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长军,朱 志,易 庆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热动专业创建于1985年,是我国南京学院的经典课程之一。经过长时间发展,该专业已经培养出了大量人才,其专业也成为该学院的热门专业和品牌。1993年,高校为了提高专业实践方面的教学,成立了电力仿真和控制工程中心。该中心主要进行热动专业的实践教学、实习操作等任务。经过长时间发展,训练中心已经拥有近50多套仿真设备,且每一个型号、容量等方面都不相同[1]。当前,我国其他地区的高校仍然使用压临界汽包炉作为仿真培训的装置,造成教学和实际脱节,且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热动专业的工作方向主要是系统控制、维修人员、检查人员等。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含热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等,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对培养技术型人才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火电装机容量的不断提升,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但高校毕业生通常存在一些问题,即操作知识不到位而理论知识扎实,导致很多毕业生不能符合企业岗位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用人单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锻炼他们,但由于工作场地并不具备该条件,因此需要借助其他单位才能实现。针
对这一情况,各大高校应该把重心放到学生技能上,才能降低用人单位的损失,使学生能符合企业的需求。
该专业的操作性非常强,所以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会比较繁琐,且理解起来困难。该专业的就业对象是火电方面、系统控制等。该技术是根据发电厂的控制系统构建的,因此在该体系几乎包含了所有理论知识,而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掌握具体的操作知识,而且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教师应该把实际操作和专业知识结合,提升教学效率。火电仿真在热动专业教学中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大部分系统都纷纷利用DPU技术展开。该技术的应用可以给软件带来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还能实现直接运作,如组合文件、操作页面等,使操作环境和实际现场几乎一致,甚至还能实现对现场进程的维护等操作[2]。机房布置上,对设备的位置、报警装置等都应该要和实际工作场地相同。但是,该设备不能实现就地操作,所以任课老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呈现,把取好的景进行图像处理,然后呈现出真实场景。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南京市某高校的仿真中心装有各种容量等级和各种型号的仿真装置,如125 MW、300 MW、600 MW等,其中包含有大容量的单元制机组、小容量母管制机组等。DCS控制系统的软件也包含了当前国内使用最多的DCS系统,如西门子T3000、ABB、Foxbro I/A、EDPF、XDPS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方向和就业去向,选择合适的仿真系统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他们具备更专业的技术能力,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身专长。
传统的设备只能实现单项运行,且同一套设备里的其他运作会相互产生影响。因为课程时间有限,教师如果想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往往比较困难。因为学生缺乏操作经验,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像专业的工作人员统一指挥,甚至连互相配合都很难实现。因此,实习效果不佳。通过分析以往案例发现,如果学生同时上机的人数超过4人,其教学的效果就会降低。所以,面向火电厂开发的仿真系统并不适用高校对热动专业学生的培养,并不能达到实习课程的目标。例如:汽机冲转、锅炉点火、辅助系统操作等内容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而针对该方面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单机版的形式来进行。单机版是每一台微机都装有独立的仿真系统,而学生一人一台微机。这样操作就不会对其造成影响,教师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操作任务,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监督,不但保障了课程质量,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的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习装置其实也是还原实际工作场地的一个过程,即需要对电气、汽机、锅炉等制定出一个科学、精准、完善的体系,从而使其能够实现正常的运行和启动,而学生则可以在仿真机上完成事故处理和机组启停的过程。仿真机的事故类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人为加入的事故和学生操作不到位引起的事故。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相关操作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仿真度是重要指标,学生操作过程中,可以得到和现场一样的操作感受。
另外,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操作过程中还能发生错误。实际操作环境中,发生错误时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所以,为了机组设备的安全,新手很少有动手机会,这无疑给教学增加了很多麻烦。而在仿真系统上,学生能拥有很多动手的机会,因为即使出现错误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当前,各大高校都有一批先进的仿真硬软件设施,而仿真技术研究的成功使热动专业教学和实际生产结合,随之出现了一系列课程建设,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为了提高课程的创新和实践,教师可以把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为了体现仿真技术的优势,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展开工作,同时要不断改革课程[3]。
近些年,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了明显提升,火电行业也不例外。随着单元机的装机容量不断提升,一些新技术、生产工艺、控制系统等不断涌现,同时被广泛应用到行业中。各大高校的学科专业也应该跟上社会发展脚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另外,操作技术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为教学打下结实的基础。近几年,我国仿真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了明显提升,一些硬件和软件设施在高校中的位置比较靠前,这也是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该课程主要是理论方面的知识,而操作技术则是教学的另一个部分,应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的首要任务。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展开该课程教学时,任课老师经常会把重心放到操作上,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实际的工作流程和步骤,甚至要求学生必需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片面,教学效果不佳。仿真实习教学过程中,过程是需要把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因为规范的操作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在讲解仿真机操作方法的同时引进一些专业知识,不但能复习知识,还能使其学以致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4]。
热动专业的实习需要面对实际工作环境来实现,这将是学生进入企业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意识,因为这并不是普通的认知实习,而学生则应该把仿真实习放到一个重要位置,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效果,从而提升仿真实习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案是该课程的核心,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该围绕教学目的进行,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然后由浅到深地安排实训操作和理论培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模式应该把共性和个性结合到一起。内容上,教师可以把其分成两种类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挑选,不仅能让他们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其次,教师应该锻炼学生的技术能力,让学生通过仿真实习课程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仿真实习课程的考核环节是整个体系的难点,因为该实习的操作性非常强,且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加大了考核困难程度。因此,教师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5]。
综上所述,仿真课程在热动专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可利用仿真技术的优势培养全面型人才。仿真实习课程要变得更完善、更全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第一,要提高软件和硬件建设,为该课程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第二,要对课程进修改革创新,课程应该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发挥仿真技术的优势。第三,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理论方面的教学,并把实操和理论结合到一起,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红飞.仿真机实习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专业[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246-247.
[2] 王祥薇.火电仿真技术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08-109.
[3] 张峻岭,马瑞明.火电厂仿真培训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7-59.
[4] 王立志.基于仿真的培训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5,(1):229-230.
[5] 王兵树.大机组仿真机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