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高皇小学 周中坤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通过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小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且教师程序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了个性。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践行新课改理念。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布鲁姆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师的适时引导是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我们知道,数学问题的探究往往需要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假设、操作、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抽象、归纳、概括,从而探究问题的解决,并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充分的验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因为学生已经获得了线段的概念,于是,就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是由哪四条线段组成?这四条线段具有什么性质?根据长方形的定义可知对边分别相等,而且较长的边我们称之为长方形的长,较短的边称之为长方形的宽。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懂得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为什么是这样,而且知道了它的来历,这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师的说教不能完成的。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理论中十分关注的话题,实践证明,自主学习需要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现代教育理论十分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讨论。在通往数学知识殿堂的道路上,一些繁杂难懂的数学抽象性知识常常会束缚学生的脚步。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设置悬念,提出疑惑:(1)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运用自己的知识并结合同伴的意见,解答出22和18的因数。接着,教师询问全班学生的答案是否一致,还有哪一些数字也是22和18的因数,补充完整。以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适时地进行点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出最后的正确答案。(2)寻找一个数的倍数。教师可以运用上述方法,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在分享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数学思维结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实质。
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把一个问题放置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能使学生进行独立的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出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在创设探究问题时,教师必须紧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目标,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仅如此,教学情境最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中选取,这样才最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减法”时,就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把教室模拟成商场,班级干部模拟成售货员与营业员,其他学生模拟成顾客,其中一名学生用100元钱准备购买书包一只52元,文具盒一只5元,还准备购买苹果五斤10元,香蕉5斤15元,请问100元钱够吗?文具用品一共多少元?水果一共多少元?这样,通过不同的问题让所有学生学习减法,因为这样的问题情境是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只是把购买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再汇总,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减法的法则。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逻辑性比较强,而且有些知识点繁杂难懂,难免会让学生困住脚步,甚至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此时,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学生找寻到正确的方法,解决难题,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去探究、深挖数学的解题精髓。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的内容时,学生们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将四条边相加得出周长;长加宽的和再乘2得出周长;先计算两条长边,再计算两条宽边的和,相加得出周长……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要求学生采取用小棒拼长方形的方法,探究出最佳的解题思路。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宽阔的思维平台,激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所知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刺激他们探究意识的迸发。在得出结论后,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客观的评价和表扬,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保持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接着指出学生解题过程中的瑕疵,在认知冲突中探究,完善他们的数学思维结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课堂中的探究不仅可以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可以促进思维意识在潜移转化中发散,所以,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鲜文玉.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J].中华少年,2016(12).
[2]李刚.浅议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课外阅读,2016(11).
[3]余美芳.探究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