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哲雅
同是拍照,有人拍的全是实景,照片上密不透风,看上去一点也不美。有的人哪怕是拍一朵花,将背景虚化,有了一种意境,也美不胜收。
生活中,亦是如此。有的人将工作安排得满满的,整天忙忙碌碌,劳累而空虚。
有的人会工作,更会生活。再忙也会坐下来,放空自己,喝喝茶,听听音乐,看看书,赏赏花,跑跑步……适时给生活一些空闲。如此一来,忙碌的生活就有了一些诗意,有了一些味道。
欣赏倪云林的《容膝斋图》,几块顽石,几株古树,一湾瘦水,一痕远山,把人带入了一个悠远的世界,让人思绪飘飞,仿佛也有了归于那一片林泉的心。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里,有一块地方是空着的。
那里留给了清风,留给了明月,留给了松、梅、竹、菊,留给了抚琴、焚香、烹茶、观画。在这一片虚空中,他们营造着属于个人的精神空间,因此他们生活向来雅致,富有情趣。
中国画里的那种空,那种淡,正是画家的心灵境界、心灵氛围的写照,他们从红尘万丈中超拔了出来,进入了一个空明、清静的世界。
然而,现实社会中,有些人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流弊所至,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此,就什么都浅薄。
作家阿诚是一个有清谈风格的人,被称赞“小说大家,随笔也是极品”,其散文笔调轻松,似不经意间写下的文字,读起来却很是有味。
清代词人项鸿祚有一句话:“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生漫漫,如果没有一些无用的事物,人生是多么乏味和悲哀。人类本是精神的,应该活出一种精神来,活出那种心里笼罩着淡淡云烟一样美好的诗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