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肌肉萎缩 治疗上常从脾着手

2018-01-26 20:54:41张会永
乐活老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骨节肾精内经

文/张会永

形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织结构,称之为五体。五体既与脏腑经络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又与五脏有着特定的联系。《内经》称:“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肉,肌肉的简称,泛指肌肉、脂肪和皮下组织。肌肉又称肌、分肉。肌肉外层(皮下脂肪)为白肉,内层(肌肉组织)为赤肉,赤白相分,界限分明,故称。肌肉的纹理称为肌腠,又称肉腠、分理。人体肌肉较丰厚处称之为胭或肉胭。肌肉之间互相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称为溪谷,为体内气血汇聚之所,亦是经气所在之处。大的缝隙处称谷,小的凹陷处称溪。肌肉与皮肤统称为肌肤,肌肉与皮肤之间的部位称为肌皮。肌肉与骨节相连部位为肉节。肌肉具有主司全身运动、保护脏器的作用。

主司运动: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均需肌肉、筋膜和骨节的协调合作,但主要靠肌肉的舒缩活动来完成。肌肉收缩弛张,始能动作。《内经》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紧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保护脏器:中医称“肉为墙”。墙,障壁之谓,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称之为墙。墙具有屏障作用。“肉为墙”,意即肌肉起着屏障作用。肌肉既可保护内在脏器,缓冲外力的损伤,又可抗拒外邪的侵袭,所以《内经》说:“(如)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依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营养充足则肌肉发达丰满。因此,人体肌肉壮实与否,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所以《内经》称:“脾主身之肌肉。”如脾气虚弱,营养亏乏,必致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人体四肢,又称四末,是肌肉比较集中的部位,“脾主四肢”,是说人体的四肢,需要脾气输送营养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脾气健运,营养充足,则四肢轻劲,灵活有力;脾失健运,营养不足,则四肢倦怠乏力,甚或痿弱不用。临床上治疗四肢肌肉萎缩的病证常常从脾着手。

筋是连结肌肉、骨和关节的一种坚韧刚劲的组织,为大筋、小筋、筋膜的统称。附于骨节者为筋,筋之较粗大者为大筋,较细小者为小筋,包于肌腱外者称为筋膜。诸筋汇聚所成的大筋又称宗筋。筋具有连结骨节、协助运动的作用。

筋附于骨而聚于关节,《内经》称:“诸筋者,皆属于节。”筋连结骨节肌肉,不仅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而且还有保护和辅助肌肉活动的作用。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的。筋附着于骨节间,起到了骨连结的作用,维持着肢体关节的屈伸转侧,运动自如。肢体关节的运动,除肌肉的舒缩外,筋在肌肉、骨节之间的协同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内经》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肝主筋,筋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筋束骨,系于关节,维持正常的屈伸运动,须赖肝血的濡养。肝血充足则筋力劲强,关节屈伸有力而灵活;肝血虚衰则筋力疲惫,屈伸困难。肝血充盛,使肢体的筋和筋膜得到充分的濡养,维持其坚韧刚强之性,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力;若肝的阴血亏损,不能供给筋和筋膜以充足的营养,则筋的活动能力就会减退。当年老体衰,肝血衰少时,筋膜失其所养,故动作迟钝、运动失灵。在病理情况下,许多筋的病变都与肝的功能有关,如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可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手足震颤等症状。若热邪炽盛,燔灼肝之阴血,则可发生四肢抽搐、手足震颤、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肝风内动之证。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气血充盈,则肝有所滋,筋有所养。所以,筋与脾胃也有密切关系,若脾被湿困,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筋失所养,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则痿废不用。

骨,泛指人体的骨骼。秦汉时期人们已经对骨骼的解剖和功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内经》专门有篇章对人体骨骼的长短、大小等有较为详细的描述。骨具有贮藏骨髓、支持形体和主管运动的功能。

贮藏骨髓:“骨者,髓之府。”骨为髓府,髓藏骨中,所以说骨有贮藏骨髓的作用。骨髓能充养骨骼,骨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坚脆等都与髓的盈亏有关。骨髓充盈,骨骼得养,则骨骼刚健。反之,会出现骨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异常变化。

支持形体:骨具坚刚之性,为人身之支架,能支持形体,保护脏腑。人体以骨骼为主干,骨支撑身形,使人体维持一定的形态,并防卫外力对内脏的损伤,从而发挥保护作用。骨所以能支持形体,实赖于骨髓之营养,骨得髓养,才能维持其坚韧刚强之性。若精髓亏损,骨失所养,临床表现不能久立,步履蹒跚。

主管运动:骨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肌肉和筋的收缩弛张,促使关节屈伸或旋转,从而表现为躯体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骨及由骨组成的关节起到了支点和支撑并具体实施动作等重要作用,所以一切运动都离不开骨骼的作用。

肾主骨,骨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藏精,精生髓而髓又能养骨。髓藏于骨骼之中,称为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滋养,才能强劲坚固。肾精具有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的作用,故称“肾主骨”。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空虚,就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骨骼发育障碍。所以小儿卤门迟闭、骨软无力,以及老年人的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均与肾精不足有关。“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也是由肾精所充养。牙齿的生长、脱落与肾精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所以,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成人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都是肾精不足的表现,临床常用补益肾精的方法治疗。

猜你喜欢
骨节肾精内经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科学导报(2021年26期)2021-06-02 05:11:21
一些爱在纸上跳跃
躬耕(2019年7期)2019-09-03 05:12:18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在时间的骨节上
五子衍宗丸改善肾精亏虚证大鼠精液质量及机制研究
《庄子说》(八)
中老年健康(2015年8期)2015-05-30 23:28:06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7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论《内经》肝为罢极之本及其现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