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路与才路

2018-01-26 15:58宋志坚
月读 2018年1期
关键词:深思人才

宋志坚

南北朝时北魏皇帝拓跋焘曾对他的头号智囊崔浩说:“卿宜尽忠规谏,勿有所隐。朕虽或时忿恚,不从卿言,然终久深思卿言也。”这话说得真诚,道出他的真实心态。直言规谏,终究逆耳,不像歌功颂德那么好听。“或时忿恚”,也是人之常情,说是“闻过则喜”,未免夸大其词。能够“深思卿言”,已经不错了。如果说,崔浩的“尽忠规谏”,主要是献计献策,那么,尚书令古弼的“尽忠规谏”,则重在拾遗补缺,专门针对“朕”的不足与过失。能在“或时忿恚”之后“深思卿言”,更为不易。

因为上谷的皇家苑囿占地面积太大,古弼进宫进见拓跋焘,想奏请让他削减大半,赐给贫民耕种。拓跋焘正在聚精会神地与给事中刘树下棋,没有注意到古弼,古弼等了半天也不见拓跋焘过问,突然跳起来揪住刘树的头发,把他拽离座位,拉着他的耳朵揍他,并说“朝廷不治,实尔之罪!”这不是“項庄舞剑,意在沛公”吗?但拓跋焘不是勃然大怒,而是大惊失色,赶紧放下棋子说:“不听奏事,朕之过也。”让古弼放过刘树,将欲奏之事细细道来,而且一一准奏。古弼于是为自己无“人臣之礼”而“免冠徒跣”地向拓跋焘请罪。拓跋焘说:“卿有何罪!其冠履就职。苟可以利社稷,便百姓者,竭力为之,勿顾虑也。”他对此事的处置,称得上是从谏如流。因为他懂得“便百姓”与“利社稷”的关系,掂量得出“利社稷,便百姓”与“人臣之礼”之轻重。

有一次,拓跋焘去河西狩猎,古弼留守平城。拓跋焘下诏,要古弼将壮实的马送去给打猎的骑兵,古弼提供的却全是瘦马,他以此无言之言为拓拔焘拾遗补缺,但这一次,拓跋焘的脸上挂不住了,怒气冲冲地说这个“笔头奴”(拓跋嗣曾为古弼赐名“古笔”)竟敢对我的诏命打折,我回去先“折”了他。古弼的下属都很怕,古弼对他们说:我作为人臣,不使人主沉湎于游畋,就算有罪也不大;不防备不测之事,致使国之军需不足,这罪就大了。我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即使被处死了也死得其所,何况这是我做的事,你们担忧什么呢!拓跋焘听说了这番话,十分感慨地说:“有臣如此,国之宝也!”若将拓跋焘对崔浩说的“或时忿恚,不从卿言,然终久深思卿言”移用于此,也颇为贴切。“或时忿恚”是因为他觉得有损自己作为君主的“尊严”,“深思卿言”掂量的还是“利社稷,便百姓”与“人臣之礼”之轻重,于是才会发出“有臣如此,国之宝也”的感慨,且将认识付诸行动,至少在这个问题上“不贰过”。

言路与才路是相通的。广开言路有益于广开才路,因为这有益于发现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不但献计献策,而且拾遗补缺。反之,堵塞言路,则往往使未曾发现的人才望而却步,退避三舍,也使已经得到的人才心灰意冷,噤若寒蝉,无异于堵塞才路。你要人家献计献策,倘若这计与策不合“朕”意,你是否能耐心听取?你要人家拾遗补缺,倘若这拾与补触犯“龙”颜,你是否能反躬自省?如此等等,都是对你的容人之量的考察。古弼的直言规谏,反衬了拓跋焘的容人之量。这不仅是个案,也是拓跋焘与古弼一起树立的标杆。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7年第12期。荐稿人:赵丽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深思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共几个人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智珠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