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隐秀”与西学形式美

2018-01-26 14:51刘念菲
山西青年 2018年9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意境

刘念菲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系,湖南 长沙 410012)

成书于公元501-502年间的《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约公元465-520)的理论著作。其理论框架,结构严谨,全面而系统地探讨写作上的相关问题。其中,《隐秀》为《文心雕龙》第四十篇。艺术是包容共通的,世间万物,生而有数,如《周易》卦爻之像,皆有意义规律之说。以传统“隐秀”解析西学艺术创作,尽管做文章与做艺术形式不同,但于表达上皆可讲通,内容与精神内涵统一于创作之中,实与质相得益彰,情与景融汇一体。

一、“隐秀”的基本内涵

(一)《文心雕龙·隐秀》之“隐”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约公元465-520)是这样论述“隐”的:“……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隐”即文旨,就是在字面意义以外所包含的内容。一篇好的文章是哪怕初读平淡如水,过后细细斟酌体会,仍可让人回味无穷的文章。意义含蓄在文字之间,令人百读不厌。倘“隐”于艺术创作而言,就好像含蓄在艺术作品背后的内涵精神,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可能只能传承一百年、几个世纪,但一件好的作品背后蕴藏的精神可以一代又一代一直传承下去。

(二)《文心雕龙·隐秀》之“秀”

“……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一篇文章不会字字句句都精妙绝伦,定有简有繁。“秀”则是指文章中特别优秀的句子,即篇中独跋者。文章中比较明显可以感知的有独特色彩的地方,能够成为一篇文章之中的点睛之笔。“秀”与“隐”是相辅相成的。倘“秀”于艺术创作而言,是一件艺术作品的重点塑造部分,是艺术创作的“眼睛”。一件好的艺术创作不是百分之百的“模仿”,而是将描摹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抓准,这样创作才会有吸引眼球的地方,如果每一个地方都面面俱到,那么目光便无法集中,创作便没有重点。

二、“隐秀”与“意境”

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范畴中,“意境”是极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追求科学的透视及技法表现,力求“形似”,做到描绘对象要形象。而在中国艺术创作中,“神似”在中国艺术创作中则更被重视,作品本身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作品表现的意境要互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得自然美、生活美与艺术美有机联系在一起。

“隐秀”与“意境”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隐秀”是指在文学创作上,“意境”是指在艺术创作上,但试着把二者互通,也是成立的。行文造句“隐秀”之美,字字句句自然形成,且具有内涵,文字间的组合相互作用,连接在一起可以使读者提炼出文章传达的主旨,被文章精神所感染。例如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悲剧作品不是每一句台词都让人悲伤哭泣的,是一个场景,甚至人物的一个眼神,一段经历。在艺术创作上,“意”与“境”交融,包含情感去进行创作,没有情感,创作便无“光热”。

三、“隐秀”与艺术创作

现今社会发展迅猛,五彩斑斓的生活也给了艺术创作不小的冲击。艺术创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新颖,但是现代社会中能够留住人们脚步、让人能够安静思考的作品太少。反观曾经的艺术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珍贵的艺术品,以及一直传承到今天的不朽精神。西方名画由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于1510年-1511年创作的壁画《雅典学院》,画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聚集在以拱门为背景的大厅之中,包含着古代语法、逻辑、音乐、修辞、数学、几何、天文七种自由艺术,寄托着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创作其实是“内敛”地将创作的意义直接传达,其精神内涵通过创作中的某一对象隐含在作品之中,含蓄地表达给人们,所以才会有诸如此类绝世的作品,后人可以临摹作品以提高创作技巧,但这背后的内涵是无法复制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对于艺术来说,生活可以提供丰富的题材,可以给予一定的感受于艺术创作者,“秀”的部分来源于此。“秀”是可感的,是在艺术创作中着意刻画的精彩部分、高光瞬间。倘若要做好的艺术创作,就要深入到生活之中,去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并从生活之中发掘。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其实艺术是最贴近生活的,它一直为人而服务。

艺术高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不是艺术品本身,是艺术创作所蕴含的精神。艺术创作者思考、感悟生活,将包含着自己的理解及感受或者想要启示人们的精神蕴含在艺术创作之中,精神内涵“隐”于创作背后,这才是一件好的作品被传承的根本原因。正如文章之前所提到的,一件艺术作品或许不能永久存在,但是精神信仰可以。

四、结语

人们联想与想象更喜欢从自身的周围去取材,周围事物景象繁多复杂,那么择取需张弛有度,有舍有得,所以艺术创作表现也要有重有轻,有所侧重。“隐秀”便是对于选取周围内容“度”的展现,记录生活且表达生活的情感是为“隐”,摘取生活片段中某一难忘画面、记忆是为“秀”。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为美,人人也需析别“美”之背后的精神,艺术创作“悦目”为表,“内涵”为深,艺术创作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表达生活、升华生活。

参考文献:

[1]蒋浩伟.论《文心雕龙·隐秀》释义[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03):22-26.

[2]高静.对《文心雕龙》中《隐秀》篇的几点认识[J].学理论,2015(32):116-117.

[3]魏宁.《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J].语文学刊,2007(20):94-96.

[4]刁生虎.隐喻思维与诗性文化——兼论《周易》对中国文化诗性特质的贡献[J].周易研究,2008(05):79-92.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意境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