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化旅游产业是目前各地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主流媒体要在传播旅游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积极发挥优势,自觉承担责任。纸媒应该认识到旅游对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打造旅游品牌栏目、旅游专刊,树立报道权威,增强影响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地方媒体;助力;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0-0076-02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刚性消费需求和时尚的生活方式,正日益成为大众实现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把发展旅游产业提高到战略的高度。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非常时期。“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发展旅游的规划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确定了目标。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点状分散、线状短窄、片状不足”的旅游格局,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这个背景下,主流媒体,尤其是都市生活类媒体,有着天然的优势。从传媒业发展上看,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丰富的报道素材会转化为媒体的新闻资源,同时也会为媒体挖掘广告潜力提供机遇。因为现代旅游学理论认为,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依赖型产业,信息资源的多少决定着产业的发展速度及发展质量。总的来说,从各地知名景点开发的成功范例来看,旅游产业链的开发与形成都离不开传媒业的介入。作为公共传媒,扩大旅游业的宣传也是媒体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应尽到的职业责任。
运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为《黄河晨报》这一当地生活类报纸提供了相当大的拓展空间。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这一中心工作,《黃河晨报》历年来不遗余力地进行超常规、大篇幅报道,为塑造运城文化旅游品牌贡献了主流媒体的力量。
1 明确一个思路:发展旅游前景广阔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运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既有特殊自然环境造就的天成之美,又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厚植的人文之韵,辈出的历史名人,多彩的民俗民风,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使得运城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魅力独具。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市”,是运城市“十三五”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近年来,我市传统产业发展明显放缓,企业利润空间收窄,产业转型升级还处在起步阶段,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远远不够。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培植运城发展新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时代,运城市委提出了运城特有的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东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六大文化,要求加快树立“古中国·大运城”文化旅游品牌,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运城旅游四季无淡季、全球华人朝拜关公的圣地和以“古中国”为标识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2 搭建一个平台:倾力打造旅游周刊
为做好旅游报道,《黄河晨报》成立专门采编团队,与旅游部门进行无缝隙沟通。2016年7月14日,经过充分酝酿、准备,《黄河晨报》“旅游周刊”正式与读者见面。这份周刊立足运城、辐射黄河金三角,致力于宣传、推动运城文化旅游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提供强大的舆论动力和支持。该周刊以图文并茂、内容详实的风格赢得读者广泛认可,成为《黄河晨报》的品牌周刊和品牌
版面[1]。
为加强沟通与交流,报社每年都会邀请其他地市的媒体走进运城,发现运城。2016年9月25日,旅游报道团队配合旅游部门,举办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网络旅游节暨新媒体“大咖”走进黄河金三角活动,开拓了区域旅游合作新模式,丰富了区域旅游合作新内容,推进了区域旅游合作共赢的一体化发展。可以说,《旅游周刊》刊登的报道就是运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脉络图。目前,《旅游周刊》刊登的主要报道有《运城乡村游巡礼》《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竞演答谢晚会、关帝诞辰1856周年纪念活动、央视《乡约》走近永济普救寺、第27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和首届关公国际旅游节等。
总体来讲,这份周刊以服务旅游工作、宣传文明旅游为宗旨,以更权威、更全面、更专业的报道特点,发挥了巨大的宣传效力。
3 做好一件事情:不遗余力突出报道
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关于旅游方面的报道。历年来,运城市成功参与了旅发大会竞演,举办了第二届关公国际旅游节、“古中国,大运城”美丽乡村百花节等活动。在每一次重大活动中,《黄河晨报》都以专版、专刊的形式进行充分的全景式报道。
比如,在关公国际旅游节举办期间,以连版的形式,将节日期间的异域风情以图文并茂的版式予以呈现,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美丽乡村百花节举办期间,本报针对每个县的主题活动分别推出一个整版,营造了持续的、互动的宣传效果,在助力乡村旅游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2]。在2016、2017连续两季的“人说山西好风光”省旅发大会主办权电视竞演活动中,该报记者全程介入,第一时间从北京、忻州等地发回现场报道,营造了浓郁的、持久的全民关注旅发大会的良好氛围。记者致力于通过媒体的力量,全力贯彻省里提出的“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精神,讲好运城故事,塑造运城形象,通过竞演活动的过程本身,推动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据统计,该报平均每年刊发旅游方面的稿件300余篇,推出旅游专版近50个,平均每天都有一篇稿件见报,每周都有一个旅游专版见报。
此外作为地方媒体,《黄河晨报》不断打造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助力运城旅游产业发展。从2014年以来,《黄河晨报》构建了微信公众号、运城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宣传矩阵,不断延伸新闻传播触角,突破地域、版面限制,将更多的运城旅游咨询,通过视频、图文等形式,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目前,《黄河晨报》新媒体矩阵的综合粉丝量突破50万,粉丝更是遍及全国各地。
4 确定一个方向:一如既往担当重任
下一步,《黄河晨报》将继续加大文化旅游方面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运城市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继而塑造运城市良好的旅游形象,打造精良的旅游品牌。
首先,要在媒體上讲好运城故事,展示好运城的旅游资源。要通过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挖掘运城琳琅满目的文旅产品的价值,然后通过主流纸媒和各种新媒体平台,对外大力宣传[3]。
其次,要在合作共赢上下功夫。运城地处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我们要有大旅游的理念和格局,一方面要邀请外地媒体来我市采风、体验,另一方面要积极将我市的旅游动态宣传给外地的市民,吸引他们来运城旅游。
此外,要积极探索经营合作道路,提高经济效益。旅游业作为21世纪的一大产业,越来越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媒体对景点营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旅游报道要立足市场,开发出旅游读者的市场,增强影响力。要积极与旅行社合作,遵循市场规律,挖掘地域的品牌特色,打造精品旅游路线,经常组织记者和读者前往这些旅游路线采风,将优质的游记、旅游攻略等内容发表在报纸上,不但扩宽了报道面,同时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5 结束语
当前,许多地方的文化旅游产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运城市也一样。旅游热是当代世界性的社会现象。如旅游专家所言,旅游本身就具有文化性质,表达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作为媒体,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可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的融合,而这些信息的传播与普及,在满足大众实用性需求的同时,更能唤起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黄河晨报》将义不容辞地担当好旅游宣传的重任,讲好运城故事,塑造运城形象,全面展示当地历史厚重的文化形象、绿水青山的生态形象、包容大气的开放形象、民生安康的富裕形象、现代文明的都市形象,通过文旅融合,为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庄婷婷.让报纸成为旅游宣传的助推器[J].新闻窗,2008(5):109-110.
[2]李艳辉.纸媒旅游宣传的创新与突破[J].新闻战线,2016(23):128-129.
[3]张甜,孙文洁.打造文化品牌 提升媒体价值——以河北旅游文化广播为例[J].中国广播,2017(4):12-14.
作者简介:樊峻峰,主任编辑,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