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
(福建省沙县金沙高级中学,福建 沙县 365500)
贝多芬也曾说,创作是因为想要将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而我们能知道音乐不仅仅简单的是音符旋律的组合,更是作者感情的流露与寄托。情感才是音乐的灵魂,没有了情感,音乐就会索然无味,这也就是为什么创作家没有“灵感”宁愿不写歌,也不要敷衍写出一些没有灵魂的音乐。理解了音乐中所蕴含的创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也就理解了这首音乐的真谛,就像很多著名传世的音乐背后都有一个婉转的故事那般,引人入胜。所以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要把情感作为鉴赏的切人点,使学生领悟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并折服在音乐的魅力下。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将分条陈述。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比较大、情感细腻丰富,并且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思想负担比较重,会主动尝试各种减压方式,音乐就成了首选之一。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较,音乐无需过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学习,只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即可,并无欣赏水平的限制,高效低耗的减压功能也正好紧密地贴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得到暂时的放松,进而获得情感的释放与共鸣,用其丰厚的魅力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更多音乐知识的兴趣。
音乐欣赏在教学本质里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态度、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的审美理想。对于高中生来说,良好的文化修养,他们已经在数十年的专业学习中具备,但是在艺术修养这块他们还需要再加以专业的训练,这会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紧紧把握住学生的艺术审美需求,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感受音乐的节奏与韵律的美、理解音乐丰富的细腻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并且增强学生对生活细小的一事一物的感悟,真正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会给人带来无尽的情感体验,也许伤感的人听出的是共鸣,快乐的人听出的是珍惜,艺术家听出的是审美,哲学家听出的是辩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的意义多重、内涵丰富这些特点,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教学的渗透,在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用音乐来传递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的双重作用。
高中生正值人生目标不甚明了、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逐步趋于成熟但又没有完全成熟,此时他们饱含着对生活与学习的无限期待与无尽想象。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重研究高中生的心理特征,选取适合高中生的生活经历与符合高中生情感需求的充满生机活力与斗志昂扬的战斗力的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领悟其中传达的情感并与自己的经历与精神需求产生共鸣。例如欣赏以方志敏烈士的《可爱中国》为依据创作的《期盼》,伴随着抑扬顿挫的乐曲中,在教师的使用读与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逐渐体会到作品中所表达的信念,学生也会慢慢受到感染开始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朗读诗词:“中国,我亲爱的母亲,胜利的一天啊,辉煌的一天啊,我用全部身心把你期盼。”将音乐、歌词紧紧的融合在一起去体验内在的情感。
音乐欣赏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类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重点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将课堂尽量营造出与音乐背景相符合的情境,使课堂氛围呈现出不一样的迷人之处,在音乐的氛围中学生的音乐细胞被激活,音乐欣赏潜力被挖掘,并且学生能够将身心放在一个音乐环境中,促使学生有更多的兴趣投人到音乐欣赏中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音乐欣赏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如欣赏《黄河大合唱》,它的歌词详细写了游击队战士们端起土枪洋炮,挥动着大刀长矛,在万山丛中与青纱帐里,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勇敢无畏、不怕困难的激昂场面。在合唱之后又需要利用卡农的错落手法,使歌声错落不一、此起彼伏,隐喻着抗日力量的不断积累、不断变多、不断变强,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劲的力量。教师在引导在欣赏时就可以以歌声的重叠错落为重点来赏析歌曲,运用视频展示将视觉冲击与歌声刺激结合在一起,更加直接的让学生感受到抗日力量的不屈不挠,并在欣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联想能力,帮助其获得更多更深的情感体验。
以上这些观点只是本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意使用的一些关于情感体验激发的一些方法措施,关于情感体验还需要本人与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深入的研究讨论与实践反思,在这里,本人希望能抛砖引玉,也期望与各位同行共同为音乐教育事业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潘永霞.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教育学,2013(04).
[2]蔡徽.谈音乐欣赏情感的体验与共鸣教学[J].科教文汇,2011(05).
[3]何明洁.浅析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J].科学文汇,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