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铁路联盟(UIC)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方法及流程研究

2018-01-26 07:44:43霍保世姚建伟刘春雨
铁道标准设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高速铁路铁路

陈 源,霍保世,姚建伟,赵 鑫,刘春雨

(1.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管理部,北京 100844; 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积极参与国际铁路组织的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将中国铁路技术内容实质性纳入国际标准,是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铁路积极“走出去”[2]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形式[2,3]。国际铁路联盟(UIC)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铁路组织,其制定的国际铁路标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4]。自2010年以来,积极主持参与UIC国际标准已经成为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16年底,中国铁路主持参加的UIC各类标准已达40多项[1,5];由中国主持完成的“高速铁路开通运行前的动态集成测试和运行试验”(IRS 70001)、“客车诊断技术”(UIC 557),参与完成的“接触网互通性评估”(IRS 70019)等一系列标准已经正式发布出版。中国铁路已经成为UIC国际标准工作的积极力量,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专家承担UIC国际标准工作,能够让更多的中国铁路技术内容纳入国际标准,使UIC国际标准更好地为中国铁路“走出去”服务,需要在前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明确开展UIC国际标准的主要工作原则,研究分析UIC国际铁路标准制定的方法和一般流程,提升中国铁路完成国际标准的质量和效率。

1 UIC国际标准分类及IRS国际铁路标准架构

UIC制定的国际标准从内容上可分为专业类标准(Professional Standards)和系统类标准(Systematic Standards)。前者主要由UIC系统部负责,后者主要由UIC城际与高速部、客运部等部门负责。专业类标准主要面向铁路特定的专用产品和运营维护的具体需求进行规范,如中国专家参与的UIC 559“车辆数据传输诊断技术规范”、IRS 70015“接触网故障诊断”、UIC 541-1“制动缸/夹钳”等都属于专业类标准。专业类标准一般对于专用产品性能和功能有定量化的指标要求。系统类标准主要指面对铁路某一领域的通用技术要求,如中国专家参与的IRS 70001“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前的动态集成测试和运行试验”,IRS 70002“高速铁路维修”等都属于系统类标准。与专业类标准不同,系统类标准更多的是进行一般性描述和定性化要求,以便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图1 IRS国际铁路标准架构

UIC制定的国际标准从形式上分,包括早期制定的UIC活页(UIC Leaflets)和最近正在大力推广的IRS国际铁路标准(International Railway Solutions,或International Railway Standards,简称IRS)两类[6]。目前UIC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大力推进IRS国际铁路标准的制定工作,修订更新UIC活页标准,并适时将活页标准转化为IRS国际铁路标准。IRS国际铁路标准由一个通用部分(General Part)和若干个专用部分(Application Part)组成(图1)。通用部分规定了适用于所有UIC成员单位的条款,而专用部分则是针对某一技术内容或技术指标分别给出不同成员单位的不同要求或参数(例如在IRS 50105“机车车辆车门”标准中分别有中、欧、俄、日四个专用部分,对应给出了相应国家驾驶室车门外部尺寸的技术参数)。如果没有不同情况,专用部分可以省略。

2 中国铁路国际标准工作的主要原则

随着国际铁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铁路技术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动将本国或本地区的铁路标准或铁路技术纳入国际标准[4],而通过将中国铁路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不断提升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影响力也是中国铁路应对“走出去”挑战的重要举措[7,8]。在总结前期工作实践和中国铁路技术发展和“走出去”需求的基础上,这里给出了3个国际标准工作的主要工作原则。

(1)将中国铁路先进技术纳入到国际标准当中

通过主持参与国际标准工作,将中国铁路技术上升为国际标准,从而为中国铁路走出去服务是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分析找出最能代表中国技术先进性且具备全球推广可行性的核心技术要求并努力纳入到国际标准当中,是中国铁路国际标准工作的首要任务。

(2)避免不利于中国铁路的技术要求纳入到国际标准

为了更好地占领国际铁路市场,很多铁路发达国家都充分利用包括技术法规(如欧盟的互联互通技术规范TSI[8])、标准规范、认证许可要求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构建技术壁垒保护本国利益,而这些技术要求一旦上升为国际标准,将对中国铁路发展和“走出去”产生十分不利影响。因此,认真分析各国提出的标准内容建议、努力避免将这些内容纳入国际标准也是中国铁路国际标准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3)推动中国主持或纳入中国技术的国际标准早日发布实施

标准是协商一致的产物。世界各国铁路技术发展水平和路线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造成各国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分歧和争议。在纳入中国技术和避免不利影响这两个前提下,中国专家要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积极提出标准解决方案解决争议并推动国际标准的早日发布实施。

3 UIC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主要流程与方法

UIC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自工作项目启动起,主要包括标准范围确定、标准内容比对研究、标准架构设计、标准草案编制、标准批准和发布几个主要工作环节(图2)。结合中国专家主持完成的IRS 70001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对各个主要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进行介绍。

图2 国际标准制修订主要工作流程

3.1 标准范围确定

UIC国际标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标准项目名称明确标准范围,为标准内容的细化和确定提供依据。要在坚持前文所述的3个主要工作原则基础上,积极思考标准范围并提出有利于中国的主张。

以IRS 70001为例,UIC最初确定的标准范围是高速铁路验收(Homologation of High Speed Rail)。尽管中国和欧盟国家在高速铁路验收的基本流程一致,但侧重点各不相同。中国高速铁路验收是以联调联试和运行试验为核心开展的,中国铁路在试验技术、试验装备和试验管理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9,10],并颁布了详细的验收标准[11,12]。而欧盟国家高速铁路验收是以认证和安全评估为核心开展的,在符合性认证、安全评估等方面有着更多的经验积累,而联调联试(欧盟国家称动态集成测试)和运行试验主要作为符合性认证的技术支撑,起辅助性作用[13]。如果将高速铁路验收的全流程、全内容都纳入到标准范围,一是不利于突出中国的技术优势,二是在高速铁路产品认证和评估方面,容易受欧盟国家主导和限制。因此,在与国外专家沟通的基础上,将标准的范围最终确定到在验收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环节,即动态集成测试和运行试验上,并将项目名称确定为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前的动态集成测试和运行试验(Railway Application-High Speed-Dynamic Integration Tests and Trial Operation before Revenue Operation)[14],从而为后续的标准具体内容编制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局面。

3.2 标准内容比对分析

对于绝大多数国际标准项目来说,都是以各国或地区现有的相关标准或技术文件为基础开展工作的。因此,根据上一个阶段确定的标准范围,对相关的中外标准和技术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将其中适宜上升为国际标准的内容筛选出来是国际标准工作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在对比分析筛选中,这里推荐采用结构化解析的方法。对于相关中国标准或技术资料,可以解析成下面的6部分(图3a)。

图3 中外标准结构性解析

(1)结构性表述

指标准化结构内容(如定义、缩略语)和一般性的专业背景内容(如前言、导语、背景介绍等)

(2)核心技术内容

指中国标准中特有的,集中代表了中国技术和标准的先进性和核心竞争力,且适合进行国际推广的技术内容。

(3)可兼容技术内容

指中外标准具有基本相同要求或规定的技术内容。

(4)一般技术内容

指仅在中国标准中规定的,可以上升为国际标准内容但不属于核心内容的技术内容。

(5)仅适合中国国情内容

指为适应中国铁路特殊运输要求和组织结构而制定的,暂时不适宜进行国际推广的内容。

(6)不相关内容。

指在中国标准中规定的,但不属于已确定的国际标准项目范围的内容。

与此相对应,国外标准也可比对解析为5个部分(图3b)。

(1)结构性表述

指标准化结构内容(如定义、缩略语)和一般性的专业背景内容(如前言、导语、背景介绍等)

(2)可兼容技术内容

指中外标准具有基本相同要求的技术内容。

(3)先进性技术内容

指相较中国标准,国外标准中技术经济性更优且能与国内标准兼容或推广的技术内容。

(4)不可兼容技术内容

指与中国标准中规定的技术内容有冲突、对中国铁路走出去有影响的技术内容。

(5)不相关技术内容

指在国外标准中规定的,但在已确定的国际标准项目范围之外的内容。

结构化解析的基本出发点是,从技术内容的重要性、兼容性和国际适用性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评估和层次化处理,以便在后续工作中对不同层次的技术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在结构化解析中,分析并明确中国标准中核心技术内容以及国外标准中的不可兼容技术内容无疑是结构性解析工作的重点。此外,在分析国外标准的时候,必须强调的是要对国外标准的引用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为了避免重复性和标准之间的矛盾,一个标准中关于某一方面的要求往往指向了另一个标准的内容。在以往的工作中经常发现,不可兼容的技术内容经常出现在被引用的标准内容当中。因此,要特别重视和小心对被引用标准内容的技术分析,避免遗漏。

图4和图5分别给出了对比分析中国和欧盟国家关于联调联试(动态集成测试)和运行试验标准和文件的结构性解析主要结果。限于篇幅,这里只对图4中的三点中国标准核心技术内容进行说明。联调联试(动态集成测试)的定义是中国通过长期实践得出的,集中体现了中国对于联调联试的作用、意义和相关方法的运用,并将联调联试适用范围拓展到普速铁路领域,对于“走出去”工程有着重要意义。强调专业检测机构和以综合检测车为代表的专业测试设备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铁路专业测试机构和设备走向国际市场,服务于“走出去”项目[8]。坚持这三点核心技术内容是中国主持开展IRS 70001标准编制工作的立足点和基准点。

图4 中国联调联试标准内容解析

图5 欧盟国家动态集成测试相关文档内容解析

3.3 标准架构设计

对于IRS国际标准,标准架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IRS标准草案是只有通用部分,还是要在通用部分基础上增加专用部分,以及在专用部分中具体写哪些技术内容。

基于前期经验,在编制系统性国际标准时,首先推荐采用通用部分的结构,这是考虑到通用部分是世界各国均应遵照执行的内容,对于推广中国技术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如果这种结构,在通用部分中建议纳入的内容见图6(a)。如中国主持编制的IRS 70001、IRS 70002等均采用了单一通用部分结构。

而对于专业性国际标准来说,由于涉及较多具体的技术内容和技术指标,如果只有通用部分可能无法解决各国在实际中的差异,可以考虑采用通用部分加专用部分的结构(图6(b))。中国参与编制的IRS 50105、IRS 50107等均采用了这种结构。在采用这种结构时,应该注意两点:一是仍然要坚持尽可能多地将中国的核心技术内容纳入到通用部分当中(即图6(b)中的中国核心技术内容1),而不是全部纳入到中国的专用部分当中。二是在专用部分中应主要坚持对等原则。同一技术层面的问题,如果中国相关内容已经纳入到专用部分,应该坚持将其他国家的同等内容也纳入到其相应的专用部分当中,避免出现两者层级上的区别。

图6 UIC标准架构设计

3.4 标准草案编制

标准草案的编制就是根据之前确定的架构,将解析过程中形成的各个标准模块,按照国际标准的编制要求,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将前期架构设计中的基本思路转化成具体的标准条文是一个细致的过程,为了使标准草案更容易被国外专家接受,中国专家要注重积极给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以IRS 70001标准草案中关于动态集成测试的测试项目一节为例。如果简单罗列各国所有动态集成测试的项目,则过多的测试项目将会为工程实施增加很大的成本负担。如果只给出各国都开展的测试项目,则很多在中国联调联试中开展的测试项目不能纳入到国际标准当中。为此中国专家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将所有测试项目中最主要的5项作为必选的基本测试项目,各国各线高速铁路均应在动态集成测试中开展;而将各国可能采用的测试项目作为可选测试项目,各国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开展哪些项目[14](图7)。这个方案较顺利的得到了各国的认可,从而为标准的顺利发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7 IRS 70001关于动态集成测试项目设计

国际标准化工作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反复研究的过程,中国专家除了要在国内做好方案设计以外,更需要加强与国外专家的沟通,要学会从国外专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能够合理采纳国外专家的意见,给出更加优化的标准草案。

4 结论和建议

大力推动标准国际化工作是我国铁路开拓国际市场和提升中国铁路影响力的关键[1,15],参与UIC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是标准国际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6]。在UIC国际标准编制工作中,应坚持从3个主要工作原则出发,按照以标准结构性解析为核心的标准分析和比对方法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国专家主持参与国际标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拓展中国铁路国际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1] 陆东福.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奋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中国铁路,2017(1):1-7.

[2] 周黎.做好新时期中国铁路总公司技术标准工作:在中国铁路总公司技术标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铁道技术监督,2014(9):1-6.

[3] 曾广颜.“一带一路”让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J].理论视野,2017(6):67-68.

[4] 标准助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对话国际铁路联盟总干事让·皮埃尔·卢比努(英文)[J].China Standardization, 2016(6):18-22.

[5] 夏炎.UIC《高速铁路系统实施手册》内容研究及其与中国高速铁路相关标准对比分析[J]. 铁道标准设计, 2017, 61(2):136-140.

[6] 陈源.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国际标准工作及发展战略分析[J].中国铁路,2016(9):6-9.

[7] 郑凯锋,邵海涛,郝佳佳.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积极意义和应对措施——“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嘉宾发言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7.

[8] 徐飞.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十大挑战与战略对策[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4):58-78.

[9] 王澜.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方法论[J].中国铁道科学,2011(2):104-109.

[10] 康熊,姚建伟.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关键技术和试验研究主要成果[J].中国工程科学,2015(4):21-2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760—2013 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761—2013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13] UIC. Guide for the approval of High speed lines 2008[S].

[14] UIC. Railway Application - High Speed - Dynamic Integration Tests and Trial Operation before Revenue Operation[S].

[15] 刘春卉,旻苏,汪滨,等.我国高铁标准国际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5(6):74-79.

[16] 陈源.标准国际化与国际标准化关系研究[J].铁道技术监督,2016(12):1-3.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高速铁路铁路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云南画报(2021年12期)2021-03-08 00:50:54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CTTC中纺标:国际标准诞生记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我国参与编制多项光伏逆变器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