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分析及研究

2018-01-25 13:08黄旭华伍思琪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1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分析研究

黄旭华 伍思琪

摘  要: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起到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繁荣的作用。建设更好的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将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农业等领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这些行业的有效建设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能够实现农田水利灌溉和农户生产生活用水的自动化集成,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用水效率。因此,引入信息化技术是农田水利工程逐渐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应用;信息化技术;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1029

我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最主要的特点是人口多、耕地面积少、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匹配。因此,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将信息化结合“互联网+”智能化科学水平的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田水利发展的农村生产力的过程,是实现改造传统生产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支撑桥梁。

1      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的1/4,水资源和水土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区域呈现的基本国情是严重缺水、季节性变化大、年际缺水严重、地下水超采严重,因此引起地下水超采引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以改善防汛抗旱,解决干旱缺水的现状,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条件,这些农田水利改造工程都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保障。我国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农田水利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出,加强水利基础研究、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创新、集成和推广,强化农田水利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全面推行规划、设计、建设、投资、管理、运行监测等信息化管理,做好项目和数据存储,实现中央投资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信息更新。动态监控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考核与评价,进而不断提升农田水利管理信息化水平与现代化。应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培育和发展智能信息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技术。加速改造传统农业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极大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发展农田水利信息化就是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汇集、处理动态的农田水利信息,为宏观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支持,提供开放式水利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农田水利信息化,实现信息自动传输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模拟。新的形势下推进农田水利信息化建设,要加强有效的信息支持,必须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息需求,大力推进农田水利信息化建设。

2      信息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特点

2.1      信息搜集与传输更加智能化

较比传统农业管理技术而言,将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结合后,实现了全方位的监测与管理。并能够实现数据的传输与提取,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信息数据的智能获取。同时,可对信息更好地进行分类,在数字化信息中,更加清晰地了解农田作业信息,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具有针对性、高效率等优势。为农户提供实时更新的准确数据,实现对农田的随时管理,增强工作效率,提升农田管理质量。

2.2      增强用户体验

农田水利工程中涉及众多信息,包括采集、传输、分析、细化等工作。传统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增强了农户工作强度,前后期工作相对比较复杂。而信息化技术可延续到用户体验层面,待前期工作完全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对工作人员的有关安排。以此,促进工作顺利进行,实现智能化的数据统计。有效规避传统农业工作区不集中的缺点,为农户提供数字化的信息服务。结合农户体验的工作程度,使得农业活动更具有科学性,提升水利工程应用成效。

2.3      及时获取信息

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辅助功能,对农业水利工程进行真实有效的监控,并智能获取数据。信息技术获取数据后,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传递与分析,再运用到农田水利工程中去。以此,大大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率,减少数据获取的时间,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作。数据的及时获取也为农户提供精准度较高的信息,当农田遇到问题时,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应对举措,强化对农田的管理能力。

3      农田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对策

3.1      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各级政府主管应长期规划实施方案,根据当前需要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增加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为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做好可持续发展的准备。结合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做好相应工作,扎实落实项目管理经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特别是当前先进软件的测试、应用和开发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的發展,要不断促进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更加智能化,更加便捷。推动水利农业水利工程工作顺利开展,实现高效之根本目标。而技术人员是农业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者,其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水利工程工作的质量。在农田水利工程作业过程中,农业人员应以较强的信息解读能力与监督能力,及时在众多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增强对农业信息的捕捉,实现高效的农业生产活动。

因此,构建一支高水准,高专业能力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是强化农田水利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根本途径。重视人才的培养,吸引优秀人才以扩充人才队伍。完善考核机制,强化人才管理,提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之能力;增加在职信息技术人员的学习机会,强化学习能力,借鉴外国先进技術以增强我国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水平。同时,与当地有关高校加强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之根本理念。利用校园的人力资源优势,源源不断地为本地农田水利工程信息技术实践管理吸纳人才,扩充人才队伍。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与水平,实现更加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之根本目标。

3.2      安全信息化技术管理环境建设发展

在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构建安全、运营、资金等关键因素的管理标准,保障项目的顺利高效的实施;开展综合信息化管理设施建设,国家到地方层层数据监控体系,形成综合数据库;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应与农民签订管理保护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鼓励农村集体和个人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运行保护中来。加大执法力度,以法律手段警惩各种人为破坏和损毁,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人员保护信息数据、信息设备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设备附近设立警示牌,强化人们对设备的保护意识。在软件方面增强防火墙等保护层,以强化对数据信息的保护,为信息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提供安全的环境。

3.3      完善信息技术配套政策

信息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以完善的农业生产信息,最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开展提供制度与技术的保障。农田水利工程中,配套的政策应充分发挥技术带来的优势,规避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生产活动有序开展。

完善的配套政策中应包含信息技术售后服务,技术指导服务,以及政策扶持等。为农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政策保障。以促使农户摒弃传统农业管理观念,强化信息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能力。以政策扶持手段,促进农户强化机械生产之理念,提升对农作物的种植工作效率。并结合实际生产需要,完美融合机械生产与人工辅助,进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劳作质量,提升劳作效率,实现农户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强化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使用效力,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农田水利操作。

4      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对于我国农业战略的发展和保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着眼未来、创新农业的历史性使命。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中,能够将水土资源重新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政府、专家以及相关的研究人员要加强对信息化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研究,以开发出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为农田水利工程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红坤.农田水利信息管理技术及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11):15.

[2]李占强.浅谈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J].城市地理,2017(6):183.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分析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