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情感教育逐渐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和渗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个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初中美术教育工作的内容及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就加强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提出几点措施。
关键词:初中美术;情感教育;对策
美术,本质为一种情感艺术,不仅凝聚了每位作家的个人情感,带给人们情感的体验,而且更加注重培养人们审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育工作实际上与情感教育是无法割舍开的。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渗透,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以便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初中美术情感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意义
初中美术的情感教育是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教师利用美术课堂与传授内容作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将思想、政治、美感、劳动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穿插渗透于课堂之中,并通过充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对周围的事物产生良好积极的社会体验。在初中美术课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情感教育与美术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培养有觉悟、有文化、有素养的社会劳动者提供保证。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1、提高教师情感修养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自身的形象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情生于境,境能移情”,所以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影响学生。情感教育更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在很多时候只有将情感教育工作融于课程教学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才能使学生树立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提高学生修养。比如,教师每一次恰到好处的多媒体图文设计、尽善尽美的授课语言安排、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乃至教师讲台上服装的搭配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会以一种无形的情感动力促进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人生观的形成。
2、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潜能处于完普阶段,学习的方和和途径与小学的时候会有很大不同,学习的灵活性也比之前有所增强,学习兴趣也更加广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制定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美术学习活动当中,学生就可以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生活和这个社会。把感情融入到美术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而是靠心灵的感受,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调节功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现在提倡的民主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给学生心理自由,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教育,师生之问应建立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鼓励,得到指导和建议。
3、充分利用情感素材
初中美术教学素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学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素材进行深度挖掘。这样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地达到情感的共鸣。初中美术教材中蕴含很多关于劳动态度、爱国情怀、良好生活态度的情感素材,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这些素材在美术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展开情感教育。
如,在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感知作品,从而调动他们的情感。首先,可以让学生回忆父母与自己的生活点滴,同时积极发言。其次,让学生欣赏油画《父亲》,让他们认真观察作品,写出欣赏心得。随后,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将作品与天下的父母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积极地发表感受。最后,教师讲解油画《父亲》的画法技能。通过欣赏,学生感慨万千,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美术教师要切实利用好情感素材,激发学生求知、求真、求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4、利用课外实践活动
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然而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源于对生活中美的发现。那么,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感悟身边的一切积极因素,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教师需要做的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国民间美術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民间的艺术,如剪纸、窗花、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这些民间艺术蕴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将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高度结合。将实际的美术形式融入课堂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成功塑造了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给予合理情感评价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合理的评价。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教师要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给予公正合理的评价,这样一来,不仅不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提高其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结:
在初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联系教学的实际内容,把情感教育融合到美术教学中,促使初中的美术教学可以得到真正的智育、德育共同收获,使素质教育能够开展得更深入。此外,美术教学中渗透充足的情感,可以让美术学科的教学更有价值,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冬浩.探析中学美术审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J].科学中国人,2015(33).
[2]何飞飞.初中美术情感教学策略实践探析[J].教师,2013(32):88-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