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志 邵汉清
摘要:民国时期,很多大学开设家政系,但是每所大学的家政系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公立大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属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文理兼顾,彰显师范特色、理论与实践并举,实行学分制和主辅修选科制,培养改善家庭的教育人才,体现其“改善家庭,改良社会,为国家奠基”的办学宗旨,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學习。
关键词:民国时期;家政系;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2.043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2—0155—04
虽然自人类社会形成家庭以来,就产生了对家庭日常生活管理的“家政”,但现代家政学专业教育则是近百年的事情。1919年,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教育格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今北京师范大学)开设家事科。标志着中国高校家政学科教育的正式开启。其后,燕京大学、震旦大学、辅仁大学等13所大学开设了家政学系,家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了高等学府。民国时期,很多大学开设家政系,但是每所大学的家政系人才培养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公立大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
一、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溯源
(一)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溯源
清朝末年,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清政府开始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变革,兴办新式学堂,派遣学生留学,兴办女子学堂,以期能实现“教育救国”。北洋女师范学堂(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当时最早的女子师范学校之一,由总理天津女学事务的傅增湘于1906年创办。建校目的是为初等及高等小学堂,培养女教员并促进女学的普及。1907年清光绪帝颁布《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了家事学主要课程,如《北洋女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学生(简易科)教育分文科、理科。文科、理科均设家政科目。理科家政科目之下设家事、卫生、衣食住、育儿、看护、家计、簿记、教授法、文科免修看护和教授法。这时家政课程主要以培养小学教师为目的,教授女子持家本领,属于中等教育。1913年5月该校更名为“直隶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16年,留学日本的齐国棵回国任校长,后该校奉令改名为“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齐国棵在日本留学期间,“她认识到日本女子在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因而日本家庭健全,社会、国家深受其益。”回国后他极力提倡女子家政教育。1917年经省府批准正式设置了家事专修科,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并开始招生。这是当时在国内首次开设家政高等专科教育,开创了家政高等教育的先河。
(二)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的建立与发展
1921年9月,齐国棵留学美国。在留学美国期间,见美国妇女做事能力强,而且家务也井井有条,主要原因是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家事课程。家事教育不仅可改善家庭,推而广之,可达到由家而国的革新。1926年8月,他留美归来,继任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他就向省教育厅建议,增设女子家政艺术学院。1929年4月,北伐成功后,为广储女子教育人才,成立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开设国文、家政两系,齐国樑任院长兼家政系主任,他聘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作为其家政系教师,参考哥伦比亚大学家政系课程设置,开始家政专业教育的本土化探索。齐国棵担任校长后,多方聘请人才,修建校舍、增添设备、创办实习工厂。到1934年,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已有国文、英文、史地、教育、家政、音乐、体育七系二十三班……俨然为华北女子教育之中心矣”。当时家政系任教的有王非曼、孙家玉、孙之淑等留美归国的家政学硕士,有先进设备的实验室和具有国际水平的家政实习室。在短短几年内,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成为全国家政教育的先驱与模范,改变了民众对家政学的偏见,家政学教育人才供不应求。
(三)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学系的西迁与重建
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先迁到陕西西安,并与西迁三所大学合并,组建成西安临时大学。家政系独立建系,整编迁入。齐国棵任家政系主任,教师主要有留美归国的孙之淑教授、王非曼教授等。1938年,西安临时大学举校南迁更名为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9月,西北联合大学进行重组,家政系所在的师范学院独立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在抗战期间,辗转南北,齐国棵一直担任家政系主任,苦心经营家政系。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原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部分)返省复校,1946年5月,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正式复校,至1947年6月,家政系基本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从1929年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开始,到1949年,家政系设置终结,共20年。在这20年里,共培养家政学科本科生213名。这个数字在当时的中国意义重大,他为我国培养了首批家事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和家事教育的专家,推动了我国的中小学家事教育的发展与推广。齐国棵创办家政系,为改善家庭、改良社会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也推动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人才培养模式
(一)办学理念:家国同构,为国奠基
晚清到民国初年,国家积弱,社会病态,齐国棵分析中国的症结在于家庭不健全。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欲改造中国社会,建设富强的国家,关键在于提高家庭妇女的素质,应该从改善家庭做起。1938年齐国樑呼吁:“家庭改善为社会进步的基础,家事教育是普通女子教育之中心。平时这样,战时也是如此。家庭良好,可以促进个人身心之发展,增加建国卫国的力量。”家政教育不仅关系到民族兴衰、更关系到国家存亡。家政教育与民族兴衰、国家存亡联系起来,所遵循“由家而国、家国同构”的逻辑,与中国传统“家道治则天下安”的社会伦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晚清吕碧城女士也认为,“女学兴,国家昌。”齐国棵试图通过改善家庭进而改造社会的理念,这种改良主义思想与五四时期的“教育救国论”殊途同归。他把改善家庭作为救国的关键,通过建立家政学科体系,培养家政师资,普及家政教育,传播现代家政知识,改变国民的素质和观念,为民族复兴培植根基。
(二)培养目标:改善家庭、培养教育人才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成立后,开办家政系,其培养目标为“指导学生认识家庭为社会发展之基础;授以家政学识技能,俾能充任家庭指导师之职任,并采择众中外新旧家庭之优点,诱导社会,改良家庭生活;养成师范及中学校家庭学科之教师”。对于家政系的培养目标,中国传统女子家政教育培养“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欧美出现了近代家政学,其目标是提高女子自身修養和独立能力。前者适用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生活,后者适应了欧美的近代工业文明的变革。到底哪一种模式更适合中国当时的国情?中国传统的培养“贤妻良母”的家政教育明显落伍了,美国的现代家政学科教育也不能照搬。家政学科教育应在借鉴美国的家政教育理念与体系的基础上,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融合。家政学科教育目标应以改善家庭生活为主旨,培养中小学家政教育教师,首要目的在于改善家庭,达到间接改良社会的目的。
(三)课程设置:文理兼顾,彰显师范特色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课程结构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基础课、公共必修课、本系必修课、副系必修课。必修课中,有体现其家政性质的专业课程,如家政学概要、营养学、家庭卫生及护理等;有文科性质的课程:国文名著、社会学基本英文等,也有理科性质的课程,如高等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学、经济学、生理学等;还有体现师范特色的教育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概论、普通教学法等。为加强对学生的艺术熏陶,家政系开设了音乐、美术课程。
课程的设置反映培养目标,从表1可以看出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的课程采取了现代教育的课程结构。民国时期的大学借鉴美国现代大学制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课程设置参考美国大学家政系的课程设置,并注重与中国传统家政思想相融合,主张培养文理兼顾、具有广博知识的教育人才。整个课程体系的家政专业必修课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突出师范性的特点,还设置选修课程,使学生知识结构呈现多样化。
(四)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并举
家政学科教育与文、理学科比较,教学更注重实践操作环节。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20世纪30年代初,家政系各种实验室、实验设备配置优良。其中实验室就有6个:“如化学实验室、食物学实验室、生物学实验室、营养学实验室、微菌学实验室、染织实验室等,凡有关于家政之研究进行者,无所不备,当时在全国领先。”家政系还设有模范家庭院,以供该系四年级学生实习家政之用,内部设备,凡新式家庭用具,大概全备。家政系非常注重校外社会实践,设有校外实训基地,要求学生在校外或农村设立的“实验区”,教师还经常率领学生到外地参观学习,增长经验和见识。教学实习是训练教师基本技能的核心环节,家政系教学实习主要集中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进行,教学实习占16学分。
(五)教学制度:学分制和主辅修选科制
选科制是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学制度,与选科制相应的就是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以进行有关的管理工作”。主辅系选科制是20世纪初美国许多大学采用的,这种选科制是将课程分为三大类:公共必修科、主辅系必选科和随意选科。1929年,政府颁布的《大学规程》第8条规定:大学各学院或独立学院各科学生(医学院外),从第二年起,应认定某学系为主系,并选定他系为辅系。从1930年开始家政系实行主、副修制。具体实施方法是,大学第一年不分专业,只依据学科的性质学习基础课程,第二年开始根据兴趣选一系为“主系”,然后由主系教师提出若干系,任学生选取其一为“辅系”。家政系的课程由公共必修课、本系和辅系必修课、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学生须在4年中修满155个学分,其中公共课32学分、必修课83学分、选修课每学期最多不超过3学分,对辅系的要求是学生修满的学分数不得少于15学分,至多30学分,在这两种规定外,学生还可以跨科、跨系随意修课。”推行主辅修制,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有利于培养出文理兼通、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优秀人才。
三、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从1929年到1949年的20年间,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历经战乱,辗转南北,为改革中国家庭、改良社会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也推动了中国女子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在这短短20年里,家政专业教育由美国传人中国,并与中国传统家政教育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完备的专业教育模式,完成家政学科的架构。追溯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的成功历史,研究家政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高校家政人才培养需要先进教育理念来引领
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自身演化过程,而是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前身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开设家政家事专修科,是学习日本的家政专业教育模式。1929年,齐国棵创立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借鉴于美国的现代大学理念与家政专业教育模式。不光聘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作为其家政系教师,还参考哥伦比亚大学家政系课程设置。由于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一开办就直接与现代家政专业教育接轨,再加上还有一批留美归国的教育专家承担起家政专业教育的责任,在教育理念和制度层面上具有很高的起点。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程设置,推动了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快速的、高水平的发展。这对我国现今家政学专业的建设,创办一流学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高校家政人才培养需要优秀的师资来支撑
先进的教育理念也需要有优秀的师资作为支撑,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由于民国时期高校家政教育是学习美国家政教育模式,所有早期的师资多是直接聘请外籍专家和留美归国的人才。齐国棵自己亲赴美国学习家政,聘请了王非曼、孙家玉、孙之淑、陈慧苏等留美归国的教授。(孙家玉,1931年归国,留学美国的家政学硕士;孙之淑、王非曼,1933年归国,留美家政学理学硕士)。这些留学归来的学者不仅带回许多美国家政专业的书籍、资料,而且也带来了美国现代家政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大批家政专业学术功底深厚,学贯中西的学者,保障家政系教育理念的实行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新办的家政专业,由于历史原因,出现人才断层,家政专业师资力量不强,教师层次参差不齐,也缺少专业学术功底深厚,学贯中西的学者来引领。
3.高校家政人才培养需要教学制度作为保障
民国时期大学制度多受西方教育制度特别是美国大学现代制度影响。这种借鉴学习不仅体现在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也表现在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1929年9月,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开设家政系,参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家政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文理沟通,配合选科制、学分制、主辅修制,不仅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需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出博专结合、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当前家政专业人才培养应改变过分注重专业训练的倾向,重视文理融合,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责任编辑:马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