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碧薇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300384)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高校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推手。而提升高校的创新力,其核心内容是提升科研创新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和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道路,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进入全速发展时期。回顾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有两对关系起主导作用:一是科技与经济的关系;二是科技与教育的关系。这两对关系相互交错,时间上,在改革前期主要以科技与教育的关系为主,中后期科技与经济的关系逐步凸显出来;内涵上,前期主要停留在思想与观念层面,中后期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
高校科研管理机构指的是在高校中科研管理工作职能部门,它是科研管理实施的主体,决定着学校科研管理的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部分高校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项目管理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自主成立了科研院和成果转化中心,对原有的管理机构架构和工作职能重新分配,有效提升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校科技评价与考核指的是高校根据特定的科技评价考核体系,依据科研人员在特定周期内取得的科技劳动成果,对科研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价值判断和考察。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摸索创新科技评价体系,全面深化高校科技评价体系改革。一些高校出台横向项目的考核政策,释放科研人员活力,积极推动成果转化。部分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分类考核,增强高校科技评价与考核的公正性。
高校科研队伍是指具有卓越学术造诣的学术带头人围绕某个研究领域,按照团队成员所认可的研究路线、工作模式和行为规范,由在该研究领域具有互补性技能的团队成员进行合理分工,高效完成科研工作的群体。部分高校为培养出优秀创新团队,增强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结合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针对科研团队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提高科研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提升高校科研竞争力。
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基本都是实行二级管理组织形式,从整体运行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好。二级学院并没有履行真正的科研管理职责,发挥指导和督导作用。大多数学院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传达科研管理部门的通知、收发材料、汇总统计、盖章签字、提交材料等,并没有真正给予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中的咨询、请专家指导和论证等服务;与学院科研人员缺乏交流沟通,而且许多学院没有专职的科研管理人员。
为了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科研水平,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相继出台了科研激励政策。从立项数量、经费额度、专利转让、高水平论文发表、人才称号、成果获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科研奖励,大大推动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数量、轻质量”现象;二是当前科研激励体制多是注重项目负责人或者署名为“第一作者”的科研人员,而忽略了整个科研团队的努力;三是科研激励机制的外在动力主要来自于职称评聘,对于已经不需要职称评审的科研人员已经没有了吸引力。
高校管理部门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配合度差,资源共享率低,往往造成管项目的部门不了解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情况和项目的进度,起不到监督经费合理使用的作用。科研管理部门不掌握科研人员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财务管理部门不了解项目申报以及中后期管理的流程;资产部门不清楚设备、实验室的需求情况,导致昂贵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遵循多方协同,逐步完善,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转变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增强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能,推进学院自主化管理。在学院内建立科研管理机构,了解科研人员的切实需要,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给予实质性的指导。二是建立重大项目预研机制,由学术委员会和科研管理部门牵头,研究国家和区域的发展需求、战略规划和科技政策,明确创新主导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为政府建言献策。三是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监督,规范直接费用的支出,完善间接费用的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完善科研评价内容。一是统筹兼顾成果质量、成果影响、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二是对不同种类的科研活动实行分类评价,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的成果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使之协调发展。三是建立公平开放的科研评价机制。弱化学院任务考核,鼓励学院人员交叉,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前瞻性的科学研究。
高校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转变传统的薪酬制度,制定多样化的绩效制度,加大绩效工资的占比,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对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在原有论文发表、项目立项情况的基础上,增加科研成果实际应用效果考核因素,逐渐弱化论文发表等级、项目经费情况的比重,提高成果转化的比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允许破格晋升职称,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热情,促进科研成果的最大产出。
[1]张俊桂,吴圣龙. 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0):57-59.
[2]羊守森. 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研究[J]. 传承,2011(24):84-85.
[3]黄俊彦,吕建秋. 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现状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7,37(3):129-132.
[4]顾建民,王爱国. 我国高校科研体制改革 30年——成就与经验、问题与展望[J]. 中国高教研究,2008(9):12-15.
[5]瓮晚平. 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困境与改进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2015(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