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单一的白色之中。
可对于孩子而言,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源泉。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装扮成了童话世界。
清晨醒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一点一点地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洁白的雪里“胡作非为”。
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给雪人做眼睛,用红辣椒给它做鼻子,我怕它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不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了,十分可爱!这时,母亲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了,吃饭了——”我和妹妹好像都没听见似的,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甜的。
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年少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上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爱美的我,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远远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走近才发现母亲的睫毛上沾满了白霜,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嗒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家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那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次都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拾掇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挂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屋子里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在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的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雪花落在村庄,落在田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着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丁零零”地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贴在母亲所有疼痛的关节上。
(孙俊强/荐)
阅读练习
1.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洁白的雪里‘胡作非为’。”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参考答案
1.(1)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吃饭。(2)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3)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
2.(1)“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展现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以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2)表现了“我”的内疚和自责以及对母亲的爱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