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会
(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景德镇市,333000)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衣服不仅可以保暖还要时尚,食物不仅可以充饥还要好看,器具不仅可以贮存还要精美。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丽,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需求,在物质世界越来越丰富的前提下,现代人开始追求精神审美的愉悦。其实现代人生存标准的变化不只是因为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还有着其它方面的原因。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在标准化、模块化的大生产下,人们逐渐丧失了个性,从而变成了工厂流水线上一颗颗螺丝钉。人们的精神世界开始变得贫瘠,于是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他们需要充盈自身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现代化大生产之下的一颗颗螺丝钉,于是个性、审美、艺术、文化便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美化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世界,更是丰盈着人们贫瘠的精神世界。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由于工业生产的标准化、模块化从而造成了人的异化现象,加上西方宗教改革后对于世俗生活的肯定,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人们的现实生活逐渐走向堕落。在此背景之下,一些西方学者与艺术流派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使日常生活与艺术逐渐融合,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从而使堕落的人们走向正轨。二战后,由于生产力的提升和物质需要的满足,人们开始转向艺术文化消费,艺术与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催生着日常生活的审美泛化。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加强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也逐渐产生了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也开始在中国出现。
西方宗教改革以后,天主教所主张的世俗生活无意义的观点被新教所批判,新教认为人可以凭借个人的世俗生活来信仰上帝,从而获得拯救,而不是天主教所认为的“拯救是上帝的工作,人是无能为力的”观点。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由于世俗生活获得肯定,人们在生活中努力工作,赚钱追求功利,但又禁欲苦修、生活节俭,但在现实面前,面对金钱、权利与欲望,禁欲苦修为上帝工作变成了一个大笑话,现实生活的享乐成为工作的直接动机与生活的唯一追求。”在书中韦伯认为人们努力工作、赚钱追求名利为上帝工作的行为实际上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本质,只不过“禁欲主义逃脱了牢笼,胜利的资本主义已不需要的它的支持”。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现代化进程加快,现代化的社会分工体系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之中,标准化、模块化的生产方式,日益侵蚀着人类的思维,造成了人的“异化”。在电影《摩登时代》中就反映了人的“异化”现象,工厂工人查理每天的工作是在流水线上拧六角形螺丝钉,机械化的工作使查理眼中只有螺丝钉,查理在生活中只要看见了六角形物体就会情不自禁地拧,甚至大街上一位裙子上带有六角形纽扣的女士也遭到了查理的毒手,查理不堪生活与社会所带来的压力精神严重失常,最终被送进了疯人院。在现代化大生产的体制之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严重的干扰,之前田园牧歌的生活场景被日复一日地标准化、机械化大生产所取代,加上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被严重异化,堕落成只知追求社会地位的名利场。
面对日常生活出现的诸多问题,对社会问题比较敏感的学术界首先进行了探讨,以希望可以找到解决日常生活异化的方案。一战以后,韦伯、西美尔、海德格尔、卢卡契等学者都曾围绕日常生活的问题进行论述。西美尔认为现代化经济体制之下,货币制度的通行隔断了物物交换时代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从而使得货币可以衡量一切。在他看来,要想重构理想的日常生活要在生活本身去寻找,时尚、冒险、旅行等方式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态度和心理体验,以区别于平常的心态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就可以获得一种生活的充实感。在这一时期,艺术领域内出现了还一些历史先锋派,他们力图去抹削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把被工业化割裂的日常生活重新获得一种意义与韵味。当艺术的发展与现代化的历程齐头并进时,现代化对人的“异化”,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下的二次世界大战,使得一些艺术家对社会产生了怀疑与反叛,他们颠覆传统,寻找一种全新的在日常生活随处可寻的艺术材料与艺术语言进行创作,艺术与生活的边界逐渐被打破。在这一时期中的探索集中于日常生活中的某种特殊时刻,不论是“节日狂欢”“诗意栖居”还是先锋派的艺术实验,都在刻意的去寻找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时刻,而这也必然带来日常生活问题远离大众视野,导致与大众的脱节问题。
二战以后,社会生产力逐步发展,物质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与此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映的变化,有闲、有钱的中产阶层迅速崛起。由于中产阶层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捕捉到了日常生活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大众的生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家们敏锐的捕捉到了中产阶层的新需求,文学艺术被资本家当作商品出卖,文化工业由此诞生。正如西北大学的高字民在其《拟像、景观审美和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一书中所言“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反展、大规模的都市化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及精英教育像大众教育的转变,人类社会逐渐孕育出了庞大的消费市场,文化逐渐面向大众的消费欲望,服务于高额的商业利润。”[5]文化产业化带来了人类生存审美的泛化,当文化被当做商品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时候,美的元素会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人周围的生存环境被美围绕,且对于美的要求越来越细致,甚至连人自身也被审美化了,人们出入于美容院、疗养院只为获得健康美丽的身体,充斥于周围的拟像景观更是在日益塑造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使得人们的精神层面也日益被审美化了。可以说,随着基本物质需要的满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象愈加显现,不管在人们的精神诉求还是物质需要上,美的元素日渐融入其中,与人的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大众与日常生活的审美产生了广泛的联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有了一个质的提升,经济迅速发展,物质生产大大提高,到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和西方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目前已经步入消费社会,加上中国人口众多,在中国市场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样,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中产阶层也会关注如何更好的生存这一问题,加上这一时期受西方消费观的影响,中国市场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出现了一个大的缺口需要填满。赵艳婷在《艺术市场与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指出:当台湾的人均GDP达到3000-4000美元时,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艺术市场初步形成,以台中为主的城市出现大量的专业画廊;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台湾艺术市场迅速繁荣发展;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台湾的画廊从70多家增加到300多家,此为台湾艺术市场的飞速上升期。[8]数据表明大众对于艺术审美的需求与他们的经济富裕程度是成正比的,根据中国统计局的官方数据表明,在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就已经突破了8000美元,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假以时日,中国市场对于艺术审美的需求将会呈现一个爆发性的增长。从2014-2018年以来,中国电影的总票房依次为296.39亿元、440.69亿元、457.12亿元、559.11亿元、609.76亿元,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对于艺术文化的消费需求在逐年增加,而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程度也将日益加深。
市场对于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变化是最为敏感的,近几十年来,在中国许多区域出现了优秀传统手工艺的复兴现象,像人工刺绣与编织、手工艺陶瓷等日益受到大众的欢迎,这些代表着传统审美与民族精神的优秀手工艺品的复兴,满足了现代人对于精神愉悦与物质审美的追求。景德镇作为制瓷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拥有着精湛的制瓷技术与手工匠人。进入现代化社会之后,受到现代化大生产的冲击后,景德镇的手工艺作坊的生产方式逐渐走向没落。景德镇自身也在寻求现代化制瓷的生产道路,“三大改造”完成后景德镇的传统制瓷生产方式完全消失,但改革开放之后,景德镇的陶瓷手工艺却逐渐的复兴,千年古镇也逐渐散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吸引国内外的许多“景漂”在此驻足,正是景德镇的手工艺陶瓷生产满足了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美的需求,其才可以在消失以后再一次的走向了复兴的道路。
景德镇自古就是一座手工艺城市,其生产的瓷器曾远销海内外,在陶溪川美术馆里所展示的当时远销海内外瓷器的底款时,其用了一句话代表了景德镇当时制瓷的巅峰与影响力:“这大概是中国流传最广的标志了”,辉煌时期景德镇的制瓷技术代表了中国的形象。景德镇制瓷技术精美,所产白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浮梁县志》中沈嘉征《民谣行》诗:“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更是精准的描述了当时景德镇的盛况。景德镇瓷器发展到20世纪初时,由于西方现代化大生产的冲击,制瓷开始走下坡路,传统的手工艺生产制作下产出的瓷器与机械化的产品相比,制作成本高且成品产出率低,在物质生产还不丰富的年代,人们更多的是追求机械生产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因此景德镇“沦为被外来洋瓷倾销不能自救的城市”。加上那一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长年的战乱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创,景德镇受此影响,制瓷业更是日渐凋零。但景德镇从未发放弃探索自救的道路,清末时期为了自救、自强,在政府的帮助下,景德镇开始设立现代化的制瓷机构、管理机构以及人才培训机构,相继开办瓷业公司、陶业管理局、旧式模范瓷厂,陶业学堂等,开辟了景德镇陶瓷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三大改造”运动,景德镇在1956年基本完成全市各行业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和手工业的合作化,传统的手工艺制瓷生产方式在这一时期彻底消失,但是传统的手工艺制瓷技术并未随着手工艺生产方式的消失而瓦解,由于国际市场和研究的需要,传统的手工艺陈设瓷生产被保留了下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营也逐渐的改制,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开始形成,景德镇的制瓷业整体却并未走向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大生产,而是传统的手工艺制瓷生产方式开始逐渐复兴,之前消失的手工作坊又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改革开放后,景德镇的制瓷业并没有像人们所认为的走向了现代化的生产道路,究其原因,这与市场经济下人们的消费观念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有了一个飞跃的提升,在基本的物质需要满足的前提下,人们逐渐的提出了更高的生活标准,不仅想要吃得饱穿的暖,更想要吃得好穿的美,对日常生活中充斥于周围的物质产品提出了美的诉求,且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显贫瘠,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审美追求更是强烈。而这种心理的变化反映在消费上,则是追求产品的个性化、艺术化、趣味性和精神性内涵。原先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产出的标准化、统一化的商品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社会下人们的消费需求,景德镇的手工艺陶瓷正是满足了人们对于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审美诉求,所以才会复兴,在这个时代拥有自己的生命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方李莉在其《论“非遗”传承与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发展——以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复兴为例》一文中将景德镇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分为三个阶段。[6]第一阶段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这一时期为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与恢复期,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在景德镇周边的许多农村开始形成一些仿古瓷生产集散地,主要从业者为瓷厂下岗工人和周边农村的工人,技术源于之前在景德镇一些陶瓷研究所工作过的工艺师和技术员;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末到2006年,由于之前的积累,景德镇恢复和达到了古代手工技艺的高峰阶段,工艺美术大师频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校艺术系的教授们也开始加入了这一浪潮之中,景德镇的艺术瓷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第三个阶段从2006年至今,传统的手工艺复兴开始从精英阶层转移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城市人口迅速扩大与改变,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景德镇成为“景漂”一员,并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手工陶瓷生产集聚地,生产艺术瓷和艺术化的手工艺日用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生产集聚地为:陶溪川、雕塑瓷厂、老厂、陶瓷艺术大世界等。在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复兴的第三个阶段,景德镇陶瓷艺术已经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慢慢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逐渐走向大众。在这一时期,从各大艺术院校在读或已经毕业的学生来到景德镇,利用景德镇的优势进行创作,而他们作为艺术化的手工艺日用瓷生产的主力军,“与其说是在创造新的生活陶瓷艺术品,还不如说是在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时尚。”这种创造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题不谋而和,即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去营造现代生活,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物质产品进行艺术装饰以及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内涵,给现代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韵味。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向下,人们对于物质与精神的审美需要将越来越强烈,而这种对于审美的诉求,不仅可以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复兴,而且在市场经济下这种诉求将会转变成巨大的生产能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审美需要越来越强烈,能够符合大众审美需要的文化,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在这个时代蓬勃发展,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大众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原因之下兴起的。而景德镇手工艺日用瓷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区别于机械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从而具备趣味性、个性化、艺术化的审美特征,作为手工艺品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实用需要,而且还以自身的艺术审美特性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符合了当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心理。在对于艺术审美需求日益强烈的当下,景德镇手工艺日用瓷满足了大众文化消费的心理诉求,可以吸引大众的购买欲望,从而产生强大的经济生产力,再加上当地政府对于陶瓷文化产业的扶持,景德镇的手工艺日用瓷必然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春天。
二战以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占据城市生活主体的大众其生活观念与方式正在悄然变化,在物质基础满足的基础上,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即美的要求和精神的愉悦。而此时一些较为敏感的知识分子感受到机械化大生产下人们日常生活出现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一种满足大众的新的审美方式产生了,即大众文化的方式。南京师范的艾秀梅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一书中认为大众文化“以大众社会的形成作为产生的基本条件,并且大量消费刺激了大众文化的批量生产,而批量生产的形式又产生了更多的大众文化生产的基本动力与大众文化存在的基本形式。”[4]物质的富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催生着大众文化的产生,正是人们有文化审美的诉求,大众文化才会勃然兴起,其大量的满足了大众对于日常生活的审美诉求,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心理。但也正是这种诉求反过来推动着大众文化的发展,使其从刚出现的亚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从大众文化产生之日起到现在,对其认识历经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大众文化的概念与定义经历了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媚俗艺术(kitsch)、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的过程,其代表着对大众文化的评价从肯定与否定并存、否定、否定、否定、客观面对与肯定的过程。[3]刚浮现于世时,很多人认为大众文化因其批量化的生产方式会降低人们的审美水平,但在大众文化面前人们并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教育背景、审美喜好主动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大众文化虽然会降低人们整体的审美水平,但是在此之前大众文化首先消极的是艺术的精英特质,使得艺术走向了“民主化”,艺术审美活动成为多数人的活动,而不只是精英阶层所独有。其消解了艺术为少数人所专有的特性,从而使得大众可以真正的接触到文学艺术,这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趋审美化的前提,即大众可以轻松的接触到艺术,让艺术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大众文化满足了人们日常审美的需求,受到的人们的欢迎,从而也散发出了巨大的生产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指称,2017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472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而当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据一个国家GDP的5%以上,就会成为支撑国家发展的支柱性行业,而中国的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指日可待。由于大众文化所具备的庞大生产力,人们对大众文化也越发的从否定走向了肯定,文化的产业化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颁布,《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2004年文化部印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所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政策的统治》,2017年正式实施《电影产业促进法》。[7]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可以看出,对于文化的产业化已经从国家层面开始进行肯定并对其进行扶持,其发展前景大有可为。大众文化正是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审美的需要,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心理,所以,从其诞生之日起才可以快速的发展,散发出巨大的生产力与生命力,从而被世人肯定。在日常生活渐趋审美化的时代,能够满足当代人们对于生活审美的需求,不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会在这个时代散发出自身的魅力,而景德镇的手工艺日用瓷以其自身的特质,不仅满足着人们的日常实用需求,更满足了大众的审美文化需求,在这个时代散发着自身独有的魅力。
自从景德镇手工艺陶瓷从20世纪初期开始复兴始,其发展已历经了三个时期,尤其在第三个时期传统的手工艺复兴开始从精英阶层转移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在这一时期艺术化的手工生活用瓷迅速发展,而创造手工日用瓷的主体多为一些青年艺术家,他们大都是艺术及相关专业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在读学生,从小衣食无忧的他们在多元文化的包围之中成长,追求个性与独特,向往理想的日常生活,对于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观念,他们把自己所学到的艺术才能用于制作日常的手工生活陶瓷,作品奇特且富有创意,受到都市白领的喜爱与追捧。他们将自身对于艺术的理解物化于陶瓷之中,于他们来说,他们所创作的生活用瓷不仅是用来贮存的器皿,更是他们表达生活情感与理想的载体,他们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艺术观与生活观。正如方李莉在《论‘非遗’传承与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发展——以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复兴为例》一文中所说的那样:“这些年轻人的工作室、店铺、艺廊中往往都设有茶桌,使用的茶具讲究,具有贴近自然气息的禅的意境,看起来是复古,但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古意的创新生活。这些年轻人与其说是在创造新的陶瓷生活艺术品,还不如说是在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时尚。”[6]
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造型独特,创意十足,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充满着人文主义的关怀与艺术化的表达,使作品不仅具备吸人眼球的趣味性,更具有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的艺术性。他们创作的瓷器大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器具,有餐具、茶具、花器、书签、饰品、日常摆件等,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青年艺术家将美的元素加入其中。首先,造型上独特且富有个性,夸张、变形的手法被运用到日用瓷的创作之中,一些变形陶瓷杯和变形的花器展现出后现代社会下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观,而且许多日用瓷在外观上既有流线型的设计又有几何主义指导下硬朗型的线条设计,将工业精神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特征。正如清华大学的李砚祖教授在其《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一书中所言:“流线型设计一方面与现代艺术的未来与象征主义一脉相承,用象征的设计将工业时代的精神和对速度的赞美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它与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其是时代的象征也是时代的产物,是科技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结合的产物。”[2]其次,在装饰题材的选择上,这些日用瓷大都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一些形象,像动漫游戏之中的卡通人物、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和水墨线条、流传于世的艺术大家的名画等,而且使用拼贴的方法将几何模块直接作用于器物之上,这种创作方式源于荷兰“风格派”艺术运动,艺术家用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表现宇宙根本的和谐法则,这些青年艺术家将此种创作方式运用于日用瓷的创作,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再次,这些青年艺术家创作时在色彩上多选取目前比较流行且深受大众喜爱的一些色彩,像渐变色、高级灰等,使得作品富有流行时尚的元素,这也表明青年艺术家并不是束之高阁的纯艺术创作思维,而是充分的考虑了大众的需求,将一些流行元素加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青年艺术家们敏锐的觉察到现代社会下人们的精神诉求,并运用“手作”的方式向大众推广一种生活理念与方式,以缓解高技术时代下人们的高情感诉求。李砚祖教授在其《工艺美术概论》一书中谈到:“在高技术的社会里,人们必然去追求一种平衡,即高技术与高感情的平衡。手工艺把人与物的关系再次摆到一种互融互助的交流之中,手工制作物化和积聚着人的情感,成为情感的对象物而受到人们喜爱。现代手工艺不仅给人一种创作的快意和物态造型的美感,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手工艺对象物上发现了自我,寻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平衡与寄托。”[1]在景德镇陶溪川的创意市集上,出现了一个“微陶老王”,他将传统的手工制瓷工序简化,只在一台迷你的电动拉坯机上就完场了拉坯、修坯、晾晒、喷釉、烧制的整套工序,传统的晾晒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在微型拉坯机上,只要用喷火枪将修好的坯烘烤几分钟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之后喷釉烘烤,一件迷你型的作品就出现了。这种快速出成果的制作方式,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而且也鼓励人们在闲暇时间尝试手作,以舒缓现代人在高技术的社会中的高情感需求。景德镇的手工艺日用瓷作为手工艺品,首先是物质的、实用的,其次才是美观的,其不仅给人美的物态造型,更把手工制物积聚着的情感与审美撒向大众,使得大众不仅感受了实体的物质美感更得到了精神的愉悦与享受,凭借自身的实用与艺术特质,在大众渐趋追求日常审美的今天,景德镇手工艺日用瓷必然会得到一个全新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渐趋审美化的今天,大众对于审美的需求和精神的愉悦有着越来越频繁和越来越高质的要求。文化元素以各种形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扮演着在现代社会下高科技与高情感之间的平衡者,而这对于景德镇的手工艺日用瓷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
首先,景德镇手工艺日用瓷因为自身所拥有的特质,满足了日常审美化下人们对于物质与精神的审美追求,具备产与大众产生共鸣的契合点,对大众极具吸引力。可以说,景德镇的手工艺日用瓷所具备的艺术特质是其发展的根本,而景德镇得天独厚的手工艺生产条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从而又加强了它的这种艺术特质,让其在这个时代极具生命活力。手工艺的日用瓷作为一种手工艺品,首先具备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即作为器皿用来贮存、作为花器用来插花等,其次才是它的艺术美。日用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其具备的实用功能正是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生活基本需要的,而且由于其满足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需要,即审美的需要、构建诗意生活的需要,所以在当代社会其符合了大众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而且景德镇拥有的独特的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以及丰富的制瓷材料和精湛的制瓷技术,满足了制作手工艺日用瓷所需的要素,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艺术家在此进行创作。景德镇的工匠拥有精湛的拉坯技能,只要你能想象出来的形状,这里的拉坯师傅就可以帮你做出来,而且这里有许多专门做素坯的作坊以及专门烧制瓷器的窑厂,创作者可以专心进行艺术构思,其它的交给景德镇这里的作坊就可以完成。正是景德镇这里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艺术家来这里进行艺术创作,因为在其它地方陶瓷的制作大都是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的形式,为了节约成本势必会进行制定的统一的规定,而这对艺术家的创作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标准化的制作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所以景德镇的手工作坊为这些艺术家提供了绝佳的便利。景德镇由于这些艺术家的加入,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这些艺术家源源不断的艺术创新使得景德镇的日用瓷更具艺术特色,从而走出了一条个性化、创新化的道路。
其次,景德镇手工艺的日用瓷所具备的艺术特质,可以给予整个景德镇日用瓷市场艺术养分,使得大工业生产下的日用瓷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得到新的发展,促进整体日用瓷市场的提升。众所周知,在古代景德镇是中国最负盛名的产瓷区,景德镇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制瓷技术,直到今日,还仍有许多国内外的艺术家慕名而来一睹这座拥有千年制瓷历史的城市的芳容。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现代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景德镇受到现代化大生产的冲击后光辉逐渐黯淡下来,改革开放之后景德镇并没有迎来现代化大生产的春天,之前凋落的手工艺生产方式却逐渐复兴起来。可以说今日的景德镇在机械化的日用瓷生产上并不具备优势,而一些地区,像广东的潮州、福建的德化、湖南的李林等地在日用瓷市场上逐渐占据了鳌头,他们依托现代的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支持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陶瓷发展的现代化路径。而景德镇的日用瓷市场却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景德镇从古至今的优势都是在艺术化的手工艺制瓷。由于现代化浪的冲击,现代社会生活充满着工业的标准化,严峻、冷漠、刻板充斥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此背景之下,现代人们开始追求日常生活的审美元素,而景德镇艺术化的手工艺日用瓷所具有的艺术特性和人文关怀,正好符合了现代人的精神诉求,而将手工艺日用瓷的艺术人文特质与工业大生产的日用瓷产品融合,不仅可以大批次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需要,而且还让景德镇整体的日用瓷市场得到的发展,纵观历史,有许多知名的现代化大公司,无不是凭借艺术设计为自己赢得消费者青睐与垂帘,景德镇现代化大生产下的制瓷产品如果融入了手工艺瓷器的艺术人文关怀特质,符合了消费者的物质审美需求与精神愉悦满足,必将会得到一个全新的且有别于其它地区制瓷的特色化道路。
再次,整体日用瓷市场的提升会为景德镇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而这都依赖于手工艺日用瓷所具备的艺术人文特质符合了当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景德镇政府会对其发展在政策上进行更大程度上的扶持,从而促进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首先,从经济效益上看,根据景德镇统计局官方网站所显示的数据,2015年景德镇全市陶瓷生产单位4089家,法人企业2179家,个体户1910家,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36.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值的比重为2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80家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实现工业增加值80.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0.4%,远远超过支柱产业5%的标准。2015年陶瓷产业园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市规划建设的陶瓷产业园区主要有陶溪川陶瓷文化产业园、建国陶瓷文化产业园、雕塑景陶艺术创意基地、落马桥元青花遗址陶瓷文化产业园等[9],其中陶溪川陶瓷文化产业园广受赞誉,是景德镇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此园区中的邑空间内集聚了许多青年的艺术家在此创业,正是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艺术素养创作了许多艺术化的手工艺日用瓷,使得景德镇的日用陶瓷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次,从社会文化效益上看,手工艺陶瓷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具有自身的艺术性与民族性,它不仅代表创作者的审美文化与情感,更代表创作者所属民族的整体特征。“工艺文化是人们了解人类已有社会生活、生产技术水平和文化面貌的第一手形象资料,是研究人类文化的相互影响、交流、传播、整合,研究文化在不同时期中继承、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第一手资料。”[1]所以,景德镇手工艺陶瓷代表着中国特定时期的民众生活文化和景德镇独有的历史文化形象,其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大众的审美文化需求,还可以弘扬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景德镇的文化形象,所以政府部门必然会加强对其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景德镇手工艺陶瓷业的发展。景德镇2018年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提升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推动以陶瓷为主导的文化产业提速发展。重点抓好名坊园、陶溪川二期、三宝瓷谷三期等项目建设。启动陶瓷大学创意小镇项目建设,打造集陶瓷设计、材料研发、交流展示、创意博物馆于一体的创意创新创业平台,建成创意陶瓷总部经济基地。推动文化类企业做强,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个体创作者、创客空间等发展。抓好知名文化品牌建设,走陶瓷品牌市场化运作之路。”[10]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产业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而手工艺日用瓷的艺术特质也会大大凸显,更好的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诉求。
在日常生活渐趋审美化的今天,审美活动日益占据着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愈发强烈。而景德镇的手工艺日用瓷以其自身具备的实用性、趣味性、艺术性特质受到大众的喜爱,正在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是景德镇手工艺日用瓷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加上当地政府对陶瓷文化产业的扶持,景德镇手工艺日用瓷在将来必然会得到一个快速的提升,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也将深入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之中去丰盈现代社会人类贫瘠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