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魏源与林则徐的“师夷”关系问题

2018-01-25 11:37陈卓君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魏源林则徐

陈卓君

摘要:鸦片战争的战败后,中国近代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悉夷情”的重要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林则徐的“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的思想由于时代的关系在“师夷”的对象、内容上既有区别又具有一定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魏源;林则徐;师夷

一、魏源与林则徐“师夷”观念的提出

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抗英斗争中亲眼目睹了外国武器的先进,逐步产生了了解外国,汲取其长处的想法,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他曾向道光帝奏言:英夷“以其船坚炮利而称其强……兵船是其长技”、“以通夷之银两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①并表示“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以师敌之长技以制敌。”②林则徐在其编写的《四洲志》中重点介绍了英、美、法、俄等国“夷情”,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中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大势的窗口。

1842年,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海国图志》,并在书中特地记载“时林公嘱撰《海国图志》”以纪念林则徐。魏源将中西人士有关地理、天文、轮船、火炮、炮台、水雷等知识以及时人对于筹办海防、夷务的论述一并收入书中,使得《海国图志》成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有系统地研究世界历史、地理、文化、科技的专著。书中探求了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方法,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明确表明通过学习西方“长技”来“制夷”。

二、魏源与林则徐“师夷”的主要区别

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主要是向国人介绍各大洲、各地区、各国家的情况,使他们对世界大势有所了解,虽然这种了解是学习西方思想产生的前提,但是它本身并没有包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针对中西方的差距,为了在“款夷”以后,在同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能够扭转被动挨打局面,以期望在大局上掌握可战、可和的制胜权和主动权,就要放下大国的架子,虚心学习外国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落后,这样才能达到抵御西方列强侵略的目的。魏源所说的向西方学习,不是学习西方的一切,而是要学习西方的“长技”。在他看来,“师夷”是手段,目“制夷”是目的。从整体上说,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反侵略思想具有极大的进步性。这不仅体现在能从长久、发展眼光“师夷之长技”和从人文的角度拓展“师夷”内容的思想上,而且在“制夷”的问题上能抛弃落后的、被动的防御思想,采用积极防御和灵活的战术以武“制夷”的思想上。

从“师夷”的对象上看,林则徐所主张的“师敌”主要是指英国侵略者,而魏源的“师夷”是指向所有发达国家学习;从内容上看,林则徐的“长技”是军事技术,即“船坚炮利”③。而魏源的“长技”不仅包括军事上“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④,而且还包括民用工业,认识到科技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并主张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建立军事工业。林则徐重视“洞察夷情”,尤其是英国朝野的最新动向,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物质文明发达的两大原因:一是海外扩张,殖民掠夺;二是重视商业利益,以商立国。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打破传统“天下观”的思想束缚,促进国人对近代世界意识的形成。

此外,魏源在林则徐轻视“陆战”而重“水战”的思想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战”、“守”、“攻”三项军事原则。所谓“战”是主张在军事上与西方列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是抵抗敌人侵略的总原则,反映出他反抗入侵的民族气节。所谓“守”是指诱敌深入的战术方法,他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內河。”并提出“守远不若守近,守多不若守约,守正不若守奇,守阔不若守狭,守深不若守浅”的战术,体现出其避实击虚的积极防御的军事思想。所谓“攻”,是指基于清军火器劣势,提出诱敌到内河、内陆,“使其失其所长”,而先“断”其补给,然后“聚而歼 ”的思想。从根本上说魏源的军事思想比林则徐更为实用和先进,不仅强调战争的目的与手段、力量的协调,而且懂得“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开创了有效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先例。

三、魏源与林则徐“师夷”的主要影响

总体说来,尽管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都未能完全突破传统夷夏观的束缚,且由于自身封建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的思想仅直观地意识到战败的问题在于中国以风力和人力驱动的帆船根本无法同英国的蒸汽动力船作战,以少量鸟枪、旧式炮和冷兵器为主要装备的军队也完全无法同洋式“前装线膛枪和线膛炮”相抗衡,国人需要开眼看世界,了解夷情,汲取列强先进的“船坚炮利”和先进技术,尚未从根本上认识到战败的原因是封建制度本身的腐败与没落,想要挽救中国命运就必须进行社会制度的彻底革命。

但林则徐、魏源提出的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冲破封建专制的黑暗牢笼,开始开眼看世界,开创了“强国御辱”道路探索的先河,为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要求改变更新,铲除社会积弊的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促进中国近代化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第一,两者的思想均破除了“天朝中心”观念的束缚,认识到发展国力、军力,抵御外来侵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体现中华民族的觉醒。林则徐在抗英斗争中亲眼目睹了外国武器的先进,逐步产生了了解外国,汲取其长处的想法,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魏源在继承和发展林则徐思想上,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其中“师夷”,就是向西方学习,打破“天朝中心”观念的束缚。他提出,向西方学习,不是学习西方的一切,而是要学习西方的“长技”,也就是在魏源看来,“师夷”是手段,目“制夷”是目的。“师夷”体现的是魏源思想的开放性,“制夷”体现的是魏源思想的爱国性。“师夷”与“制夷”,开放与爱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魏源还指出“师夷”有“不善师”和“善师”之分,“不善师”的人,则被“外夷”制之,“善师”的人,才能制服“四夷”。可见,“善师”与否,是“师夷”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刺激,进而寻找救国的良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其思想与时俱进,达到了近代启蒙的较高层次。endprint

猜你喜欢
魏源林则徐
《林则徐》
论魏源早期理学思想及其转变
林则徐禁烟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论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舆论对魏源思想的传承
漫画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林则徐与外文情报翻译
林则徐、魏源的海防战略思想是消极的吗?