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丽英
(齐齐哈尔市马戏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杂技必须成为艺术,要有层次,要出精品。杂技的发展是超前的,只有杂技艺术才能做到老少皆宜、群体多元。
创新不要重复别人和自己,在杂技的创新中要增加艺术的属性,要跳跃式的发展,要突破,用新的肢体语言来讲述新杂技。以技为本,以技为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高难技巧和完美艺术的表现形式相结合。从广州战士杂技团的杂技剧《天鹅湖》的成功可以看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杂技艺术在创新理念上的孜孜以求的博取精神。在“四小天鹅”的排练中,创造地用1分13秒的“四小青蛙”的顶功技巧来呈现,巧妙地规避了杂技艺术与传统芭蕾经典段落的差异化和其压倒性的普世效果。每次的重排都是新的加工、新的突破,将节目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升华。坚持杂技的五个部分的同步发展,从舞台、高空、滑稽、魔术、驯兽的多元发展更能彰显杂技剧的属性。把这五个部分有创意地融入的杂技剧中,其内容会更加充实、精彩和灿烂。只有多样化的门类的跨界融合才能丰富杂技剧中人物的故事化、矛盾化和肢体言语的叙事能力。从世界各大杂技赛场上来看;我国参赛节目的技巧难度很高,但创意编排的水准不高。当今需求抒情唯美的杂技表演。
1、从单一的杂技技巧的展示转变成步入故事、矛盾、人物、情节、戏剧化的创造,注重技与艺的完整融合。用杂技讲故事,运用杂技本体艺术语言进行叙事的全新表演样式。2、中国杂技剧将人文内涵融入杂技表演当中,让杂技不再单纯是身体技巧的展示,必须在杂技艺术的升华上精雕细刻。3、让杂技演员由演技变成演剧,技是技能,是经验,艺则是创造,是升华,使杂技从地摊式的杂耍,变成具有艺术高雅品位的杂技剧。这无疑是一场革命,是“技”到“艺”的飞跃,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
在观众接受上以及票房收入上,都大大超越了传统杂技营销模式的回报,得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的良好效果。在杂技剧的编排上要1、增强剧种意识,选材要准。2、内容要创新。要简约化,突出人物的特点。解决牵强附会,杂技技巧的应用与主题思想缺乏紧密联系性的问题。在题目内容的选材上要简约,要选择适合杂技艺术属性创造的题材。杂技剧永远脱离不了故事,艺术源于生活是最好的答案。杂技的道具也都来源于生活,所以没有道具的创新就没有杂技艺术的创新。剧的立意确立后,更主要的是内容的创新,在一部剧中现有的节目一定要摒弃传统的表演模式,重新组合,融入戏剧元素来为主题服务。不要重主题立意轻内容创新,要向姊妹艺术去广泛的借鉴好学习。杂技剧是中国杂技当今发展的一翼,另一翼是以杂技单一节目构建的主题晚会,比翼双飞才是中国杂技的发展方向。
走既有构思又有实力的道路,创造以音乐、仿生、歌唱、戏剧、儿童题材为结合的杂技作品,来提升杂技的艺术含量。在提出快乐杂技的理念下,要提升中国杂技的表演水平,重拳出击,下大力气培养杂技人才。中国滑稽目前缺乏创编人才,要树立忧患意识,有先进对手的比较下才能知不足而提高自身。众所周知的大型杂技、舞蹈史诗剧等片花剪辑,目前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在发展,都追求变革,杂技的发展应顺应时代、顺应潮流大胆创造、勇于革新,才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如何让杂技讲故事?如何将多种不同属性的艺术品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得到受众的认可,是杂技剧市场成功的重中之重。杂技节目的个体所表现的肢体超越是不同的,如何合理地将每项目个体的单独技巧或全套路数去为这一时段的讲述服务?目前国内的某些所谓的杂技剧存在着粗制乱造、差强人意、技不搭题的混乱现象。就是没有处理和安排好节目、节目技巧在剧目中能贴切地表达什么样情节、情绪、矛盾最为合适,最为合理,最能通过杂技技巧来讲述。
我们知道杂技传播的三要素是载体、媒介和受体。当前大多艺术的传播面临着一个世界文化的多元格局,许多艺术形式的传播在其中遭遇屏障。而杂技剧的艺术特质无形中破除了杂技流播中的语言障碍、文化的地域性局限乃至由意识形态不同所形成的接受障碍等。杂技剧最大限度地向人们传播着人的普遍的文化需求,顺应自然也合乎事理。因此,杂技剧在这多元文化林立、大文化产业格局的背景下能坚持地域特色,才能顺利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在大一统的杂技表象中,由于国家、地域、民族、信仰等不同,在杂技剧风格的创意中都躲不开地缘文化的影响,这就是做好传统纸媒和当今网络传媒的主旨手段。一个成功的杂技剧离不开成功的宣传,从制作的前期、中期、后期,以及首演、公演、商演,它的宣传是追踪似的。宝马和法拉利,可口可乐和肯德基都已经家喻户晓,但一直没有放弃对受众的传播,所以;公众的已知才是永远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宁根福.杂技剧的发展与创新.
[2]关海涛.在文化产业中黑土杂技应保持其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