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
当艾米·保尔森在亚利桑那州长大时,街上的熟人总羡慕她的好运,让她感谢养父母和家庭的养育之恩。(保尔森在汉城刚出生就被遗弃在派出所,并在孤儿院待了3个月)“我常想,为什么要感谢养父母而非他人?”她说。
然而,2011年,保尔森与韩国的生母见面,她的养母就站在旁边,“母亲握着养母的手,说出由衷的感激之情,从此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保尔森说。那时,她在电子商务部门工作,经常急躁、苦恼和忧伤。通过与家人相会,她真正感到自己是世上最幸运的人,她要珍惜自己的好运。那年,她辞去工作,建起了“全球感激联盟”网站,并与基层组织合作,以社區为主,建立起广泛的社会和经济联系。从此以后,对他人的感激之情,成了保尔森待人处世的基石。“对他人宽厚包容,心存感激会让你更快乐,身心更健康!”加拿大积极心理协会主席路易莎·朱厄尔博士说。有人称为“自发的”感激之情,有人描述为“偶然的”事件,但都出自对正确事情的赞美。这种态度,朱厄尔认为:“将成为你观察世界的模式,并非单纯对某人的感激之情。”
“当某些不快发生时,我总从正面加以考虑。”朱厄尔说。事情发生在7年前,她的8岁女儿在校遭人欺负,在去会见老师的路上,朱厄尔这样想:“学校的关怀;女儿的适应;我相信会帮助女儿渡过难关。”当参加会见时,她的心理非常平静和放松,而非急躁,沮丧和不快。朱厄尔认为从忧郁中摆脱需要实践。她向人们介绍,每天早晨应把夜间自发产生的3件感激之事记下来,这看似老生常谈,却有科学根据。2016年3月,印第安纳大学研究者发现,通过写感谢信向某人表达,几周后仍会保持感激之情,数月后大脑会显示有益的条件反射。朱厄尔认为:“实践创造了新的神经通道,并成为生活习惯,重复是关键。”
朱厄尔曾到尼泊尔旅行,那儿的人们很少接触水,早晨的温暖水浴给她崭新的感受。一般而言,人们总喜欢新奇,当我们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汽车、房子、珍贵礼物时,总欣喜若狂。但当心情沮丧,快乐受阻时,新奇感也会消失(1978年麻萨诸塞州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即使赢了巨额彩票,很快也会返回快乐始点)。2007年,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在河畔居住的人,娱乐的心情常胜过沮丧。停止股票投资会延缓你的快乐,最初的紧张感也会消失。保尔森通过软件提醒:“以观察每天的感恩事件,这改善了我的外观,看着太阳创造出有趣的阴影,快乐由此而生,尽管只是瞬间。”
宽容谦让也会增加这种感情,朱厄尔说,她亲身经历了在妇女收容所的工作:“自愿帮助那些遭受厄运的人会改变你观察问题的视角,它让你更加关心他人而忘掉自己的烦恼,同时让你充满感激之情。”保尔森喜欢给对自己有积极影响的人赠送礼物:“我发现把他们名字别在卡片上是很有意义的,但我总愿默默去做。”充满感激之情也会加强和他人的联系。畅销书《感恩日记》作者贾尼斯·卡普兰博士,在点滴小事上不忘感激她的丈夫,包括驾车带来的劳累,她认为这会增强彼此感情,“我认为感激别人虽然简单,但若忽视则大有差别。”
对保尔森来说,态度转变也帮助她克服了健康难题,从韩国回来几个月后,让她服用10年的抗忧郁药物自动停止,“现在我不会再跌入痛苦的深渊,更愿意与周围世界的人加强联系。”
这些积极影响激励着保尔森与他人分担忧愁。通过为2015年尼泊尔震后孤儿重建家园,全球感激联盟提供教师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包括感恩仪式等,重振了他们与困难斗争的勇气,这些在校儿童最近还访问了当地养老院,让当地居民亲密联系,和睦共处,“感恩创造了给予和接收的共荣圈。”她说。
(编辑/张金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