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林 ,韩猛立 ,王加明 ,黄佐兴 ,李 伟 ,李素兰 ,张 宾 ,黄 新
(1兵团第十师北屯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 北屯 836000;2新疆农垦科学院/省部共建绵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细菌引起的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该属细菌包括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又称马耳他布鲁氏菌。感染母畜常表现流产、屡配不孕等症状[1]。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也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中优先防治的病种之一[2-3]。据统计,布鲁氏菌病每年造成全球经济损失近30亿美元,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4-5]。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也曾是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据资料记载,1952年兵团第八师原十九团一群母羊出现流产,饲养该群母羊的牧工及接羔人员有10人出现高烧、关节疼痛和睾丸肿胀等症状,随后陆续在第十师二十八团(现一八一团)、第二师焉耆垦区等区域的羊群中发病,从此兵团人拉开了防治动物布鲁氏菌病工作的序幕[6]。20世纪80—90年代,布鲁氏菌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90年代中期疫情开始回升,到21世纪疫情回升趋势愈加严重,每年新发病患者数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部分地、州、县、市呈暴发和流行之势[7]。2010年家畜布鲁氏菌病发病数是2006年的4.10倍。2008—2010年,新疆14个地区牛布鲁氏菌病检疫情况总趋势为:2008年阳性率1.41%,2009年阳性率1.59%,2010年阳性率1.65%;个别县、市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高达16.50%[8]。最新的调查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羊屠宰环节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带菌率为4.94%,西南地区未检出,说明西北地区作为我国布病防控一类地区羊产品带菌风险相对较高[9-10]。
2016年9月7日,农业部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布病防治计划”),计划指出国家对布病防治实行区域化管理,兵团属于一类地区。阿勒泰地区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同时也是布鲁氏菌病流行的重灾区,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并威胁着广大农牧民的身体健康[11-12];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兵团第十师作为阿勒泰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按照师市党委、农业局(畜牧兽医局)的相关要求,在开始羊布鲁氏菌病全面免疫接种之前,分两个阶段对全师的羊进行免疫前基线调查。
牛羊调查同步进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6年9—11月(秋季配种阶段);第二阶段2017年2—5月(春季产羔阶段)。
调查对象为全师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和散户,对生产母羊存栏30只以内的全部采样,30—200只的按照15%—20%随机采样,200只以上的按照10%比例随机抽样,并对养殖户进行相关信息调查和科普宣传。牛按照不低于存栏数的30%进行抽样检测。
第十师所属的8个农牧团场,65个基层单位的1 363户,其中养羊户993户,养牛户190户,共计采集血清46 804份,其中羊占41 123份,牛占5 681份;具体见表1(按照2016年年末各团牛羊存栏数计结果,不包含短期育肥集中上市屠宰的牛羊)。
布鲁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RBT)和布病试管凝集(SAT)抗原,标准阴、阳性血清,均购自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将采集分离的血清按照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标准》(GB/T18646-2002)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验凝集试验方法进行操作与判定[13]。先用虎红平板试验进行筛检,对筛检为阳性或可疑样品,再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检。
由表1可知,调查累计监测血清46 804份,占全师牛羊存栏 25.11%(46 804/186 424),其中羊占 23.63%(41 123/174 059),牛占45.94%(5 681/12 365);各团场之间的布病检疫监测密度羊 17.92%—53.05%,牛 28.58%—100.00%;检疫监督密度高于平均值的有4个团场,分别为A团场、C团场、E团场、F团场,其余4个团场均低于平均值,分别为B团场、D团场、G团场、H团场。监测总体平均阳性率为7.42%(3 473/46 804),其中羊个体平均阳性率为7.53%(3 098/41 123),牛个体平均阳性率为6.60%(375/5 681);羊布病个体阳性率3.74%—10.08%,牛布病阳性率2.97%—17.54%;羊个体阳性率高于平均阳性率的团场有5个,分别为A团场、C团场、D团场、E团场、G团场,其余3个团场低于平均值;牛个体阳性率高于平均阳性率的有4各团场,分别为D团场、E团场、F团场、G团场,其余4个团场均低于平均值。
表1 第十师牛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个体阳性率监测情况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individual positive rate of serology in tenth divisions of brucellosis with bovine and sheep
表2 第十师牛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群体阳性监测情况率统计表Table 2 Statistics of serological group positive rate of brucellosis in the tenth division of bovine and sheep
由表2可知,累计监测养殖户617户,占全师养殖户总数的 45.27% (617/1 363),其中羊占43.00%(427/993),牛占 51.35%(190/370);各团场之间的布病羊群检疫监测密度羊介于22.07%—100.00%,牛群检疫监督密度介于19.64%—75.00%,检疫监督密度高于平均值的有4个团场,分别为D团场、E团场、F团场、G团场,其余4个团场均低于平均值,分别为A团场、B团场、C团场、H团场。监测群体平均阳性率为39.38%(243/617),其中羊群体平均阳性率为 43.09%(184/427),牛群体平均阳性率为 31.05%(59/190);羊布病群体阳性率介于28.74%—79.69%,牛布病群体阳性率介于18.33%—100.00%;羊群体阳性率高于平均阳性率的团场有3个,分别为C团场、D团场、G团场,其余5个团场低于平均值;牛群体阳性率高于平均阳性率的有4各团场,分别为D团场、E团场、F团场、H团场,其余4个团场均低于平均值。
表3 第十师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重点群统计表Table 3 The Key group statistical of the positive rate of brucellosis in tenth divisions of bovine and sheep
从表3可知,累计监测重点关注养殖户110户,占全师养殖户总数的8.077% (110/1 363),其中羊占 8.16%(81/993),牛占 15.26%(29/190);占监测检疫养殖户的45.27% (110/243),其中羊占44.02% (81/184),牛占 49.15%(29/59);羊布病监测高于阳性群率平均值的团场有4个团场,分别为A团场、C团场、D团场、E团场,牛布病监测高于阳性群率平均值的团场有5个团场,分别为A团场、B团场、D团场、F团场、G团场;羊布病监测高于检疫群率平均值的团场有4个团场,分别为C团场、D团场、E团场、F团场,牛布病监测高于检疫群率平均值的团场有5个团场,分别为B团场、D团场、F团场、G团场、H团场;各团场之间的布病重点关注羊群介于1—27群之间,高于平均值的有2个团场,分别为A团场、D团场,其余6个团场均低于平均值;各团场之间的布病重点关注牛群介于2—19群之间,高于平均值的有3个团场,分别为A团场、E团场、H团场,其余5个团场均低于平均值。
此次调查力求做到师不漏团、团不漏连,除去少数散养户、短期育肥及长期处于动态监测范围的种羊场外,基本实现基层单位全覆盖。整体监测采样量占到全师牛羊养殖量的1/4以上,养殖户数接近一半;监测方法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检测试剂均由兵团统一招标采购;此次调查基本上可以真实反映第十师目前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现状,为全面实施免疫接种及采取相关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指导原则。
图1 第十师各单位羊布鲁氏菌病个体监测情况分析Figure 1 Analysis of individual monitoring of sheep bru cellosis in tenth divisions
图2 第十师各单位牛布鲁氏菌病个体监测情况分析Figure 2 Analysis of individual monitoring of bovine bru cellosis in tenth divisions
牛羊布病个体监测阳性率调查结果显示,各团场牛羊布病血清阳性率呈动态分布,各单位之间没有相关性;羊血清平均阳性率7.53%,牛血清平均阳性率6.60%,两者均比国家控制标准高;个体阳性率最高的羊E单位10.08%,牛F单位17.54%;牛羊检疫密度最高的均为F单位,羊53.50%,牛 100.00%;从图 1、图 2显示,检疫密度和阳性率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而与被调查动物群体实际感染情况密切相关。
此次调查主要以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场为主,且基本上都是全师的老养殖户,不包括养殖时间较短、短期育肥户等。检疫密度从群体来看部分单位做到了全覆盖,最少的也占到了1/5,从图3、图4显示,检疫密度和阳性率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与被调查动物群体实际感染情况密切相关。例如羊群检疫覆盖率较低的单位C和H,阳性率反而高出平均值50%以上,检疫覆盖率最高的单位E和F,阳性率低于平均值10%。
图3 第十师各单位羊布鲁氏菌病群体监测情况分析Figure 3 Analysis on the group monitoring of sheep bru cellosis in tenth divisions
图4 第十师各单位牛布鲁氏菌病群体监测情况分析Figure 4 Analysis on the group monitoring of bovine brucellosis in tenth divisions
将血清阳性率≥10%的动物群体划定为重点关注群体,全师各单位无一例外均有分布;羊重点关注群体最少的单位F 1群,最多的单位D 27群,牛重点关注群体最少的单位C、D、E 2群,最多的单位A 8群;这些单位的存栏数量除单位A外,均处于全师的中等偏下水平,如F单位牛羊存栏数处于全师末位,D单位农业是重点支撑,养殖业是近几年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兴产业,处于发展过程,虽然接触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水平较为先进和实用,但尚处于消化吸收阶段,完全熟悉尚需要一个过程。
图5 第十师各单位羊布鲁氏菌病重点关注群体监测情况分析Figure 5 Analysis on the monitoring of sheep brucel losis focus groups in tenth divisions
图6 第十师各单位牛布鲁氏菌病重点关注群体监测情况分析Figure 6 Analysis on the monitoring of bovine brucel losis focus groups in tenth divisions
此次调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调查初期个别单位或养殖合作社为了一己私利,千方百计地减少采样数量和覆盖率,影响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全面性与代表性;调查设计缺乏对养殖户具体存栏数量加以区分,给后期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带来不便,建议后续加以补充完善,对有条件的群体实行净化措施;鉴于检测手段、方法、实验条件等限制,没有对阳性动物进行鉴别诊断和进一步分型鉴别,以便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株;由于牛羊肉价格市场波动较大,养殖户之间买卖、流通较为频繁,羊群是否免疫布病信息不清楚,可能存在个别的阳性为免疫接种布病疫苗所产生抗体,造成个体和群体阳性率较高。建议在后续调查过程中做好相关调查情况,及时与养殖户交流沟通,收集养殖背景资料;对出现阳性率较高的群体进一步做好分型、鉴别工作,减少养羊业的损失。
针对此次调查结果,分析形成牛羊布病血清阳性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广大养殖户只是知道或者听说过布鲁氏菌病,对于具体的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了解甚少;二是养殖户除少数规模养殖场外基本属于小家散养,鉴于传统的养殖习惯和当地的气候环境,为了节省养殖成本,圈舍消毒意识淡薄甚至空缺;三是养殖环节受市场影响较大,基本处于无序流动状态,不定期购入或销售,外部购入或内部交易都未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导致相互感染的概率增大;四是每年春秋转场,整个阿勒泰地区数百万只牛羊遵循固定的线路,整个转场线路难以做到彻底消毒,增加了相互传染的几率;五是由于前期国家、兵团对于经布病检测的阳性牛羊没有相应的扑杀补贴专项经费支持[14],对于检出的阳性动物无法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养殖户在动物检疫监督部门上门再次核实动物编号时,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掩盖,随即进入市场销售,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疫情的传播扩散;六是部分养殖户为了确保养殖效益和动物健康,自己私下购买布病疫苗,已经做过免疫工作。
通过此次对全师各单位牛羊布鲁氏菌病血清阳性率免疫前基线调查表明,全师牛羊布病阳性率明显高于国家规定的控制区标准;应按照相关文件要求,采取免疫净化措施控制布病的蔓延与扩大,迅速建立免疫羊群,有效保护健康羊群不再感染布病,确保全师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和畜产品安全。
针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建立畜牧兽医、工商质检、卫生防疫等部门协同机制,严把动物及动物产品、养殖人员、屠宰加工人员等涉及流通、饲养、屠宰等环节规范管理。二是建议科研单位研发相应的鉴别(野毒与疫苗株)诊断仪器设备,政府部门出台相关补偿标准,引导养殖户参加养殖保险,让养殖户自愿淘汰、捕杀病畜,避免误杀、漏杀,加速布病防控的进程。三是利用此次调查机会,将调查结果适时公开,并进行相应的宣传和讲解,使技术人员、广大养殖户明白、理解、支持我们开展的工作。四是加强疫情管理,规范疫情处置;研发新的免疫接种方式,减少免疫接种的意外事件发生机率。五是建议补充完善调查前期各种数据的收集,如对养殖户的规模、养殖品种、养殖时间等进行摸底,采样动物的相关信息如品种、年龄、养殖模式、产羔情况等。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按照国家、自治区的相关文件要求和防治计划从养殖户、技术人员、管理部门、保障部门共同努力,通过免疫、净化,将牛羊布病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部分单位达到净化水平。
[1]田克恭.人与动物共患病.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646-654.Tian K G.Zoonoses.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2013:646-654.(in Chinese)
[2]吴清民.兽医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187-193.Wu Q M.Veterinary Lemology.Beij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2002:187-193.(in Chinese)
[3]邓永强,阳爱国,郭莉,等.四川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净化示范.中国动物检疫,2014,31(8):55-57.Deng Y Q,Yang A G,Guo L,et al.A report on tuberculosis and brucellosis eradication in dairy cattle in Sichuan.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ealth Inspection,2014,31(8):55-57.(in Chinese)
[4]邱宇鹤,王锦何,淑云.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检测与防治研究进展.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5,7(3):187-188.Qiu Y H,Wang J H,Shu Y.Research progress on epidemiology,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human brucellosis.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ist,2015, 7 (3):187-188.(in Chinese)
[5]吐尔洪·努尔,谷文喜.布鲁菌病研究进展.动物医学进展, 2007, 28(7):82-87.Tuerhong E,Gu W X.Advance in brucellosis.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 2007, 28(7):82-87.(in Chinese)
[6]濮方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动物疫病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74-80.Pu F D.Animal Disease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Urumqi:Xinjiang People's Press, 1998:74-80.(in Chinese)
[7]木合塔尔·艾山,邰新萍,阿依夏木·克尤木,等.新疆2008-2012年人间布鲁氏杆菌病监测及疫情分析.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3, 28(3):200-204.Muhetaer A S,Tai X P,Ayixiamu K Y M,et al.Surveillance and epidemic analysis of brucellosis in Xinjiang from 2008 to 2012.Chinese Journal of Control of Endemic Diseases, 2013, 28(3):200-204.(in Chinese)
[8]李舵,陈卫东,席锐,等.新疆地区2008-2010年牛布氏杆菌病调查分析.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23:107-108.Li T,Chen W D,Xi R,et al.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bovine brucellosis in Xinjiang from 2008 to 2010,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2012,23:107-108.(in Chinese)
[9]谢建华,周莉,旺子淳,等.羊肉产品中的布鲁氏菌污染及其风险传递调查.中国动物检疫,2017,34(5):31-33.Xie J H,Zhou L,Wang Z C,et al.Investigation on Brucella contamination in mutton products and its risk transmission.ChineseJournalofAnimalHealth Inspection,2017, 34(5):31-33.(in Chinese)
[10]陈彪,王涛,李爱巧,等.乌鲁木齐市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动物检疫,2013,30(3):28-30.Chen B,Wang T,Li A Q,et al.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brucellosis in animals in Urumqi city.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ealth Inspection, 2013, 30 (3):28-30.(in Chinese)
[11]哈森别克·马力克,努兰别克·哈森别克.2005-200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布病监测初步分析.地方病通报,2007, 22(5):45-46.Hasenbieke M L K,Nulanbieke H S B K.Preliminary analysis of brucellosis surveillance in Xinjiang area of Aletai from 2005 to 2006.Endemic Diseases Bulletin,2007, 22(5):45-46.(in Chinese)
[12]李金平,闫吴,闰晶华,等.新疆阿勒泰地区畜问布鲁氏菌调查.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6):588.Li J P,Yan H,Yan J H,et al.Pathogenic investigation of brucellosis among farm animals in Aletai,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China.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 2012, 23(6):588.(in Chinese)
[13]农业部.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02.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Ministry of Agriculture.Animal brucellosis diagnosis technology:GB/T 18646-2002.Beijing:China Standard Press,2002.(in Chinese)
[14]张鲁安,苏贵成,李杰,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间布病监测分析及防控对策.新疆农垦科技,2012,35(4):26-27.Zhang L A,Su G C,Li J,et al.The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livestock brucellosis in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Xinjiang Fram Researc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35(4):26-27.(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