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课堂,更追求有效

2018-01-26 20:06王锦辉
速读·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探索符号

王锦辉

摘 要:一节课的教学在时间搭配上一定要合理,课堂的设计要真正让学生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异、学有所用、学有所乐。课堂教学纵向观察,它是由疑问不解、探讨求知、掌握知识、引化延伸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环节一脉相承,环环相扣。为了更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可以把这四个环节用四个符号来表示:“?、——、!、……”。

关键词:数学课堂;探索;符号

经过近几年的观察,我发现数学教学相对与别的学科的教学是比较抽象和无味的。它们的知识性相对的比较枯燥,它们的条理清晰明了、简明呆板,所以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始终没有其它学科的课堂表现来得活跃和兴奋。由于学科的特性很容易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疲倦劳累的感觉。因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探究,还着重在教学环节上做了一方粗浅的探讨。

课堂教学纵向观察,它是由疑问不解、探讨求知、掌握知识、引化延伸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环节一脉相承,环环相扣。为了更让学生学得简单明了,激发兴趣,我把这四个环节用四个符号来表示。?、——、!……。

一、在“?”中导入 ——创设认知冲突

教学的导入千变万化,设疑导入、开门见山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等。但不管什么导入,万变不离其中,就是让学生在兴趣下引出课堂教学的未知内容。所以“?”就能很形象的表示出这一环节的主题。设疑导入就是其中的一种,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通过这样的设疑导入新课,让学生也有了去探索的欲望。学生脑中的“?”也产生了。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端才能抓住学生的眼光,才能在学生脑中产生去探索“?”的引力。

二、在“——”中探索——凸显求知过程

解决学生脑中的“?”除了学好数学知识,还要注重过程。所以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定要深刻,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动手,去求知。这个过程定要学生去破解。“——”就形象的代表了这一过程。

还是以《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一课为例。

在学生产生疑问以后,我就让他们大胆猜测,自主验证, 大胆猜测。

生: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任何数除以0也都得0。

师:你能用式子表示吗?

生:0÷5=0 ,5÷0=0,0÷10=0,10÷0=0,0÷100=0,100÷0=0。

验证猜测:

师: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猜测,这个猜测对吗,谁能来证明?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汇报结论:

生:根据商乘以除数等于被除数,0×5=0 0×10=0所以0除以任何树都得0。

板书: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因为一个苹果也没有,所以每人分到的苹果也是0,所以0÷5=0。

生:我们知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小商越小。4÷2=2 2÷2=1 所以0÷2=0。

师:你们现在知道了0除以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了吗?通过验证,左边的一竖猜想是正确的,那右边的一竖呢,谁来证明?

生;因为0÷5=0所以5÷0=0。

生:不对,8÷4=2,但是4÷8不等于2,他这样说是不对的。

生:我认为是不对的,根据商乘以除数等于被除数,如果5÷0=0那么0×0=5可是我们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不会等于5。

生:我们还是用分苹果来说,5个苹果,分给0个人,因为一个人也没有,所以每人分到的苹果也没有。

师:每人分到的苹果也没有。那就是0嘍。

生:不是,人都没有,所以分到多少个也就不知道。

师:那就是说5÷0=不知道。

生笑。

生:老师我们还可以这么说,5个苹果每人分0个,他分给一个人也够分,2个人也够分,10个人,100个人都够分,也就是说,他可以是任何数,所以他是不对的。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当0做除数的时候,它的答案就不唯一了,也就是没有意义了。所以右边的猜想是不对的,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的猜想,然后通过验证,得到了新知识。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那么你觉得在0除以任何数都是0的这句话上要加点什么了吗?

生齐说: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提示或请同学讲讲你的发现供大家参考。从而在引导和学生自己的摸索探究中发现规律。

三、在“!”中提炼——获得科学结果

学生的探究结果往往是很不全面的。或者各个学生的层次不一,差异较大,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学生探求发现的结果加以总结,找出科学严谨的结论。这是课堂的重点。这个环节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学生的心情可以用“!”来表示。

以《能被3整除数的特点》一课为例:

学生汇报得出123:1+2+3= 6;207:2+0+7 = 9;57:5+7= 12;324:3+2+4= 9;2265:2+2+6+5= 15;24:2+4=6;261:2+6+1=9;540:5+4+0 = 9;93:9+3= 12。

他们各个数位上的和相加都可以被3整除。在找规律中得出了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

四、在“……”中延伸——发散拓展练习

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仅仅停留在单一的知识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得不到体现。因此在知识掌握后的发展练习中知识的引申是非常重要的。这一部分体现了知识的无限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最能代表这它的特性。

我在几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的把“?”“——”“!”“……”四个环节有效的搭配起来。做到有的放矢,轻重到位。特别是在时间上搭配一定要合理,使我在课堂教学中如鱼得水,真正让学生的做到了学有所乐、学有所思、学有所异、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

[1]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肖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3]周玉仁.课堂教学艺术集萃[J].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探索符号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