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 机遇与挑战并行

2018-01-26 18:43耿秋
中国新时代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才企业发展

耿秋

在政策利好、市场时机业已成熟的今天,环保产业还有一场技术与人才的攻坚战需要面对。

2017年4月4日至6日,应芬兰共和国总统尼尼斯托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与尼尼斯托自2010年以来第四次见面,而这一次则是中国国家元首22年来首次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

本次访问,两国加强发展规划对接,打造科技创新、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合作成为新亮点,加强节能环保方面的合作成为本次习近平主席出访的重点内容之一。

早在2013年,中芬两国领导人将双方关系提升为“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时,就把环保作为合作重点领域之一。此后,两国环保合作开始提速。旨在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的“美丽北京”项目,如今已成为中芬清洁技术领域的跨行业合作平台;中芬北京生态创新园业已建立,开中国“生态+创新”园区之先河。

事实上,随着大气、水、土壤三大行动计划及相关配套文件的推进实施,“十三五”时期环保产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就是环境问题。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环保产业并非新命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壤遭到破坏、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产生、生物的多样性及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海洋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极地臭氧层空洞出现……

生产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严峻的形势首先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重视。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此后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此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1972年6月,由联合国发起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的开端,中国政府也参加了这个会议。

此时,中国的保护事业也开始起步,并于1988年正式提出发展环保产业的思路。此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中国也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从2007年开始,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政府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对策,受益于此,中国环保行业继续高速增长,且增速进一步提高。

虽然中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也已初具规模。工业化与城市化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十五”之后,国家加大了对电力、水泥、钢铁、化工、轻工等重污染行业的治理力度,加强了对城镇污水、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地拉动了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结构逐步调整,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已经从初期的以“三废治理”为主,发展为包括环保产品、环境服务、洁净产品、废物循环利用,跨行业、跨地区,产业门类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

我国“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5%,其中2010年财政环保支出2426亿元,而“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市场的总投资额有望达到17万亿元。这将给环保市场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为环保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过“绿色发展”的理念,突出绿色惠民、绿色富国、绿色承诺的发展思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他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環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环保产业迎来爆发之年

在过去的短短5年里,环保顶层设计的出台力度是空前的。

自2013年开始,相继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及“土十条”,三大行动计划均已集齐。国家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各级政府对环保的监管力度密切跟进,对环保不合格的企业坚决实施停产并采取制裁措施,这也加快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

这对于环保企业来说,迎来了新机遇。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再次明确勾勒产业周期:截至2020年,我国将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行业翘楚。同年底,证监会更是向环保行业释放利好信号,“将继续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发行上市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事实上,不仅政策利好,环保产业自身的市场空间也劲头十足。据环保部公开资料,仅在过去5年,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均以15%?20%的迅猛态势驶入发展快车道。业界普遍预测,“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年增速将逾20%,社会总投资更有望超过17万亿元。

可以预见,随着环保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资本也将逐渐演变成主力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第三方治理、黑臭水体、土壤修复等一系列新蓝图催生出万亿级产业刚需,吸引着各路资本竞相涌入。根据投资方向不同,出现低碳基金、环保基金、新能源基金及大气污染防治基金等,涉及市政水处理、工业水处理、固废危废处理、烟气治理、报废汽车综合利用、环保清洁能源、环境评价与在线监测、环境治理服务、环保产品生产等多个细分领域。endprint

截至目前,我国环保上市企业的数量近百家,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板块,自身也是环保产业的主力军。2017年,A股市场节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增发总额远超20亿元;节能环保企业债券发行总额近50亿元。由此可见,今年前4个月就已有逾百亿元绿色资金相继布局资本市场。

另一方面,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统计,今年前3个月节能环保企业中标、签约项目数超过了70个,涉及金额400多亿元。项目大多以PPP模式运作,PPP项目数达到40个。第一季度项目金额最大的水环境治理项目,为贵州独山县九十九滩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最终以45.65亿元联合中标。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傅涛认为,“环保产业的重构可能在未来两三年之内会变得更加激烈。在新的变革之下,尤其是在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下,环境3.0时代正在到来。3.0时代的环保产业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政企关系,是环保企业与政府共赢的关系,环保产业将成为政府创造就业、创造利润、创造GDP的一个产业。我认为3.0时代的环保产业才是我国环保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环保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向好,但相对较弱的企业,如果没有好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仍很快就会被淘汰。

小微企业的机遇

随着“环保”再次成今年“两会”最热关键词,攻坚“天蓝、水清、土净”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整个环保产业发展还相对稚嫩,未来几年环保投资需求巨大,随着市场逐步放开,尤其是PPP模式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我国环保产业10万亿蓝图已绘出。

然而,相对于其他行业,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仅有43家环保上市公司,分别占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公司数量的1.18%和1.55%。

“环保企业项目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运行周期长、盈利水平低。”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在主题为“环保企业与上市融资”的首届绿金汇产业沙龙上说,环保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上市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全国有3万多家环保企业,多数属于中小微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未来随着环保产业发展,并购重组或成为行业趋势。

有媒体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后新注册成立的环保企业占近五成;规模50人以下的企业占92%;九成企业年收入不足千万;仅三成企业收入增长率超50%,负增长企业占21.99%;全国环保企业专利创新数量呈倒“V”趋势……

不容忽视的是,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环保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灵活机动,对产业环境表现出的风吹草动都极为敏感;更善于在偌大的细分市场中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改革创新和高精尖技术的源头活水……

然而,受限于多重因素,小微企业的成长之路步履维艰,资金壁垒、品牌影响弱、资质单一、政策扶持不足等因素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崛起的最大瓶颈所在,如何突围成了他们迫在眉睫的问题。

中植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卢涛指出,让优质环保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给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事实上,当前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已引起证监会等部门重视。证监会近期表示,节能环保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另一方面,近两年单体PPP项目规模普遍在10亿元以上,大项目规模甚至达上百亿元。PPP模式的加速推进,让众多小微环保企业增强了上市渴望。

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近60家节能环保公司登陆“新三板”,更有为数众多的企业正在申请中。对于中小环保企业而言,在“新三板”挂牌不仅意味着将打通资本的“任督二脉”,还将带来品牌、市场等多重加分,被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较于行业巨头,一些中小型企业一旦获得资本的支持,便可快速拓展自身规模与市场占有率,为企业供给侧改革汇聚新的资源与动力。

此前,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这一目标将改变当前中国环保产业“散而小”的局面,构建更为健康的产业新生态。

毫无疑问,这些“小而美”的中小环保企业终于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但在这“最好的时代”中如何破茧成蝶成了关键的问题。

技术与人才成为关键

一个新兴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必定遭遇技术与人才的挑战。

环保产业整体发展形势虽然大好,但技术成本、人才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知识产权成本、土地成本等各种成本全面上升,给环保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环保企业为了角逐更高的市场份额,务必从各方面进行储备,其中,技术和人才是最短缺的资源,也是最宝贵的资源。

虽然,我国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主导技术与产品可基本满足市场的需要,企业也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含量、技术开发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待提升的空间。

专家普遍认为,造成中国环保产业目前“多而不强”现状的原因多样,而环保技术水平不高、创新性不足,成为影响和制约行业整体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曾在两年前表示,就水处理技术来看,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10年以上,科技研发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企业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等导致绿色产业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不足。

全国人大代表、永清集团董事长刘正军表示,我国开展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发比欧美发达国家晚20年,在修复技术、装备及规模化应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国家在科研、税收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扶持。

面对这样的差距,在资本驱动下,2016年环保企业延续了去海外并購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环保行业共发生12起海外并购案,并购交易总金额超过150亿元。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目前已经跨越了进口设备、技术的第一阶段,处于从国外直接并购企业获得技术和并购投资运营公司的第二阶段。国外技术先进,应用市场相对饱和,有极强的输出欲望;国内市场技术相对不太成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用到国内市场是双赢的选择。

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芬兰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节能环保正是芬兰的强项。这个以洁净的湖泊和空气闻名的北欧国家,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相当看重,将其作为重要原则写入本国产业发展战略。在能源效率、水资源保护、废物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芬兰技术全球领先;在生物能源和热电联产领域,芬兰技术亦为世界最高水平。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表示,中国欲改善本国生态环境,需要向芬兰“取经”;芬兰要想继续保持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高端地位,“绝对不能忽视中国这一广阔市场”。

另一方面,环保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2017年的环保人才争夺尤为激烈,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业内分析认为,在未来1年至3年,环保人才争夺战将会更加白热化。有分析指出,环保行业中高级人才缺口随着行业继续井喷式发展,将超过50万人,既懂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精英人才普遍缺乏。

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企业各显神通,对此,安翰威特咨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宏表示,“很多企业在人才规划和布局方面其实已经相当超前。如果在人才组织能力的建设方面提前5年布局,拥有的将是未来的20年。未来的经济体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不确定性中,寻找一个锚点——组织和人才资本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民进党、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座谈时指出,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生态环保人才队伍总量增加到146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2.8万人。

可想而知,在政策利好、市场时机业已成熟的今天,环保产业还有一场技术与人才的攻坚战需要面对。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企业发展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