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市临江小学 陈 慧
一说到写作文,后进生往往很头疼:作文怎么写啊?语文教师更苦恼:如何教会后进生写作文?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四招教会后进生写作文,效果显著。
学生不会写作文,往往是找不到写的素材。学生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怎么可能没有素材可写呢?如何帮助不会写的学生找到写作素材,就成了写作教学的一大难点。尽管每次写作文教师都会全班指导,适时点拨,可就是有一批后进生依然咬着笔杆子,半天挤不出几个字。问问他为啥不写,他总是摇头叹息,没什么可写。针对这样的后进生,我想到了聊天,采用聊天的方式,走进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班上学生杰一直不会写作文。那天我把他叫来,开心地跟他聊起了寒假里的生活。聊着聊着,他说到了自己有一次抛毽子,抛着抛着毽子不见了。毽子在哪儿呢?后来发现毽子在哥哥手里。我当时很高兴地告诉他,你的作文不愁没有素材写,把这件事记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如此一来,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写作素材源自生活,生活处处是作文。那天短暂而又快乐的聊天,点燃了学生杰的情感“火花”,唤起了他的表达欲望。当教师通过聊天走进学生生活,并及时点拨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后,学生就能捕捉生活的亮点,写作时才能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
帮助后进生找到写作素材后,还会遇到学生不会提笔写的难题。找到素材只是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落笔成文。优秀的学生洋洋洒洒几百字,一气呵成,往往令后进生望而生畏,望尘莫及。那么如何消除后进生落笔成文的畏惧心理呢?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都会张口说话,口头表达能力虽有差距,但说清楚说明白还是可以做到的。在写和说两者间,学生自然更愿意选择说。刚入学的学生,不太会写字,写作如何进行的呢?有专家就提出了低年段实施口头作文,作家童喜喜的口头作文就倍受青睐。虽然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了口头作文的阶段,但是面对面前的后进生,我还是决定尝试。我让学生口述,我帮忙记录,目的是让后进生亲身体验写作文并不难,怎么说就怎么写,让他们也爱上写作。杰的作文就是口述的成果。当我把一篇记录好的作文给杰看的时候,他的眼睛里闪着亮光。可以确信,这是他头一次尝到了写作的快乐。
后进生在口述作文时,往往说了一半就难以继续。这时候教师要根据训练内容,有顺序有条理有重点地提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去看去说去写,弥补他们表达过程中的空白。这样做不光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对于后进生来说,还能加快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后进生由于基础差,难以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事情,也不容易把人物写具体,往往会遗漏许多细节。但只要教师一提问,他就能简单描述出来。
比如,杰在口述作文《抛毽子》时说:“抛着抛着毽子不见了,我看到哥哥在玩我的毽子。”我追问:“毽子不见了,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毽子不见了,想过之后有没有自己找一下?什么情况下发现哥哥在玩你的毽子的?”这几个问题,杰一一回答,根据他的回答,我边记录边修改成“抛着抛着毽子不见了。我自言自语:‘我的毽子呢?怎么一下子就没了呢?难道遇见鬼了?’我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找了个遍,可还是没有找着。难不成毽子长上翅膀飞走了?我一转身,就看到哥哥在玩我的毽子。”这样,毽子不见以后一系列心理、动作描写都被挖掘出来。学生由此认识到,写作真的不难,因为这些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都是当时切切实实存在和发生的,只是在老师追问前,自己忽略了而已。
杰的作文《抛毽子》发表在《小学生报》三四年级版。杰后来爱上了写作文,升到五年级时,他在作文本上独立完成的《逗我玩》,发表在《作文大王》。由此可见,让后进生爱上写作不是天方夜谭。
当后进生看到自己完成了一篇口述作文后,他们心里自然会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把学生的口述作文存入电脑,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修改作文。有些好词好句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加一加,让作文锦上添花,这一步,全靠教师用填空的形式标注需要添加的内容提示。这样,学生慢慢就会学会方法,并且也能体会哪里可以用好词,哪里可以用好句。教师搭筑一架梯子,学生可以修改成一篇优秀的作文。
班上另一名学生在 《快乐的中秋节》写了这样的一段话:“超市里的月饼很多,妈妈特地给我买了三卷我最爱吃的月饼。”
我见了,马上给他出了一份填空式的修改稿:“超市里的月饼很多,(你写写月饼的样子和月饼的口味)妈妈特地给我买了三卷我最爱吃的(补上你爱吃的口味,让读者知道)月饼。”
学生的答卷:“超市里的月饼很多,形态各异,有圆形的,有方形的,也有心形的;品种繁多,有椰蓉、枣泥、水果、蛋黄、鲍鱼……”
后来,我在“水果”上加了一个双引号,还在省略号的后面增加了“真是五花八门、色香味俱全”。修改后的这一段显然很生动,跟原来的一句话相比,有了飞跃的进步。该学生的作文《快乐的中秋节》修改后,发表在《少年素质教育报》。
“填空”真的是一架好梯子,引导他们把不具体的地方改具体,改生动。在作文教学中用填空引导后进生写作,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