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静波
百年后,村人多择山林而归。蒋葭浦村无山,先贤买下了与村相距六七公里的半座长岭墩山。
平日,长岭墩是冷清的,除了村里派人植树、护林,和偶尔有人祭拜先人、修缮坟茔外,鲜有人往。只有等到清明前后,长岭墩才热闹起来。许多老人生前虽是儿女的累赘,但等他们双眼一闭,儿女们办丧事、祭拜、上坟,绝不马虎。上辈人说,一年之中,只有此时阴宅之门才向世人敞开。先人通过那扇幽微之门,接收来自尘世的惦记和孝敬。
沿着半山庙旁的山路,南边是水库,北边是坟茔。奶奶提着幢篮,一路走来,一路向新旧不一的坟茔打招呼:“阿花嫂,腰疼好了吗?”“三叔公,天天还搓麻将吗?”大字不识的她,掠过墓碑,瞟一眼坟茔,就明了里面的主人。那一年清明,她用半天时间,拜访了每座坟茔,在坟茔前或低语,或沉默,或烧纸,最后,挥手道别:差不多都搬来啦,我也快来了。一年后,奶奶果然来了。
如今,我在村里见不到的长辈,都搬到了长岭墩。今年清明,我在奶奶坟前烧纸钱,透过迷蒙的烟雾,依稀看见奶奶提着满篮的银子,跟一群老头、老太说笑着,往日的孤独烟消云散。一位面熟的老太在一只杜鹃的引导下,挎着盖有蓝花布的竹篮,从我身边经过。我不敢确定,她究竟住在蒋葭浦,还是长岭墩。
打寿材
人们像牛一般,劳作了一辈子,等到耕不动时,就张罗起往生之事。除了在长岭墩择地安息,打制一具棺材很要紧。衣服可以穿得破烂,咸菜可以天天咀嚼,日子再怎么紧巴,也不想在阳寿尽时委曲自己。就像一个姑娘不想草草出嫁一样,生活再难,也得准备几件体面的嫁妆。
做棺材是隆重的,依着生辰八字,举行祭拜仪式后,择日开工。搬出珍藏几十年的树木,请最值得信赖的木匠上门。在飞扬的刨花和“哧哧”的拉锯声中,木匠做成了六块木板。可别小看了这木板,它们像积木,拼起来就是棺材。此活最能考验木匠的水平。木板不用一枚钉子,全是榫卯结构。要知道,无论榫或卯,只要其中一个偏离一丝或大小有一毫差池,就不能顺利完成棺材的拼接。
对于未能参透生死的孩子来说,看到棺材,就会害怕。一天晚上,我到小伟家做作业,在昏暗的灯光下,瞥见楼梯下有白花花的大柜,凑近一看,啊,是棺材!吓得我拔腿就跑,头被门框撞个大包。小伟紧跟出来:别怕,棺材是给奶奶准备的,现在里面盛着谷哩。我还是怕得要死,再也不愿到她家去。
冬天,小伟的奶奶常爬到棺材里去睡,那里挡风又暖和。奶奶住在小伟家对面的泥地小屋,屋里放着柴草、稻谷、农药、粪桶和其它农具,下雨天常漏水。小伟的爸爸说,人老了总要死的,将就着住就行。后来奶奶生了病,左邻右舍半夜常被嗷嗷叫声吵醒。小伟的爸爸给她吃了很多止痛片,总不见效。一天,奶奶不慌不忙穿好寿衣、寿鞋,梳好发髻,喝下农药,爬进棺材,再也没有出来,最后被盖上最后一块木板,完成了一具棺材完整的拼接。小伟一家和她的六位叔伯、二位姑姑和众多亲戚家庭,在震天的鞭炮声中,排着五里长队,哭哭啼啼,从村里出发,将奶奶隆重又体面地抬到了长岭墩。
裁寿衣
人也许可以无尊严地活着,死亡却需要足够的体面和尊严。能穿上自己准备的寿衣到那个世界报到,是件从容和体面的事。
冥界或许与现世不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即使在军绿色统领服装时期,民间的寿衣却遗世独立,千年不离其宗,依然是美如虚幻的唐装。老人们在淡定的时光中,请人定做或自制一套锦缎衣裤。寿衣多为蓝、褐、黄三色,用金银线绣着一个个繁体“寿”字或龙凤图案,红布里子,盘纽作扣。那是许多人一生最奢华的衣服。
出梅时,老太们在天井中,边晒着现世的破被子、烂棉袄和颜色不明的毛衣,边晒着的绫罗绸缎。两个世界在此相映相融。有人笑着穿着各自寿衣,比谁的寿衣更精美,穿起来更神气,露出对另一世界的几许期待,好像盼望着那神圣一刻的到来。
村里有位孤老太,落寞、寡言又邋遢,脾气古怪,人们避之而不及。那一年她出殡,穿着大红锦缎棉袄,鲜艳夺目,还化了妆,像一位新娘。全村哗然,纷纷来看。知情人说,那是她当年穿过的嫁衣,婚后第二天,丈夫去了海峡那边,此后杳无音讯。
结 绳
日常生活,大凡需要拉、牵、捆、扎、绑、系的,都离不开绳子。当地有“带个人不如带根绳”的俗语,道出了这个道理。
村人基本能用二股、三股和多股的棉、麻、草、棕榈等材料制作绳子。在山上斫柴或到田间挑稻草,就地用滕条或稻草制成滕绳、草绳捆扎。牛绳、扁担绳等一般用麻筋所制,轻便、牢固又不易散开。抓住了坏人,就用粗麻绳反手捆起来,再坏,就绑在柱子上,动弹不得。孩子们跳绳,则用细麻绳。小件东西也离不开绳子,买一捆苔条、几只饭碗、一块布料,或草绳捆,或牛皮纸绳绑,或玻璃丝绳扎。在田间劳作,人们常穿棕榈繩或草绳制作的棕榈鞋或草鞋,轻便、灵活又不心疼。
细小或精美的绳子也称带子,实用与装饰兼具。孩子们的立夏带绳,用五彩丝线或毛线编成,系在手腕上,是应季饰物。奶奶是织棉绳好手,用自纺的蓝、白色棉线,泾渭间织出花样繁复的带子,可与工艺品媲美,作为围裙带、帐钩带、裤带或包袱带等。不识字的村人,习惯在裤带上打个结,以作记事。
与我家一壁之隔的水伯伯,长年患有肺病,常咳出血来。四十岁那年,娶了位胖矮的媳妇及其十多岁的儿子。几年后,水伯伯用一根麻绳在屋梁上终止了咳嗽。有人说他久病未愈,生不如死;有人说他妻儿只图温饱,对他不亲;有人说他阴间的父母心疼他,叫他去团圆。水伯伯这样做,也许认为那边的世界比现世要好。一年后,胖矮的媳妇带着儿子又做了别人的新娘。
每天我经过水伯伯家紧闭的房门时,一边拔腿而跑,一边竖起耳朵听听有没有咳嗽声。
祖 坟
村西田畈,有块高出地面五六十公分的高地,上有三穴坟墓。那是当年阿友父亲发动村人为祖宗及先父母挑土夯实而成,同时又为自己和妻子筑了寿坟。坟墓的规模和用材,堪称方圆几十里一绝。没想到,此后三年,阿友的父母患病先后进入了那穴寿坟。
阿友好赌,父母不在,更不受约束。家财散尽时,恰遇村里平整坟地,用作农田。阿友和其他墓主奉命拆迁祖坟。在烟火缭绕中,墓主们小心挖开坟墓,将先人的遗骨装进陶罐,一步三拜,移葬长岭墩。阿友出售了上百辆手拉车的石板、墓碑和墓板,从墓里掘到的金银珠宝,大多抵了赌债。对于白花花的遗骨,浇上汽油,一把火烧了。一时间,阿友远近闻名。后来,他用一只金戒指作彩礼,讨了老婆。
阿友家从不扫墓,也无墓可扫。三个儿子结婚后,皆无后。50岁那年的阴雨天,阿友去找阴阳先生。阴阳先生打量他一番,冷冷地说,没有祖宗的人,要子孙何用?啪——阿友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散文《向死而生》原载《雪窦山》2017年秋季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