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凡
今年的“520”我是在广西柳州度过的。那天上午,我与柳州弯塘路小学的老师们分享“专业表达”的话题时,用两个生活中的案例告诉他们:不一样的表达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姑且不论“520”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个表情达意的“节日”,不可否认的是,美好的表达的确会让我们更加感觉到生活的美好。那么,对一个教育者而言,专业表达意味着什么?
汉语词条对于“表达”一词的解释极为简洁:表示(思想、感情)。所谓专业表达,就是以专业的方式阐述思想、反映事实、传播经验。演说家用语言表达,作家用文字表达,音乐家用音符表达;诗歌是一种表达,绘画是一种表达,数学公式定理亦是一种表达……表达是我们与世界、与社会沟通的方式,只要能够精准、得体地传情达意,即为一种好的表达。
于校长和教师而言,对于教育专业的专业表达,是对个体或学校成长发展历程进行深度思考、沉淀和提升的过程。教育实践需要我们低下头扎扎实实地行走,亦需要我们抬起头仰望星空思考。如何别日复一日的工作重复,在深度反思中解决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规律,让每天的经历上升为经验?如何走出职业倦怠,突破发展瓶颈,让每一天的自己在专业发展之路上都有所不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因此,引导教师在研究中不断生成、凝练与表达实践智慧,是其专业发展的本质要求。
那么,何谓好的表达?如何才能实现专业表达?
首先,表达方式的选择要恰切适当。文字表达有其独特的力量。有人不善言谈,但胸中有千山万水,句读之间即可跨越山河,将相见之喜、离别之苦、未酬之志、将偿之愿挥洒在笔墨之间。见文如见人,这样的表达常常会直击心灵。表达方式不必强求千篇一律,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呈现最独特的思想,就是最好的表达。数据分析、叙事研究、案例解读、随笔絮语、现场再现……很多时候,能够恰如其分地扬长避短,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其次,好的表达要言之有物。无论因何表达,意欲表达什么主题什么内容,其中必定要见人、见事、见理,或三者兼具,或具其二者。表达不是空洞的观点阐述,不是不痛不痒的泛泛而论,这样的表达不过是徒费一番笔墨,浪费的是自己和他人的时间。每天面对的学生、课堂,每天要教授的学科;学校发展的规划与蓝图,课程建设的行走与探索,学校管理的细节与困扰……从问题出发,从特色出发,从经验出发,从反思出发,我们所面对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表达的起点和选择。
再次,好的表达要有真情实感。爱憎喜乐、忧痛惧扰,那些触动心弦的节点,往往也是促动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所在。我相信,那些能够打动自己的萦绕真善美的情节,必定也会深深打动他人。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叫做《快乐的真谛》的小文,讲述自己作为记者的快乐,在于发现并真实记录那些让自己感动的人与事,藉此启迪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从申看到人性的光芒,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我一直认为,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往往也无法给予读者感同身受的体验。
最后,好的表达要形神兼备、文采飞扬。—篇好文章应该内外兼修,兼具真实的内在美与精致的外在美,也就是从核心思想、段落结构,到字词文法、标题排列,既要呈现主题之新意、思想之独特,亦能不失逻辑之清晰、语言之韵律。我们追求真实、朴实、自然之文风,故作高深、东施效颦类文字体现的不是“雾里看花”的朦胧美,反倒会真正苦了编者和读者。
当下,有校长和教师为评职称而写,也有人为工作总结、经验汇报、应对检查评比而写,任务性的表达多少带有“工具”的成分,少了些“你情我愿”,因而“不愿写”“不会写”“没的写”成了典型话语。有很多人说,我又不当作家,不必妙笔生花;还有人说,教师和校长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为核心,其他都属“副业”。“书写”果真无用?好在我们身边并不缺少“坚持书写”的先例。魏书生、李希贵、李镇西、程红兵、窦桂梅、王崧舟等一线校长和教师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书写,他们的“记录”不仅化作其教育教学工作螺旋式上升的阶梯,而且实实在在地影响和帮助了更多教育同行,实现了经验的辐射与价值的提升。
那么,如何成就更好的表达?无他,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善观察、常積累、勤思考、多动笔,足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