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品清湖
10月23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屈家树上线“政府工作话你知”微访谈,围绕“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话题,和网友展开交流。屈家树透露,《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即将印发实施。
此外,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省海洋三次产业比例为1.8∶41.8∶56.4,相较于2012年的1.7∶48.9∶49.4,其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省海洋与渔业厅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决定以五大海洋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即把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海上风电建设、海洋公共服务业五大产业作为当前重点突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抓手,加以重点扶持。
(南方日报)
截至9月24日,首批6个国家海洋督察组已完成辽宁、河北、江苏、福建、广西、海南6个省(自治区)的海洋督察进驻工作。
督察进驻一个月来,督察组针对当前围填海管理方面存在的“失序、失度、失衡”等突出问题,重点督察党的十八大以来省(自治区)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解决突出资源环境问题、落实主体责任情况。
进驻期间,督察组共计与824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谈话沟通,其中省级领导53人。共计调阅资料14173卷,对756个项目进行现场核查,组织飞机、船舶开展立体巡查79次。
(国家海洋局网站)
汕尾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召开品清湖整治工程公众征询会,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科学有序地实施品清湖蓝色海湾整治、品清湖避风锚地、小岛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项目,确保整治后的品清湖达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效果。
会上主要形成了两方面意见:一是多数代表认为造成避风塘水质发臭、淤泥堆积的主要原因是陆域污染源、城市建筑垃圾及之前大面积养殖,而防波堤不是影响品清湖水动力的主要因素,反而避风塘作为汕尾、马宫、鲘门、遮浪等地区渔船不可或缺的避风场所,保障了广大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绝不能拆除。二是一些代表认为造成品清湖大面积淤积、避风塘水质发臭、淤泥堆积的主要原因是防波堤阻碍水动力循环,建议拆除防波堤,在防波提原址建设小岛的景观桥。
最后,专家组针对是否拆除防波堤的焦点问题进行专题论证和阐述,他们认为根据现代渔港建设“占一补一、先补后占”的原则,为保障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在马宫中心渔港建成后,方可考虑申报拆除品清湖避风塘。
(汕尾市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
10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十八大以来经济领域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表示,5年来,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在动能转化方面,沿海地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经济增加值比重攀高。
宁吉喆概括了过去5年经济领域发展最重要的特征,即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了“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数据,2015年“三新”的经济增加值相当于全国GDP的14.8%,沿海地区的比重还要高一些,比如上海、广东、深圳等。
(中国海洋报)
日前,被网友誉为“造岛神器”的亚洲最大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将在江苏启东下水。它完全是国内设计制造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设计者中船集团708所等国内单位。
据了解,现役亚洲第一大绞吸挖泥船“天鲸号”在执行吹填作业时,能以每小时45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远6000米外。而“天鲲号”性能更强,它能以每小时60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岩石以及海水混合物输送到最远15000米的地方,成为建设中国海疆的国之重器。该船监造组船体工程师孔凡震曾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挖掘填满一座‘水立方’,只需要6天半。”
不仅如此,该船配置通用、黏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种不同类型的绞刀,相比于“天鲸号”,可以开挖海底硬度更高的岩石。
(法制晚报)
当地时间23日晚,正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暨中国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阳红01”船在南大西洋成功获取了海底热液硫化物。据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大西洋航段领队孙永福介绍,探查海底热液活动及其形成的硫化物是本次环球科考航次在南大西洋海域的重要工作。海底热液硫化物是一种富含金、银、铜、铁、锌的多金属资源,其喷口俗称“海底黑烟囱”,由洋壳内高温热液喷发至海底冷却沉淀形成,被喷出的高温热液流体看似“黑烟”。
(南方日报网络版)
目前,中国海军新一代导弹驱逐舰——055型导弹驱逐舰已经下水。作为人民海军排水量超过万吨的首型导弹驱逐舰,它自铺设龙骨开始,就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055型导弹驱逐舰装备有先进的武器和雷达系统,具备高度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在世界同级舰中,处于领先地位。
水面战斗舰艇是海军的兵力基础。055型导弹驱逐舰服役后,依靠其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无论是以其为核心组建水面舰艇战斗群,或是加入航母战斗群作为护航舰艇,都可大幅提升中国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中国青年报)
近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参加中国—马来西亚马来半岛周边海域季风期海洋地质联合调查的6名科学家圆满完成任务,回到青岛。
此次联合调查所获样品数据将用于深入开展南海南部及东北印度洋“源—汇”过程、陆海相互作用、气候与环境演变以及减灾防灾研究,并为亚洲大陆边缘动力学与全球变化研究提供支撑。
(中国海洋报)
10月16日,99只国内首批全人工繁殖的绿海龟,在位于惠东的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产卵场集中放流。同日,海龟学术交流中心在保护区正式揭牌成立。
据悉,保护区成立至今,基本每年都会有雌海龟光临产卵,通过识别海龟身上携带的电子芯片,工作人员发现不少海龟曾多次来到保护区。今年6月,一只曾在2007年和2012年两度来到保护区的雌海龟产下6窝共817枚海龟卵。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