范運转的轨道。特别是“三个法律审核率”(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扎实推进,为企业规范运作夯实了根基,同时也为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基于此,依法治企在当前企业运营实践中,就是提升企业制度运营体系。在法律法规的视域下,确保企业制度规范体系能够带来明显、明确的效益,进而形成员工行为的法治特色效应。
二、风险防范:为规避企业运行风险提供保障
企业管理中的“法”,狭义是指在企业管理中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广义是指企业依法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依法从严治企,必须突出一个“严”字,通常法律工作给人最直观的印象便是“法律风险的防范”。特别是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当前需要按照制度规范、风险可控的原则,在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按照现代企业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的要求,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础,努力打造出符合企业实际、集聚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注重事前调研,企业在任何一项决策前,都必须要进行认真、全面、详尽的市场调查,要通过对行业内外环境、企业能力检视,必要时还必须与国内外先进企业进行对标,从中找出企业发展的机会和具体运营经验,确保企业每一项决策的科学性;二是要注重事中规范,企业在具体工作执行中,务必要以制度规范来推进,必要时要形成相应的工作手册,确保企业运营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法可遵;三是要注重事后审视,特别是针对一些运行效果有所欠缺的事宜,需要从法律制度角度来进行检视,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来进行审视或调整,并通过规范分析或检视,对原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以此成为企业发展新的制度体系,为今后企业运营提供更好的指引和依据。
三、法制宣贯: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是企业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实现稳健发展的必然途径。企业法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形成进一步夯实依法治企能力,使每个员工运用法治思维思考,按照法治方式办事。为此,企业多年来致力于法律宣传工作,从每年至少一次的新员工法律知识讲座,到全体员工的职务犯罪讲座、合同法讲座、系统内违法典型案例分析,再到组织开展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主题的大型党课,邀请知名专家教授讲授依法治企知识,以及企业法治文化专题讲座,从而使所有员工都能够接受到法制知识和法治文化的熏陶,让这种依法治企的意识真正成为员工的自觉思想和行动,打造出企业发展的法治标签和法治效益。
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这是国家推行依法治国战略,也是企业秉承依法治企理念的根源所在。对于在新时代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来说,当前务必要牢固树立依法治企意识,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制为制度,以法治为手段,进一步加大依法治企的范围和力度,凝聚力量,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将企业法律、法制、法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推动并实现依法治国视域下的企业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