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现状及应用策略

2018-01-25 21:00邢家星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邢家星

摘要: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迄今为止,已有六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做好小学语文汉字教育工作,有助于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发展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可是,当前小学语文汉字教学过程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在简析这些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解决对策,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现状问题;应用策略

全面推广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工作可以让小学生在快乐中认知汉字,领略汉字文化内涵,提高个人修养。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汉字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三种问题,即教学方法趋于传统,教师的汉字文化素养有待提升,忽视了三维目标教学工作。本文将简单分析开展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论述小学语文汉字教學现状问题,并举例浅谈解决对策。

一、开展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工作,渗透汉字文化因素,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小学生字教学更有趣,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其次,低年级小学生识字不多,很容易写错别字,难以牢记大量的生字。在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学活动中,教师会从表意内涵的角度为学生讲解汉字组成结构,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和写字,从而强化汉字功底和记忆能力,减少错别字。另外,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汉字教育,弘扬汉字文化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文化事业,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修养,全面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

二、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现状问题

(一)教学方法趋于传统

从总体上分析,部分教师所使用的汉字教学方法还趋于传统型,仅侧重于让学生牢记汉字的写法,忽视了文化教学因素的渗透与传播,没有将汉字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依然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汉字,长期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的汉字文化素养有待提升

做好语文汉字文化教学,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极高的汉字文化素养和深厚的书法功底,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的汉字文化素养尚未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部分教师的主观情感意识较强,在解析汉字的过程中经常对字意和字形进行臆造和曲解,很容易误导学生。某教师在对生字“辞”进行讲解时,使用了字谜游戏,说“辛苦了舌头”,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却忽视了字意的讲解。

(三)忽视了三维目标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即均衡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可是,部分教师却并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意义。

三、解决对策

(一)充分融合中国汉字文化

在开展汉字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全面渗透汉字文化因素,让学生认知什么是汉字,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告知学生:汉字从形成到现在,至少已有四千五百年的文明发展史。三千多年前产生的甲骨文已经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起,在以后的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形体又经历了金文(或称为钟鼎文)、籀文(或称大篆)、小篆、隶书,直到楷书、行书、草书等演变过程,由繁到简,符号性越来越强。汉字虽古老,生命力却非常旺盛,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与此同时,汉字又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可作为艺术品的文字,书写汉字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也是学习中国书画艺术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接着,教师可以用精美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铭文,为学生展示秦小篆和汉隶书,和学生分析楷书、行书和草书的艺术价值。然后,为学生讲书法家的故事,如王羲之、卫夫人、米芾、颜真卿、苏轼、管道升等,激发学生“练好汉字,立志成为书法家”的理想意识。

(二)发展教师自身的汉字文化素养

学校应重视汉字文化教学工作,通过有效地培训活动来加强整个师资队伍的汉字文化素养,引导教师认真研究中国汉字与书法,不断创新汉字教学方法,坚持“言传身教”原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三)提升汉字教育的文化乐趣

小学生年纪小,对一切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征,从文化乐趣的角度出发,运用多元化教学活动来量化学习过程,提升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关注学生细微的进步与优点,通过赞扬和鼓励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态度。教师在指导学生按笔画写字的过程中应告诉学生:汉字具有独特的表意性,第一种是象形字,例如“山”、“田”、“井”、“火”、“羊”等,字的形体与字所指事物的形象相像;第二种是指事字,如“耒”、“本”、“刃”等,字义也与字形密切相关;第三种字是会意字,如“休”、“歪”、“森”、“炎”等,字义和字的各个部分组成有关;第四种是形声字,如“洞”、“桐”、“铜”、“筒”等,字表示语音的声旁相同或者相近,字义与形旁相关,汉字不直接表示读音,但能准确明了地表达意思。然后,在讲解课后生字的同时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自行区分汉字类别,教师可以为学生组建学习小组,每组四名同学,分别列举本课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而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互动表现做出客观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赞扬学生的出色表现。其次,教师可以将汉字与书画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在解析《墨梅》和《竹石》这两首题画诗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种作业,即让学生作画并题诗,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作品,和学生一起构建“书画专栏”。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汉字教学的文化价值,发展学生的艺术天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学力度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母语功底,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修养。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汉字教学活动时,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汉字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汉字文化因素,提升汉字教育的文化趣味性,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大津,毛浩然.拼音、汉字、绕口令、儿歌——小学汉字教学整体规划的思考[J].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12)

[2]李秀云.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

[3]刘爱莲.从“语感”到“文心”——论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路向[J].当代教育科学,2014(12)

[4]张忠艳.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