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人物评价教学策略

2018-01-26 11:42王湘文
中小学校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李鸿章史料历史

□ 王湘文

高中历史人物评价教学对强化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等基本学科核心素养意义重大,对高中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形成作用显著。

一、渗透基本史观,明确学生评价方向

唯物史观是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现象、事件和人物的思想基础,是学生展开历史人物评价的前提,是学生学习历史应该具备的基本思路。高中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习了三年历史,但头脑中只有简单历史知识,对基本历史观了解甚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涉及历史人物的教学时,教师注重渗透唯物史观,让学生明确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的方向,让学生明白历史人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评价者要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不能以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历史人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节课,学生不仅要学习到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及签订的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等,还会再次触及清朝末年历史人物李鸿章。对李鸿章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争议较多,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内容,特别是学到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 《马关条约》和 《辛丑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之后,直观认为李鸿章是一个 “卖国贼”,从心理上全面否定李鸿章。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李鸿章的基本认知后,针对学生认知情况设计人物评价环节,先告诉学生唯物史观认为评价李鸿章要把李鸿章放到清末腐朽的统治背景下,当时的清朝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李鸿章作为臣子,要服从皇帝命令,自己很难有自己行动;其次,要辩证地看待李鸿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否定历史人物,李鸿章在不同时期表现都应该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指导学生结合学到的李鸿章事迹系统、全面评价李鸿章,完成对李鸿章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人物评价教学时,时时注重唯物史观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正确史观的引领下,完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这节教学案例,教师以评价环节的提示,为学生正确评价李鸿章呈现出清晰路线,促使学生完成恰当评价,深化学生对李鸿章的认知。

二、整合分析方法,调动学生评价思维

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才能知道从何角度评价、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人物。传统历史课堂,在展开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时,教师往往过多强调历史人物评价的结论,很少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评价的机会,导致学生对历史人物评价方法知之甚少。因此,教师转变教学策略,整合分析方法,使用史料实证、主客观辩证统一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利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价,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学习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时,师生在进一步深入学习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对秦始皇展开评价,课堂不再采用让学生独自评价、最后总结的方式,而是采用更有效方法。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系列与秦始皇有关的史料包括文字、图片、文学作品等,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这样学生在评价秦始皇时,学会从史料中找依据,从而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但史料也并不一定完全可信,在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教师对史料的可靠性给出一定判断标准,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的能力。在评价秦始皇修长城时,应该看到秦始皇修长城的客观效果,抵抗匈奴的入侵,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战争,并直到现在仍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民族象征。我们不能就此认为秦始皇修长城的行为值得赞扬,还应辩证看待,看到修长城带来的不利影响,修长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给当时老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也成为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在这节课中,教师整合历史人物评价方法,通过对秦始皇的评价,让学生明确史料实证和辩证统一在历史人物评价时的重要性,激起学生评价思维,为学生以后能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奠定基础。

三、注重多元视角,拓展学生评价域度

历史人物是复杂的个体,教师在展开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时,要注重多样性,不论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人物,都应该有所选择,同时历史人物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很重要,但这些历史人物自身具有的优秀品质也值得学习。教师可以从多元视角介入评价,让学生认识更鲜活的历史人物,拓展学生评价域度,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达成课堂教学初衷。

学习 《辛亥革命》相关内容时,一般评价侧重孙中山的政治功绩,但为拓展学生对历史人物评价域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元视角,从孙中山先生个人品质展开,提前让学生搜集孙中山个人事迹,可以是生活中小故事也可以是著作等。这样,学生能够认识更真切的孙中山,看到不懈奋斗、坚韧不拔、热爱祖国、一生追求真理的孙中山先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教师另辟新径,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品质介入,注重人物评价的多样性,学生通过对孙中山的评价,自身价值观念得到升华,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成长。

四、创设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评价情结

对历史人物展开深入评价,并不是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评价动力便可想而知。为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需要对评价活动展开创设,教师在综合了解学生学情,依据不同历史人物和教学需要,采用不同教学活动。比如,采用课堂讨论、参观后小论文、主题活动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极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有效成长。

学习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对孔子的评价,教师设计主题活动“我了解的孔子”,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学生课前进行资料的搜集。各组学生可以从孔子的生平、主要成就、历史或名人评价、经典故事、历史遗迹等方面,展开收集、整理。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整理好的资料,通过师生的梳理,学生对孔子有更全面的认知。在资料搜集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获取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对学生语言表达、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为调动学生对孔子的评价热情,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动起来。学生协作完成对孔子的评价,课堂教学效度显著。

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引导,为学生历史人物评价的行进提供清晰思路。高中学生有比较成熟的思维条件,教师以方法技巧渗透为关键突破点,激活学生参与评价的意识,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这样,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自身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树立起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李鸿章史料历史
李鸿章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史料二则
新历史
李鸿章挨一枪,中国少赔一亿两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