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海平+聂福兵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居民的楼房居住率在逐年提升,楼房入室盗窃案件的发案率也呈现出连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很多居民的防盗意识普遍较差,同时防盗窗的质量也比较低,因此攀爬入室实施盗窃行为的案件数在整体盗窃案件书中所占比例在不断提高。此类案件作案人多为惯犯,而且部分具有较高的反侦察能力;如果没有可靠的证据,在审讯上往往陷入僵持的局面,不利于案件的侦破;因此,掌握此类案件的侦查技巧,如何可以行之有效地提取痕迹物证就成了破获案件的关键。下面,笔者就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现场勘验检查的重点要素几方面作以简要分析,希望能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一、攀爬式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
(一)作案主体多为无业的青少年惯犯
普通的犯罪嫌疑人多选择事主不在家的情况下作案,而攀爬入室类盗窃案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较普通的案犯更加冷静和大胆,所以多数具有犯罪前科的违法青少年在得手后会连续在同一地区多次频频作案。
(二)作案手段为攀爬式侵入
犯罪嫌疑人通常将进出口选择在消防通道,或从楼顶向下面的目标放绳索或从楼层之间的缓步台窗口爬进阳台。部分案犯还会带上口罩或手套作案,也会采取伪造、变造并破坏现场的方式将现场痕迹物证清理干净。由于居住在较高楼层的居民认为楼层高,所以安全防范意识会降低。窗户、阳台的门窗不锁、不关,也给犯罪嫌疑人作案实施盗窃行为以可乘之机。
(三)作案时间具有一定规律性
作案时间多选择在夜间人民熟睡之际,且夏季作案明显高于冬季。白天进行作案,作案时间多选择在住户上班、学生上学及居住人外出无人在家的时段。
(四)作案人实施盗窃行为中常兼有其他犯罪活动
在实施盗窃行为过程中如果一旦发现室内有人,或被中途归来的住户撞见或遇住户呼叫、反抗时,常常会转化为抢劫、强奸、杀人等其他犯罪活动。
二、攀爬式入室盗窃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
(一)进出口的勘查重点
作案人从攀爬、破窗到入室过程是该类案件区别于其他盗窃案件的关键所在,因此出入口是勘查的重中之重,可以发现和提取的有效痕迹物证也最多,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勘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分析作案人的攀爬方式,着重观察可为攀爬提供支撑和扣抓的位置,如楼房的下水管、空调外挂机、楼宇门上的雨挡等等,看上面是否有足迹、手印等,如果没有发现异常、且楼层较高,则应考虑是否从楼顶系绳子入室,可观察楼顶是否有新鲜的足迹,是否有可供固定绳索的位置,以及被破坏的窗户上方楼顶边沿是否有绳索摩擦的痕迹;一些嫌疑人会将绳索丢弃在案发现场,勘查人员应该注意绳索的打结方式,利于总结作案人的特点,同时也是串并案件的重要依据。
2.判断作案人的破窗方式,破窗方式在一个团伙作案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串并案件的重要依据,作案人经常用断线钳等剪断钢筋或防盗网。此外,还有的作案人使用自制工具将防盗窗的焊口拧断,应该值得特别注意。作案人有可能在钻进侵入的過程中,将身体或衣服刮破,应注意提取衣服纤维和血迹。在两侧窗框玻璃上可提取作案人指纹,由于作案人是从外侧开窗,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因此根据手印遗留的部位和方向容易分析出是否为作案人所遗留。
(二)中心现场的勘查
1.指纹的提取。首先应注意被翻动或位置变动的物品、柜门抽屉,如果客体表面情况较好的一般均可提取到嫌疑人指纹,同时应该结合作案人的心理及作案过程分析,在入室门上应多多留心勘查,尽可能地提取到嫌疑人指纹。
2.足迹的提取。现在的地面多为木地板或地板砖,留痕条件通常较好,一般都可提取到清晰的足迹,如肉眼无法发现,可使用多波段光源打侧光,即可发现,然后拍照,或用静电吸附法提取。发现足迹后,应观察足迹方向,如只有进来方向,就要对客厅门情况进行重点访问和重点勘验,有可能提取赤足足迹。在中心现场也可提取微量物证,例如在作案过程中不小心擦破遗留的血迹等,都要特别注意,不可轻易放过。
(三)外围现场的勘验
有些作案人为减少作案时间,会将衣裤等一起拿走,在小区附近僻静角落翻动衣物内的贵重物品,将有价值的现金、贵重物品拿走,将钱包等丢弃;此时,作案人已经离开中心现场,因而心里有所放松警惕,很可能脱下手套、或者抽烟放松一下心情,而这些痕迹物证都给我们的案件侦破带来了证据支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加强现场外围的勘验以争取提取犯罪嫌疑人的指纹、足迹甚至是DNA等生物检材。作案人为返回路上不被发现应对盘问,有时会将作案工具等丢弃在现场附近,尤其是较大不利于携带的大型工具时更加要加强小区或周边的巡视,以通过点滴线索,确定逃跑路线、实现有效追踪。
三、预防攀爬式入室盗窃案件的几点建议
(一)可由公安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联合针对住宅小区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如窗户不能安装向外凸出的防护栅栏,下水道管低处可缠绕带刺的铁丝,空调架的安装要与楼梯转身台保持距离等等。
(二)建议开放式的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安装监控系统,加强物业管理。
(三)公安机关加强夜间巡防,组织专门力量。
(四)加大安全防范的宣传力度,提醒居民做好自家安全防范。
参考文献:
[1]《犯罪现场勘查》 作者任克勤、胡志宏,群众出版社,2009;
[2]《盗窃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作者:吴大华,西苑出版社,1999;
[3]《犯罪现场勘查学教程》 作者沙贵君,群众出版社,2008;
[4]《盗窃罪研究》作者:董玉庭,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