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
《长江蔬菜》发出的声音是质朴的,里面涉及的人都是真实而质朴的农业从业者。我想,能坐下来读她的人内心也都是宁静而质朴的。质朴的书和人,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质朴的书和人,不会追逐名利,贪慕虚荣;质朴的书和人,不忘初心,最是长久。在《长江蔬菜》创办30周年之际,祝《长江蔬菜》越办越好!
从初识《长江蔬菜》到第一次投稿
首次接触《长江蔬菜》是在我2013年参加工作后。那时每月《长江蔬菜》到了,我都会随手翻一翻,看到有用的文章,才会好好研读。直到有一次,我在2014年12月下半刊的产业经济栏目看到了孝感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发表的《孝感市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一文,一下子拉近了我与《长江蔬菜》的距离。
因为就在2014年5月,孝感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一行人曾来我工作的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果蔬研究所调研,就蔬菜产业及科研上的问题展开了深刻的交流。看到有认识的人发表的文章,让我觉得在《长江蔬菜》的作者与我不再遥远和陌生,《长江蔬菜》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从那以后,我便会把每一期的《长江蔬菜》仔细研读和学习,还会做读书笔记,把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记载下来,有时候也会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求答案,连封面和扉页上面的新品种广告我也会翻看,竟然在其中一期的广告上,看到我大学同学的照片。
通过和他联系,我才知道,他确实在这家种业公司工作,同时还负责咸宁的种子销售、品种推广与示范等工作。渐渐地,在《长江蔬菜》上我看到了越来越多认识的人,有大学时期的老师,有工作以后接触的蔬菜专家,还有咸宁本地的蔬菜专家,《长江蔬菜》成了全国从事蔬菜产业人员的论坛。
随着读《长江蔬菜》越来越多,我对蔬菜产业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由于一直没有看到有关咸宁市蔬菜产业相关的文章,而作为全国蔬菜大县的嘉鱼,名气还远没有山东寿光响亮。
我开始向孝感市农业科学院学习,准备着手写一篇关于咸宁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文章。
首先就是展开调研工作。我先后到咸宁市农业局,以及以嘉鱼县为代表的6个县、市、区的农业局收集数据,了解情况,并与蔬菜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本地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的看法等。
其次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对本地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再次就是形成文字材料,并请蔬菜行业从业者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反复修改,我才正式投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撰写的《咸宁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在《长江蔬菜》2015年8月下半刊发表。
從接触《长江蔬菜》到向《长江蔬菜》投稿,这段时间是我最为充实的日子。文章当中的每个字凝聚着《长江蔬菜》给予我的养分,感谢《长江蔬菜》教会我学习,伴我成长。
说说我喜欢的栏目
《长江蔬菜》的“产业经济”、“农业创客”(蔬菜家庭农场)、“专家论坛”和“专题综述”等,是我最喜欢的栏目。
我可以足不出户而了解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南水生蔬菜产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云南省曲靖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北京地区西甜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学习不同地方的蔬菜种植模式、经营模式和销售模式等。这是哪个栏目?对,就是“产业经济”栏目。
在“产业经济”栏目,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地方蔬菜产业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我不仅了解了各个地方逐渐发展形成的特色,蔬菜流通和销售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各地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类似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各自的发展对策。
一大批在蔬菜市场浪潮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农业创客们,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加工企业、农业公司等形式,引领着农业的发展,改变着农村的面貌,带领着农民致富。因为农业创客栏目,这些农业创客走进了我的视线,让我感觉与他们的距离如此之近。
一篇朴实而简短的文章,书写了咸宁市农业创客们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辛苦摸索创造的传奇,咸宁创客们的经验和教训,也可以供同行参考和交流。
通过“专家论坛”和“专题综述”栏目,我学习到了站在专家的高度去看待某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以及某一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虽然文中有一些难懂的专业术语,但是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都是通用的,还有高水平综述的写作技巧也是值得细细琢磨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