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华英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管理权力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学校分级下放。使得学校的课程管理开始走向课程领导,课程领导力成为校长的核心能力。内蒙古包头市团结大街第四小学(以下简称“团结四小”)从2007年开始实施慎独教育。我们将慎独的思想精髓概括为“自律、自省、自强”,在“让自律成为品质,让自省成为习惯,让自强成为追求”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培养志向高远、厚德博学、慎思笃行、具有责任担当的自主型人才。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我们从“建构课程体系”“创生校本课程”“提升课程品质”三方面探索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
一、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建设以融合重构为主的课程体系
学校的课程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而学校的育人目标也决定着学校的课程结构。二者相辅相成。围绕学校培养自主型人才的育人目标,我们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属性、学习方式等方面优化课程结构。从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个方面合理分配学科课程各个科目(见图1)。在课程结构的确定上,我们坚持两点:第一,不仅要考虑国家的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第二,不仅要依据课程规范,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近十年来,我们致力于慎独教育理念与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研究,在《慎独教育实施总纲要》的基础上,制定了《课程渗透慎独教育指导纲要》。这一纲要是全体教师历经三年、数易其稿。最终“磨”出来的。我们将慎独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方面充分挖掘和利用基础性课程中已有的慎独教育元素,如语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注重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达成慎独教育的目标:另—方面就是多元创生校本课程。
其一,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强调课程的整合性。由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美术课上。教师在教授“跪拜的藏羚羊”时,让学生课前调查,分析动物的生存状态,课上观看视频,讲述动物的故事,创作藏羚羊图案,设计环保标志和标语口号等。这种淡化学科边界。将美术创作、文学赏析、实践调查等多种方式巧妙融合的教学,特别适合小学生。
其二,树立大课程观,推进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重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特别是地方课程的种类有所增加,比如:在小学阶段增加了心理、安全、民俗等课程。那么在课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课程?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大课程观,立足校本,基于学校的育人目标,进行符合校情和学情的课程整合。例如:我们把安全教育与班队会和家长讲堂进行整合,科学课和综合实践课进行整合,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校本课程的学习。
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化重构,解决的不仅仅是课时问题,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知识本位的单一化,实现了学科间的相互配合、融合相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生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内涵发展
团结四小从以下七大版块出发,开设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关注學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1.开设自评互评课:“每天进步一点点”。给学生“自主自省”的成长
我们围绕慎独教育“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自省评价理念。开设了自评互评课。这是以动态评价为主导的一门课。在每周的自评互评课上。教师和学生以学校自主研发的《标度言行》评价手册为纲进行日反思、周小结。该手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用系列疑问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目的是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公民道德意识。逐步形成感知、判断、自省、改进、内化的认知体系。形成自行反思、自我评价、自主调控的行为习惯,从而具备自主发展的基本素养。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如开展每周一星的评选、举行“心愿达成”表彰会等。
教育就是要欣赏孩子一点点的进步,让孩子享受成长的过程,让成长的每个时节都充满生命的活力。因此,把一段漫长的人生之路拆分成无数细小的进步。在行进中帮助他们养成勇敢向前的品质,确保他们无论有没有老师的陪伴都能走上光明之路,这就是自评互评课最重要的意义。所以。慎独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和能力。更应该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
2.设置国防与科技类课程:涵育“我强、校强、国强”的精神文化
我校结合国防实验学校和科技示范校的优势。基于“家国情怀”“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设置了国防与科技类校本课程。学校借助《国防教育读本》《发现与研究》《画笔绘未来》《小小科学家》《低碳我先行》等校本教材,通过国防教育课、军体课、科创空间等课程,以及学科教室的建设。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追求“我强、校强、国强”的精神文化。
3.强化母语教育:借助“大阅读”构筑阅读文化
我们以语文学科“一个核心,三级阶梯,四个积累,七种课型”的整改实验为重点,通过校本《悦读》资源包、《悦读之旅》星级达标评价手册、“习作接龙”、“校园小作家”评选等活动,启动“团结四小读书计划”。以此推动学生六年的悦读之旅。目前,阅读在团结四小不再是单一的语文学科视角下的阅读,而是课程发展的视角、儿童语言发展的视角、一个人精神成长需要的视角下的“大阅读”。这也正逐步形成学校的阅读文化。
4.丰富艺体类课程: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我们通过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基于音乐、美术、体育学科课程的拓展,研发了《军歌嘹亮》《创意线条》《快乐篮球》校本学科教学资源包,丰富了基础性课程的内容,开拓了课程建设的视角,也满足了更多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个性特长培养。
5.规范活动性课程:让校园活动序列化、科学化
我们把传统型、碎片化、临时性的活动。围绕慎独教育核心理念进行筛选和整合。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建立尺度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
6.科学设计家庭课表:家校共同助力学生成长endprint
近年来,团结四小一直在努力探索家长进学校、进课堂的教育模式。“十二五”期间我们开展了“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国家级课题研究。现已顺利结题。目前。我们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开设家庭学堂,科学设计家庭课表,让课表进家庭,建设家庭生活课程,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真正形成合力。
7.启动“四季课程”:在真实生活中培养综合素养
团结四小北面是小公园,东面是植物园,学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启动“四季课程”,从语文、美术、生物、研究性学习等学科视角探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改进教学实践,多措并举提升学校课程品质
教学实践的扎实有效是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强调把提升课程品质落实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1.系统研说教材,让教师更理解课程
近几年,团结四小一直在坚持全员、全学科研说教材工作。包括说课标、说编写特点、说内容结构、说三维目标的整合、说教学建议、说评价建议、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等。每学期开学前我们都要说教材,刚开始是我们自己学说。后来我们请教研室的老师来给我们评说,现在我们每周都会请专家和老师们一起来研说,谈理解、讲思考、说建议、举实例,以帮助教师形成立体的课程知识结构。只有教师理解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道理。其教学行为才会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课程品质也才会更有成效。
2.构筑成长課堂,以文化润泽课程领导
学校实施慎独教育,强调让学生从“被呵护”“被管理”走向“自主管理”和“主动发展”,让学生成为自身成长的主人,这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我们打造课堂文化的基础。因此,“打造成长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我校课堂文化建设的主题。
近年来,我们将课例研究作为学校常态的校本研修模式,坚持“用研究精进课堂、用课堂实践文化”,强调对课堂进行量化观察和理性分析,透过表象看背后的课程本质。当教师对课堂的剖析逐渐从表层走向深层时,教师对课程的认知就会更加深刻,课堂也才能成为师生成长的课堂。同时,我们研究制定了《团结四小成长课堂——教师(学生)14条行为标准》,将常规的教学指导转化为对课程发展的专业引领。目前。团结四小基本形成了学校文化——教学管理文化(校本研修文化)——课堂文化——课堂教学行为标准的操作体系和逻辑线索。
3.实施动能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团结四小实施六项动能策略激励学生成长:一是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活学生问题意识;二是导,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三是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强调学生合作分享:四是整,调整学生思维认知,整合学生知识结构:五是用,推动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学生活学活用:六是评,帮助学生诊断反馈,激励学生自我评定。由此可以看到,我们的成长课堂就是给予学生课堂中“我”的意识,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自主参与而展开。
4.探路科学评价,以学科均衡促课程发展
开足开齐课程是基础,开好每一门课程,确保每一学科的教学质量是课程领导的落脚点。但是一直以来,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等“副科”因为没有纳入统一的检测评价,所以这些学科教学存在着学生不重视、家长不重视,甚至有的任课教师也不重视的现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008年,团结四小出台了学科管理考核办法,后来又进一步修改完善,对“副科”教学采取“三级目标测评”。根据学科课程标准。一级测评主要通过闭卷笔试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学科基础知识的检测:二级测评主要是对部分学生以随机抽测的方式,实施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三级测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测,且任课教师要对全学年教学进行总结汇报。学校会依据三级目标测评办法,评定“副科”教师的教学成绩等级,并将其作为教师“教学成绩”的量化依据。同时。我们不仅根据测评结果做出分析。加强对“副科”教师的管理力度以及培训与指导工作,还要依据检测数据研究促进学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对策。学科均衡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课程的全面发展。
校长要成为放风筝的人,做到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统筹学校课程建设,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