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 琦
新闻理论源于对新闻实践的经验总结,新闻实践的变迁及媒介技术的革新推动新闻理论的变化,而新闻理论教育也会因此不断改革与更新。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技术变革日新月异,新闻理论诸多核心概念面临着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理论教学如何在新闻实践和媒介技术的基础上,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与改革,事关能否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出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当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一些新闻院校转向选择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新闻业务、新闻实践、媒介技术的教育课程比重,而新闻理论这一根本性的课程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对此,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对新闻理论教学的一些问题做出探索,更好地完善与推进新闻教育改革。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介技术促使媒介环境和新闻生产链条发生了变化,新闻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倒逼新闻教育必须做出改革。与此同时,新闻理论教学依旧停留在较为陈旧的模式中。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些新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1.传统新闻业态面临重构。当前,在新媒介技术的冲击之下,传统的新闻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麦克切斯尼指出,“新的传播技术革命摧毁了现存的制度”,而传统媒体的内容特别是新闻业,“其可信度逐渐下降或者被视为非法”。 中国的新闻业同样面临着这种可信度危机,在新媒介技术挑战下,传统新闻格局正面临一次重构。
在传统新闻业态巨变的同时,更具影响的是传统新闻生产流程的改变。从主体来看,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是媒体和职业新闻从业者的事,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在职业新闻外又产生机构新闻、个人新闻等其他生产模式。从新闻生产链条看,传统的编辑把关模式逐渐被打破,新闻生产者与接受者之间关系更加直接。这种新业态的出现,对新闻理论及其教学必然产生深远影响。
2.新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新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新闻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可以直观反映新闻教育的现状。当前,传统媒体呈现紧缩趋势,导致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等专业就业困难。新闻学专业已成为难就业的专业之一,在个别省市甚至被教育部门亮了“红牌”。究其原因,这与传统新闻教育以报纸、广播、电视为导向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密不可分。
与此相反,互联网新媒体乃至大量的自媒体平台,开始吸纳大量的新闻专业毕业生。但是,新媒体平台对工作的要求与传统媒体并不一样。他们在内容生产、价值判断、传播流程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的标准。在这种形势下,改革传统的新闻教育特别是新闻理论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3.传统新闻理论面临冲击。新兴媒体及其内容、传播、规律、产业等,对传统新闻而言,最根本的冲击表现在新闻理论上。一般而言,任何一个行业,其基本理论是较为稳定的,有着成熟的概念和框架。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新闻的一些基本概念遭受了冲击,如“新闻”“媒体”“记者”等基本概念,都面临着重新解读的可能。
而随着自媒体采集、大数据新闻、机器人写作等新型新闻报道方式的出现,传统新闻教育又在新闻业务理论上遭遇冲击。传统的“采写编评”架构及流程,在新媒体和新技术条件下, 已经失去了其固有的结构和理论基础,一些新型的“采写编评”手段及概念相继出现,使得整个新闻学理论都面临着冲击。
新媒体对新闻理论冲击的影响,直接表现在新闻理论教学开始出现各种弊端。这一方面是因为新闻理论自身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其学习习惯也在发生变化。
1.新闻理论教材体系滞后。传统的新闻学教材体系由新闻学基础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采写编评)构成。在不断涌现的新传播技术和新媒体形态前,这种教材应用在教学上显得力不从心。
这里以新闻学中的基础理论教材《新闻学概论》为例。作为新闻学的主干课程,《新闻学概论》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新闻观念及对新闻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认知,重视对学生专业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规范、专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重点在于新闻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等内容,使新闻专业的学生能够系统了解新闻的本质特征及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质、功能和作用。
现有的新闻学基础理论教材,其理论体系几乎数十年未变,显然已无法跟进新媒体的时代要求。如果说传播学的引入是对新闻学基础理论的一轮冲击,那么这次新媒体带来的第二波冲击显得更为猛烈。新媒体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新概念、新闻形态、新规律、新观念,使得传统新闻学基础理论无法解释。这突显了改进新闻理论教学的迫切性。
2.新闻理论教学方法和观念落后。与诸多学科不同,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即便是新闻理论教学,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导向,能够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新闻理论能够真正地指导新闻实践。
当下的新闻理论教学,多数以教师讲解为主,一些地方院校由于师资匮乏甚至只能在课堂上读教材。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导致学生不爱听,出现课堂上的“低头族”;另一方面,即便是讲得好,学生也认真听讲,但如果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也很难提升学生的理论运用水平。
更重要的是,对于新闻学这种学科而言,理论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还要通过其他形式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点上,现有的新闻理论教学也是多数都没有实现,大大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新闻理论教学授课方式错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听课和做笔记,这一点在新闻理论教学中同样存在。在现有的新闻理论教学中,一般都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认为作为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简单、高效,能够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
实际上,新闻学的任何一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实践基因。新闻理论课如果只凭教师课堂上讲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教师辛苦授课,学生却听不进去的尴尬结果。
从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现有的新闻理论教材体系有必要进行调整,以课堂和教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亟待改变,应逐渐树立面向前沿、面向实践、面向学生的新闻理论教学模式。
1.面向前沿的教学方法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前沿技术和业态,并以此来调试新闻理论教学方法。对于未来的新闻人才,《纽约时报》提出的要求是“重视受众拓展团队、数据分析团队、战略分析团队、数字人才。”如果以此为标志,就要求新闻理论教学做出改革,不能停留在增加几个互联网、新媒体的章节或课程而已。
笔者认为,未来的新闻人才,需要在新媒体、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之间游刃驾驭,新闻理论教学也要相应做出调整。我国的新闻教学中,这些前沿的理论知识明显落后于业界实践,需建立较为完整和先进的新媒体技术课程。
随着无人机、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技术的发展,新闻业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也将改变传统的新闻理论、新闻伦理等概念的外延。因此,不仅新闻业务型理论教学要改变,新闻基础理论教学也要改变,要不断融入前沿的理论知识。
2.面向实践的教学方法创新。我国新闻教育一直延续着“密苏里大学新闻教育模式”,属于理论型教学主导的新闻教育。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之下,理论本身都面临滞后于实践的危机,这种教育方法更是难以胜任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新闻教育应该有所创新。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式值得引入新闻教学。
一是虚拟实训项目。在新闻教学(包括新闻学基础理论教学)中,可融入实训项目。比如,安排课后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去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出对理论的分析和解读。而对于那些业务型的理论教学,可以直接在期末以实践或新闻作品作为考察成绩的主要标准。二是校媒实践训练。校园媒体是新闻院系学生的“练兵场”。我国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媒体,多数新闻院系也有自己主办的院级媒体。应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使新闻专业的学生对新闻业务的基本流程有一定的掌握。三是校外实习基地。新闻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媒体实习,是培养新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新闻院校应尽可能与一些新闻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习锻炼基地,有条件的还应引入业界导师。
3.面向学生的教学方法创新。目前,高校教师教学上总体来看不是很理想。数据显示,有89.6%的大学课堂老师采取讲解式教学,67%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学生交流,66.3%的学生认为老师只按自己的节奏讲课。新闻理论教学要避免出现这种使学生厌烦的教学方法。
首先,拓展课堂教学内涵,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授课不能局限于课本,还要充分运用教学案例、现象、情景等,设计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案,将新闻理论知识还原到初始状态,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发现理论知识和课堂讨论中来,并在参与中理解、讨论中释疑解惑。
其次,确立去中心化的“引导”思维,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新闻院校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比如,可以采用设问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社会实践性教学等,使教师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提升学生在学习时的主动性。
最后,突破就事论事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方法。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如今的媒介环境变化迅速,业界变动很大,新闻教学不可能将所有新鲜事物都在课堂上讲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够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