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辰 李次平 叶宇平 杨建江
摘 要: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及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量375g/ hm2时,药后90d,番茄根结线虫病防效能保持在 94%以上;药后14d,番茄枯萎病防效能保持在90% 以上,显示了该药剂具有较好的持效期及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阿维菌素;咯菌腈;番茄;根结线虫;枯萎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6.4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1003
番茄(Solanumly copersicum L.)是中国重要的茄果类蔬菜作物,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及连作年限的延长,番茄的高效、优质生产与病虫害防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以设施生产为甚[1]。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番茄面积逐渐增加,番茄根结线虫的发生日趋严重,且发生地域不断扩大,病害发生后可导致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幅度高达75%以上[2]。同时,番茄枯萎病也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番茄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引起的番茄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3]。该病原菌经土壤传染,从根部侵入,传染性极强[4],发病率一般为20%~30%,受害较重的地区发病率高达80%以上,严重危害番茄的产量和品质[5]。咯菌腈是一类广谱触杀性杀菌剂,有弱治疗作用,种子处理可防治大部分种传或土传真菌病害,对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的防治有特效。阿维菌素对土壤中的植物线虫,特别是对根结线虫防治效果非常好[6],但目前该产品主要是加工成乳油使用。由于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由于该制剂用做土壤处理,控制农作物的根结线虫时,易被土壤团粒吸附,在土壤中很快释放出阿维菌素,所释放的阿维菌素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成为没有杀虫活性的代谢物,使得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很短,药效也大为降低[7]。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是由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开发的具有控释缓释效果的新型杀菌杀线虫剂,为明确该药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和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2017年在广东省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是粤秀一号。
供试药剂是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0.1%咯菌腈颗粒剂(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1%阿维菌素颗粒剂(山东海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设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鸿丽菜场。试验地土壤为灌淤土,有机质含量12.7g/kg,地势平坦,排灌设施良好,栽培密度和肥水管理基本一致。
1.3 试验设计
选取2个根结线虫病害较重的番茄大棚。于2017年4月20日育秧,4月27日移栽,株距30cm,行距60cm,水肥正常。试验共5个处理,在番茄定植前,分别用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撒施225g/hm2、300g/ hm2、
375g/ hm2和0.1%咯菌腈顆粒剂225g/ hm2、1%阿维菌素颗粒剂300g/ hm2之后再旋耕,不处理为空白对照。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4次重复,共20个小区,小区面积40m2。在生长期观测番茄植株的长势差异,并测量株高,采收番茄时开始测量产量直至插秧,同时调查根结指数和计算防效。
1.4 施药方法
试验前,平畦栽培,排灌通畅,用旋耕机处理2次,使得大棚中的根结线虫分布均匀。然后将药剂拌细土撒于土表,再翻耕20~30cm深,使药剂和土壤充分混匀。各处理每小区用药量按试验设计剂量折算,空白对照不施药。
1.5 调查方法
1.5.1 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定植后7d、药后14d分别进行第1次、第2次调查,调查试验药剂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调查小区为试验药剂各处理区、空白对照区及防治番茄枯萎病的相应药剂对照区;施药定植后60d、药后90d分别进行第3次、第4次调查,调查试验药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调查小区为试验药剂各处理区、空白对照区及防治根结线虫病相应的药剂对照区,本试验共调查4次。
1.5.2 调查方法
番茄枯萎病调查方法:调查小区中所有植株是否有枯萎病的典型症状,记录枯萎病发病株数及调查总株数。番茄根结线虫病调查方法:每小区调查10株,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结线虫病病株分级标准:
0级:根系无虫瘿;
1级:根系有少量小虫瘿;
3级:三分之二根系布满小虫瘿;
5级:根系布满小虫瘿并有次生虫瘿;
7级:根系形成须根团。
番茄枯萎病药效计算方法: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1-处理区病株率/空白对照病株率)×100
番茄根结线虫防效计算方法:
根结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相对极数值)]/(调查总株数×7)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100。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DPS 9.5 软件进行处理,完全随机试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邓肯式(Duncan,s)新复极差检验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2.1.1 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试验结果
由表1可知,供试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在225g/hm2、300g/hm2、375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施药后7d的病株率分别为3.21%、2.14%、1.43%,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4.5%、89.7%、93.1%,平均防效随着有效成分剂量增大而增大,且375 g/hm2剂量处理下的平均防效显著高于225g/hm2剂量处理下的平均防效,但两者间无极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剂量之间的平均防效无显著差异;对照药剂0.1%咯菌腈颗粒剂在300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施药后7d的病株率为2.5%,平均防治效果为70.9%,与处理组的平均防效相比,对照组的平均防效均低于处理组,且有极显著差异。
由表2可知,供试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在225g/hm2、300g/hm2、375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施药后14d的病株率分别为1.0%、0.8%、0.5%,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1.8%、 86.4%、 90.9%,平均防效随着有效成分剂量增大而增大,但各有效成分剂量下产生的平均防效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药剂0.1%咯菌腈颗粒剂在300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施药后14d的病株率为1.7%,平均防治效果为76.4%,与处理组的平均防效相比,对照组的平均防效均低于处理组,且有显著差异。
同期不同处理药剂用量下的平均防效,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大而增大,同剂量下的不同调查期,离施药期越长平均防效越低,但施药后90d的各处理组的平均药效均高于80%。
2.1.2 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试验结果
由表3可知,供试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在225g/hm2、300g/hm2、375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施药后60d的病株率分别为3.48%、2.61%、1.05%,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5.1%、90.2%、94.3%,平均防效随着有效成分剂量增大而增大,且375 g/hm2剂量处理下的平均防效显著高于225g/hm2剂量处理下的平均防效,且两者间有极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剂量之间的平均防效无显著差异;对照药剂1%阿维菌素颗粒剂在300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施药后60d的病株率为4.42%,平均防治效果为77.2%,与处理组的平均防效相比,对照组的平均防效均低于处理组,与处理剂量225g/hm2下的防效有显著差异,但无极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剂量下的平均防效均有极显著差异。
由表4可知,供试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在225g/hm2、300g/hm2、375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施药后14d的病株率分别为12.14%、9.29%、7.14%,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0.1%、81.9%、88.3%,平均防效随着有效成分剂量增大而增大,375 g/hm2剂量处理下的平均防效显著高于225g/hm2和300g/hm2剂量处理下的平均防效,且有极显著差异,225g/hm2与300g/hm2剂量处理下的平均防效相当,无显著差异;对照药剂1%阿维菌素颗粒剂在300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施药后90d的病株率为9.64%,平均防治效果为72.1%,与处理组的平均防效相比,对照组的平均防效均低于处理组,且有极显著差异。
同期不同处理药剂用量下的防效,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大而增大,同剂量下的不同调查期,离施药期越长平均防效越低,但施药后90d的各处理组的平均药效均高于80%。
2.2 安全性
試验期间对各药剂处理进行了观察,所有药剂处理区番茄生长正常,未发生药害和不良影响,表明本试验的3种药剂及其用量对番茄安全性好。
3 讨论与结论
从试验区处理的调查统计数据来看,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225g/hm2、300g/hm2、375g/hm2,处理7~14d后针对番茄枯萎病防治效果为81.8%~93.1%;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225g/hm2、300g/hm2、375g/hm2,药剂处理60~90d后,防治效果分别为80.1%~94.3%;结果分析表明,针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300g/hm2、375g/hm2剂量下的平均防效均高于85%;针对番茄枯根结线虫病的防治,300g/hm2、375g/hm2剂量下,在施药后60d平均防效均高于90%。
因此使用1%阿维菌素·咯菌腈颗粒剂防治番茄枯萎病和番茄根结线虫病,均建议使用剂量为300~375g/ hm2,于作物移栽时均匀施于植穴(沟)中,覆土踏实,本试验的结果显示了该药剂具有较好的持效期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巩彪,张丽丽,隋申利,等.大蒜秸秆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5):933-941.
[2]赵鸿,彭德良,朱建兰.根结线虫的研究现状[J].植物保护,2003,29(6):6-9.
[3]刘邮洲,陈志谊,梁雪杰,等.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评价与鉴定[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8(1):101-108.
[4]田雪莲,尹显慧,李荣玉,等.几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的毒力及田间防效[J].农药,2015,54(2):143-145,149.
[5]刘邮洲.番茄枯萎病和梨轮纹病生防菌控病机制研究及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39-40.
[6]陈品三.杀线虫剂主要类型、特性及其作用机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22(2):33-35.
[7]陈品三.杀线虫剂的减效因素和科学使用[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22(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