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课程 “建筑实测”的教学改革初探

2018-01-25 11:26陈芷筠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0期

陈芷筠

【摘要】建筑实测是建筑设计基础课的一个课题,笔者对该课题过去几年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分析,结合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该课题的完善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实测 人体尺度 空间体验 建筑设计基础

【Abstract】Building survey is a topic of the basic cours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ourses in the past few years, and combin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basic cours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to improve the courses.

【Keywords】Building survey; human scale; spatial experience;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250-02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一年级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在该课程教学中划分为表现、构成、认知、设计四个教学单元对各个课题进行组织(表1),每个课题都有清晰的教学目标,通过老师的理论知识教授、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后续的建筑设计课程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其中“建筑实测”是认知单元的一部分;以学院教学楼为测绘对象,对建筑剖面、楼梯以及栏杆进行现场调查与测量,将实测对象及其数据加以分析整理后,用规范的平立剖面图表达出来;具体工作包括:①小组合作阶段:观察对象、勾勒草图、实测对象、记录数据、分析整理;②个人绘图阶段:绘制正图等阶段。该课题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方面:①初步认识建筑物的基本构成单元,了解其承重构件和维护构件;②初步认识和了解建筑的空间尺寸、人体尺度及其相互关系;③巩固建筑制图的专业表达方法,掌握建筑工程图平立剖、大样图的规范表达。

1.课题教学成效分析

1.1教学成果

1.1.1建筑制图表达训练到位

本学院在一年级教学中重视学生表现的训练,在一年级上学期安排48学时的《建筑制图》课程,对绘图知识、投影概念和建筑制图等进行教学;并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反复的进行强化,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力求学生在每个课题中完成符合制图规范要求、表达清楚的图纸绘制。

在“建筑实测”课题一共5周30个课时,前期安排2学时作为理论授课阶段,对测绘基本流程、相关构造知识进行介绍;中段为辅导建筑测绘阶段,该阶段每节课都要求对学生的草图进行检查,检查包括数据是否完整、准确,以及图纸表达是否有误,并要求每位学生提交正草进行评分,作为平时成绩考察的一部分;后期为正图阶段,要求学生先绘制铅笔稿进行检查后,再上墨线。整个授课阶段,都会对学生的图纸表达问题进行检查、修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对建筑制图知识强化记忆。

1.1.2小建筑测绘方法掌握良好

由于整个测绘过程比较长,而且每次课辅导老师都对各阶段草图进行检查与测绘方法的辅导,因此学生对测绘的工具运用、小组分工合作、测量和草图绘制方法都有比较好的掌握,为三年级的“小建筑测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存在问题

1.2.1人体尺度关注度不足

虽然课题设置了教学目标中提及了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初步建筑的空间尺寸、人体尺度及其相互关系,但是在这方面的成效较弱,成果图示中也主要以测绘成果图示表达和数据整理为主,缺少对使用者与测绘对象之间的尺度关系的分析。笔者在高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也碰到这方面的问题,学生对某些空间尺寸的提问往往是以尺寸作为依据,例如“建筑系馆3m的走廊,是否足够?”但是缺少人体尺度进行参考。相对的,如果学生能根据人体尺度理解每股人流行进所需宽度,就能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空间尺寸以及相应建筑规范条纹。

1.2.2调研分析习惯未养成

建筑实测课题教学中,主要以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为主,通过测绘的过程掌握相应的构造、楼梯尺寸的知识,在互动方面稍欠缺。该互动式指,将测绘过程作为一次调研活动,除了从对象中学习,还在这过程中体验和探讨设计中值得学习的方面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后续的建筑設计课程,例如在二、三年级的学生公寓、高校食堂、建筑系馆设计课题,对象都是学生熟悉的建筑功能,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在设计中缺少对当前学习生活环境的细心观察、体验,从而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建立一种以调研分析为前提的研究式的设计方法。

2.教学改革

根据上述的教学成果分析,建筑实测课题的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调整教学内容

2.1.1测绘对象

建筑实测对象由原来学院教学楼剖面和楼梯改为四人间学生宿舍单元。一方面,宿舍单元能够呈现出基本的构造知识,让一年级的初学者了解承重构件和维护构件;另一方面,学生宿舍单元是学生生活学习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个实测过程中让他们能够从中学习了解到更多的与日常相关的空间、家具尺寸,更好的理解人体尺度关系,同时为二年级第一个建筑设计作业“学生公寓设计”做好铺垫。而对楼梯构造的相关学习则调整到二年级上学期的“建筑构造设计”理论课中进行教学。

2.1.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进行增加,除了原来的实测部分,增设了现状分析与优化设计的内容。设定一个设计背景:假设学生宿舍将进行优化改造,将相邻的两个学生宿舍单元进行合并,面积扩大为原来的一倍;根据前期的测绘及分析成果对学生宿舍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改造后的学生宿舍需要满足睡觉、学习、储物、休闲等要求,为四名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课程时间安排如表2。

2.1.3成果内容

作业成果共分为两个部分:

1)测绘成果:

①宿舍单元大样图:平面图1:50,剖面图(2个)1:50

②细部大样图:阳台栏杆大样、门窗大样图1:20

③分析圖示:人体尺度、功能流线、结构分析等

2)宿舍单元优化设计方案:

①优化方案大样图:平面图、剖面图(2个)1:50

②宿舍单元轴测图

③分析图示:人体尺度、功能、流线分析等

2.2加强人体尺度的理解

建筑是供人使用的,建筑在设计中以使用者人体尺寸、人体活动所需空间尺寸为依据进行设计,能够为使用者创造一个舒适的建筑空间。宿舍单元测绘过程中,对建筑空间和学校所配备的家具进行数据测量;并且测量宿舍成员的身体尺寸。测量过程通过辅导老师的引导,进一步探讨建筑空间、家具与人体之间的尺寸关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人体尺度知识;培养学生在日常观察中,养成以人体作为测量的媒介,并且对空间的认识从机械的数字尺寸提升到以人体尺度为参照的空间感知。

2.3培养体验与分析的能力

建筑设计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设计能力的基础。“问题”的发现,是建立在学生对现有空间或建筑先例的理性体验之上的,通过日常使用、现场的体验,挖掘需要改善的地方作为“问题探讨”的切入点。正因为学生是宿舍的主要使用者、对该空间的体验经验丰富,引导学生在测量每个细节的时候回忆其使用的情景,对其使用感受进行品评。下一步辅导中引导学生从感性体验过度到理性分析,进行适当的问卷调查启发学生对群体感受进行总结避免单纯的个人主观思想行为;并且进行资料搜集对“问题”进行理性系统的分析;最后以图示语言进行表达,作为前期调研分析的成果。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前期调研和分析能力。

2.4启发空间优化设计的思考

作为“建筑实测”课题的最后一个环节——提出优化方案,是指以上阶段感性体验与理性分析的成果为基础,对宿舍单元改造提出方案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空间;这一阶段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解决问题”的阶段。由于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建筑空间方面的设计,前一阶段主要以主观感受作为切入点,这一阶段则需要更加理性、逻辑的进行设计。该阶段辅导过程中,辅导老师需要对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等基本设计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逐步的了解设计的步骤与方法;方案初期可以以体块模型或泡泡图对相关的功能进行抽象的表达,然后一步步细化推敲,最后实现具体化空间划分与家具布置;以平面、立面、轴测图的形式在图纸中呈现。

3.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辅导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更加注重教学的过程性。本次“建筑实测”的教学改革对往届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通过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让学生在学习中除了掌握制图表达能力、认识基本构造知识;更着重是培养他们以使用者的角度了解人体尺度和体验分析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解决”的理性、研究式设计方法,为日后的建筑设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静.对“建筑设计基础”中建筑实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华中建筑,2010(06):185-186.

[2]王鹤,孔德静.尺度认知与建筑设计基础教学[J].高教学刊,2016(01):93-94.

[3]顾大庆,柏庭卫.建筑设计入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