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康源也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
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各地区教育部委就开展大量的音乐改革实践活动,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无论是任何的教育模式,在新时期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像传统模式上教学那样、以老师为核心展开。要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各类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去主动感受音乐模式体验音乐的有趣。这也是我国音乐改革最为重要的推进、发现、体验、感受音乐美过程,是整体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次重要研究尝试。
我国传统意识里在各类教学模式开展中,老师是必然都是主导的也是主角。但是在新时期教育模式发生了很多调整,整体的需求也有了非常多不同差异。所以过去模式下各类操作就成为了问题。某些地区的音乐老师对于学生主体,是不太认可的也存在着认知误区。有的老师会在师生互动时对学生不管不顾,没有发挥其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有的教师则是完全占据了课堂主动即使互动中,也会长篇幅讲解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不会去看学生是否感兴趣或者知晓没,这类极端模式也是非常不可取的。整体来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选择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对于学生音乐学习尤其是小学生而言,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提升个人对于音乐和美感的体会度和把握能力,以及促进个人在未来的多元发展,满足个人的心理认知和各类思维进步。所以音乐欣赏力提升和体验度提升是尤为重要的。但结合我国的实际学习模式来看,在师生互动环节,存在着过于被动操作的、没有主动认知的问题。笔者所在地区小学大部分欣赏课都是播放歌曲给学生,没有过多讲解也没有主动体会,歌曲播放完了就结束了,这对于学生个人音乐欣赏力和美感把握度提升、是没有任何协助作用和价值的实际操作。
既然是音乐互动那就需要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相互之间彼此协作学习,这才是好的模式。尤其是在器乐学习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差异理解的,是值得彼此讨论和沟通的。没有绝对意义的对与错。所以老师需要理解倾听,学生们的想法和实际操作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给出指导,这才是合理操作。但实际上却缺乏合作,这就使得很多音乐课成了老师的个人秀,整体互动质量是无法满足需求的。
以学生为主体是未来我国的教育体系发展的目标,也是必然的方向。对于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而言,也必须要以此为主要出发点来操作做出革新。老师需要把握好以学生为主体的度。首先要了解学生个人的兴趣来制作设计。比如在笔者开展科目教学时,遇到《老牛和小羊》的歌曲环节就会提问学生,他们最喜欢动作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拿出事前就准备好的道具,给学生分发下去,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人而不是参与者。
其次,要理解好学生作为主体的意义。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为所欲为,也不是过分严格去控制学生的自由,要充分合理的结合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模式,比如在《健康歌》学习中,很多的情况下如果过分的放任学生都会导致混乱,必须要合理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才可以。以学生为主题是需要充分理解含义的,也是要在充分准备基础上执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激发学生积极性。
每个音乐作品都充满了情感共鸣,尤其是那些入选了课本的作品和文章,都是佳作的典范代表。所以在师生互动设计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个人的心理差异,来设计差异学习模式,对于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理解引导和实际扶持,这就有利于学生自我更好的理解曲目中的情感,对于各类问题的认识也深刻、明晰清楚了很多。比如在《堆雪人》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在讲解前和学生们,好好的聊下堆雪人的故事,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好的话题,他们会非常的乐于参与到其中来讲自我的经历;在此基础上老师就可以适度的分组,将各类学生分为几个组、每个组都是有基本类似经历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来展开各类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熟悉,最终达到好的学习目的。
基础知识对于任何学习模式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不仅是根基也是提高的依据和价值核心所在。对于我国的小学音乐师生互动环节设计而言要提升对于其基础知识重视力度和关注度,在整体角度上讲节奏创编和旋律的创编加入的。结合着简单的歌曲鼓励学生自我学习,提升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各类音乐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实践可能的,老师需要多参与到其中,就学生不会的问题及时的解答。这是非常有价值意义的做法了。
音乐学习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方式。所以对于老师而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开展相关研究,提升整体的互动质量,为学生个人发展提高做出贡献。在研究中笔者得知,我国的小学音乐互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处理,主要体现在学生体验性不足、师生缺乏情感共鸣、欣赏曲目缺乏具体设计、音乐基础知识较差、学习模式过于单一、对于器乐的设计存在认识误区等;可以结合提升学生主体价值、合理运用多媒体、提升曲目的欣赏实力、做好实践对策、提升其丰富性等解决方式入手,来提升效率,促进学生个人提升,也促进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师生互动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